農藥殘留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問題,不僅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也對我國農業(yè)產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嚴重影響。如何有效開展果蔬農殘檢測,保障食品安全與品質,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本文在總結現(xiàn)有常用農殘檢測方法的基礎上,分析了蔬菜水果農殘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介紹了一些新興的檢測技術與方法,探討了蔬菜水果農殘檢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措施。
一、果蔬農殘檢測方法介紹
(一)常用的農殘檢測方法
目前,農藥殘留的檢測方法主要有化學分析、生物分析、物理分析等?;瘜W分析法是一種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氣相色譜(GC)、液相色譜(HPLC)等,可實現(xiàn)農藥殘留的分離與定量分析。生物分析法是運用生物學原理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進行檢測與測定的方法,包括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層析(Immunoassay),該方法利用抗體與農藥殘留物間的特異反應,通過測定或檢測特定信號,實現(xiàn)對農藥殘留的檢測。物理分析方法是一種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磁性雜質等物理特性間接推斷農產品中農殘含量的方法,如核磁共振(NMR)、質譜(MS)等技術可通過分析樣品中不同分子的質量與結構信息,實現(xiàn)對農殘的識別。雖然該方法在農藥殘留檢測中的應用很少,但有著重要意義。
(二)果蔬農殘檢測技術的局限性
農藥殘留分析方法的種類繁多且復雜,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是由于農業(y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藥種類及殘留情況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分析方法。這要求檢測人員具備豐富的經驗與技巧,能夠挑選合適的測試方法并準確解釋測試的結果。
此外,由于農藥殘留種類繁多,在分析過程中的樣品前處理和后處理環(huán)節(jié)也面臨著挑戰(zhàn),有可能導致分析結果出現(xiàn)較大誤差。為了確保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必須特別注意采集與加工過程。由于某些農藥殘留的含量極低,甚至低于傳統(tǒng)分析方法的檢測限,迫切需要發(fā)展更為靈敏的分析技術。
最重要的是,傳統(tǒng)的農藥殘留分析方法面臨著時間和費用上的挑戰(zhàn)。常規(guī)農藥殘留分析技術通常耗時較長,當實驗室和管理部門面對繁雜的檢測任務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三)新興的農殘檢測技術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農殘檢測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這為蔬菜和水果農殘檢測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生物傳感技術進行農殘檢測已成為當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生物傳感器是指通過酶、抗體、細胞等生物元件作用于待測物質與生物識別元件后會產生特定的信號,進而用于檢測分析。這類生物傳感器以其高靈敏、高選擇性、快速、便攜等特點,在食品生產與檢測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近年來還發(fā)展起來一種新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即光譜學,主要有紅外光譜、紫外可見光譜、拉曼光譜等,是利用電磁波與物質相互作用時產生的特征譜對物質進行鑒別和定量分析,可實現(xiàn)對農殘的快速、無損檢測與定量分析,極大地縮短了檢測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
此外,以質譜為基礎的農藥殘留分析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是一種能從分子水平上對農殘進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其中,液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LC-MS)和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GC-MS)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質譜技術因其高靈敏、高選擇性、多目標同步檢測等優(yōu)點,可有效應對復雜多樣的農殘檢測難題。
二、果蔬農殘檢測中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蔬菜和水果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但由于其農藥殘留對食物質量造成了潛在風險,因此,必須對蔬菜和水果中的農藥殘留進行精準監(jiān)測,以確保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在農殘檢測中,多個環(huán)節(jié)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了確保結果真實可靠,必須進行質量控制。
首先,選樣、備樣是保證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的關鍵。檢測人員在選擇樣品時,應充分考慮樣品的種類、來源和取樣方法,遵循科學的抽樣原則。同時,對樣品前處理、萃取、純化等環(huán)節(jié)制定標準化的規(guī)范,可保證樣品中農殘的準確測定。其次,對儀器設備的校驗也是質量控制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農殘檢測所用的儀器設備要求測量精度高、性能穩(wěn)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因此,檢測人員需要定期對其進行檢定與校驗,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最后,實驗過程中的記錄與文件要進行規(guī)范管理,如樣品標識、測試數(shù)據、質量控制記錄等都十分重要,有助于對檢驗結果進行追溯性檢驗,保證質量控制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三、果蔬農殘檢測中的質量控制措施
要減少蔬菜和水果中的農藥殘留超標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加強對源頭的監(jiān)控,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做起:一是農業(yè)生產企業(yè)應從源頭抓好農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確保農藥殘留問題得到有效控制。比如,要科學合理地施用農藥,嚴格按照用藥指南進行操作,并定期檢測田間土壤、水源,確保農產品的安全可靠。二是農產品生產企業(yè)應重視對農產品收獲、運輸、貯存等環(huán)節(jié)的品質監(jiān)控,構建可追蹤系統(tǒng)。三是加大研發(fā)力度,大力推廣生物農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不斷降低農藥殘留水平。
除了在源頭減少農藥的使用,監(jiān)管部門也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對蔬菜和水果農殘的監(jiān)測。首先,加大對蔬菜和水果的農藥殘留檢測力度,通過組織專人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樣檢驗,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其次,對超標的農產品應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最后,加大對農殘檢驗機構及人員的監(jiān)督力度,對農殘檢測機構實行審批、備案制度,定期開展監(jiān)督檢查、質量評定,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可信。
為更好地控制蔬菜和水果中的農殘,我國已有部分農產品生產企業(yè)率先采用了國際質量標準與認證體系,如ISO22000食物安全管理系統(tǒng)、GLOBAL GAP全球農業(yè)管理認證等,這些國際標準涵蓋了從農田生產到產品加工的全過程,對農產品的質量管理有較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要求。還有的農業(yè)企業(yè)積極進行國際認證,該認證體系對蔬菜和水果農殘限量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保證產品更加安全、質量可追溯。
綜上,目前我國仍有大量施用農藥的現(xiàn)象,造成了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給消費者健康帶來威脅。雖然現(xiàn)有的農藥殘留檢測方法相對比較完善,但仍然面臨著檢測周期長、成本高、檢測范圍受限等問題,嚴重阻礙了農藥殘留的精準監(jiān)測與實時反饋,嚴重阻礙了產品品質監(jiān)控與可溯源。面對這些問題與挑戰(zhàn),需要農產品企業(yè)、政府監(jiān)管部門、科研院所以及全社會齊心協(xié)力,增強交流與協(xié)作,在減少農藥使用量的同時,不斷提高農藥殘留檢測技術的標準化、科學化水平,從而確保蔬菜和水果的質量安全,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簡介:李霞(1984-),女,山西運城人,農藝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