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大學、中學和小學一體化的長鏈條人才培養(yǎng)新路徑,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北京市第十一中學是十二年一貫制的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就人文領域長鏈條育人路徑的課程建設做出了諸多嘗試。其人文領域的課程建設,旨在培養(yǎng)中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跨學科能力、批判性思維、社會責任感等核心素養(yǎng),探索一體化的長鏈條人才培養(yǎng)路徑,助力學生更長遠的人生發(fā)展。
以“北京中軸”主題文化課程為例,該課程確定了三個維度的目標——價值體認方面,通過中軸線建筑群的設計,領略自然與歷史交融的魅力;問題解決方面,自主設計并執(zhí)行中軸線相關的實踐方案,發(fā)現實踐活動中的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責任擔當方面,為中軸線申遺提供建議方案,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時代使命感。學校在已有資源的基礎上設置了“時空之軸”“發(fā)展之軸”和“文化之軸”三個項目主題,涵蓋地理、歷史、政治、語文等多門學科內容。
“穿越中軸線,沉浸時光里”——時空之軸
北京舊城中軸線既是空間對稱之軸,也是農時節(jié)律之軸,完美地結合了時間和空間。在第一課時中,學生查找古今時空探究的工具資料,通過簡單情境的構建,解決了測什么的問題。在第二課時中,學生制作了專業(yè)的日落軌跡及星軌圖片,并通過小組主題討論,對日晷的原理有了更深的認識,對地球運動規(guī)律有了切身的體會。在第三課時中,學生調查了二十四節(jié)氣的來源及其與物候的關系,分析了每年冬至日太陽正好照亮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背后原因,充分理解了古人“象天法地”的建筑觀和天人合一的世界觀。這三個課時緊密聯系,分別從知、行、意三方面完成了漸進式的育人過程。
“世紀前門,商市變遷”——發(fā)展之軸
本主題聚焦前門地區(qū)的商業(yè)發(fā)展,采用“一境到底+問題式”的情境式教學策略,以“前門服務業(yè)的發(fā)展變化”這一真實情境為依托,將學科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問題式情境的設計包括:過去內聯升等老字號因何相聚前門?哪些因素影響了內聯升等老字號選址?通過實地調研,你認為內聯升等老字號目前的經營狀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結合中軸線申遺與北京2022—2035年的商業(yè)消費布局規(guī)劃的背景,前門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如何?有何改進措施?
“中軸景觀,文脈傳承”——文化之軸
本單元項目以中軸線景觀為切入點,分析我校校史與北京中軸線的淵源,加深學生愛國愛校的情感。比如:邀請各科師生代表分享各自學科與北京中軸線的聯系,并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和分析北京中軸線的一些奇異現象;邀請話劇社成員介紹《龍須溝畔的讀書聲》的大致內容,從戲劇角度拉近北京中軸線與學校生活的聯系;等等。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