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是元末著名畫家、詩人,其畫淡遠簡古、不同流俗,其人也高潔無塵。吳王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讓人帶著重金,拿著畫絹向他求畫,他勃然大怒:“倪瓚不能為王門畫師!”并扔掉錢物,撕裂畫絹。張士信對他懷恨在心,找了個借口要殺他,幸虧眾人極力營救才免于一死,然而仍被施以鞭刑。倪瓚始終一聲不吭。后來有人問他:“先生您遭受如此凌辱竟一語不發(fā),這是為什么呢?”倪瓚說:“一說便俗?!贝耸略诿魅笋T夢龍《古今譚概》及其他筆記中多有記載。
“一說便俗”,是周作人喜歡的一句話,他曾在文章中多次引用。受知堂老人影響,我也喜歡,并一再引用、引申。寥寥四個字,真是越品越有味。
說話是人的本能,是人與人之間交流、交際的一種方式。但不是話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話都能講。世間好多事,原本是不好說、說不得的,有的時候、有的場合、面對有的人,還是少說或不說為佳。面對窘辱,倪瓚絕口不言,此正是他的不俗之處。如果開口求饒,那就不是倪瓚了。
《水滸傳》第八回,林沖中了高太尉的圈套,被刺配至滄州。兩個公人董超、薛霸被高太尉的心腹陸虞候買通,將林沖誆進野豬林,綁在樹上,就要對他下毒手。這時林沖淚如雨下,哀求饒命。董超喝道:“說什么閑話?救你不得!”“閑話”二字真是用絕了。金圣嘆在閑話句下批曰:“臨死求救,謂之閑話,為之絕倒?!边@一段可與倪瓚的故事對照著看。大禍臨頭,一個絕口不言,一個哀求饒命,人格高下,判若云泥。林沖一介武夫,畢竟不如倪瓚看得通透,以致留下千古笑柄。
(春帆摘自安徽文藝出版社《胸有丘壑》一書,鄂寶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