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笑話說:我們希望朋友過得好,但也別太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我們在長大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把同學、朋友或同齡人當成競爭對手的,經常下意識地拿來比較,并從中獲得某種確認感或者成就感。與此同時,我們還被教育“做人要低調”,直接表達自己在學業(yè)或事業(yè)方面成功的喜悅是不太合適、不夠得體的,凡事最好要“有所保留”。兩年前,我從國內某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離職,申請了加拿大渥太華一所公立學院——亞崗昆學院的編程碩士。來渥太華留學之后,我的這種慣性思維被幾件小事挑戰(zhàn)了。
有一次是因為社交網(wǎng)站上的一個“贊”。緣由是我最近在自己的領英賬戶上順手更新了一下自己實習的公司和崗位??上攵?,會有一些互相關注的好友來我的主頁點個贊,表達一下祝福。只是沒想到,我竟然收到了一段熱情真摯的留言:“真為你高興,要在新崗位上大放光彩呀!”看到留言的時候,我有點驚訝,我跟這位留言的朋友并不算多熟絡,只是在一次Hackthon(編程馬拉松)比賽上短暫地合作過,而且要真算起來,其實我們還是幾乎同屆的競爭對手。所以我當下的第一反應就是:咦?!是的,我的“慣性思維”受到了一次小小的沖擊。我突然意識到一點:我們常常潛意識里將身邊的同學、朋友都當成競爭對手,一定要在學業(yè)、工作、待遇這些方面跟對方比較來比較去,尤其是當他人取得成績時就忍不住覺得自己失敗,或者暗地里為別人不如自己而慶幸,除此之外,是不是還存在另一種選擇——摒棄比較,發(fā)自內心地為別人的成就而高興。
另外還有一些小事,也逐漸在沖擊我的“慣性思維”。在最近一次和同學的聚餐上,大家都在分享自己的新工作或拿到的新offer。我剛剛找到了一份實習,是渥太華一家不錯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我自己也很喜歡這份工作。但當同學問起我時,我仍然秉承了中國人慣有的謙虛和低調,淡淡地說自己的工作還行,能學到東西。但是,我的加拿大同學卻很直接地喊出:“我特別喜歡我的工作!我老板最近也在夸我!”這種簡單直接地表示“我真棒”“我真高興”的“高調”行為,非但沒有讓我覺得不適,反而讓我感覺,在同學如此的真誠面前,我的謙遜顯得有點藏著掖著,不夠“真誠”。含蓄委婉、謙虛低調這么多年,突然有一天發(fā)現(xiàn)我其實也能這么“高調”“自滿”,感覺特別帶勁!那天加拿大同學激動地宣告了自己的新工作之后,在座的同學都很為他開心,最后大家在互相鼓勵、互相祝賀的氛圍下開開心心吃喝了一頓。
最近一個觸動,是和我同校的、一個名叫 Robin的韓國女生的故事。她比我高一級,經歷了比我更長731BEULeNJSY/p/Cc7nqqA==時間的找實習工作的折磨,但最終她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實習職位,只能直接去讀四年級然后畢業(yè)。我是在一個圣誕派對認識她的,當時她已經臨近畢業(yè),跟我講了自己找工作的窘況。很多時候,好一點的實習機會只向本地人敞開大門,或者對留學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國際留學生實習就業(yè)的第一步會很難,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如果沒有走好第一步,直接畢業(yè)的話,會面臨比之前更為艱難的就業(yè)困境。所以國際留學生和本地生找工作,無論在心態(tài)上還是實際的境遇上,其實都不在同一個難度。
那次圣誕派對結束后,我在領英上關注了 Robin,偶爾看她更新學習的動態(tài)。直到一個多月后的某天,突然看她更新了工作崗位,她終于找到了一份與自己的專業(yè)相關的工作!更巧的是,她的這個崗位是我之前投遞過、但沒能進面試的崗位。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讓我看看你有什么技能是我沒有的?但是當我點進她的近期動態(tài)之后,發(fā)現(xiàn)她在煎熬地找工作期間,還在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技能和證書,不僅如此,她也在活躍地為別人的成績點贊、祝賀。一瞬間,我突然放下了“讓我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的心結,單純地欣賞起這個僅有一面之緣的女生。
有的人可能生在羅馬,一生順遂,有的人則需要用半輩子的力氣才能走到羅馬。但比起單純的順遂,我更欽佩那些身在風雨路途中,卻能堅定自己,又能真誠為他人鼓掌的人。這是我在留學生活中學到的寶貴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