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之間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目的。學生可以通過接觸各種不同類型的文本,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大量詞匯和句型的積累,學習到不同的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同時,大量的閱讀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和素材。寫作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深入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的高效整合的途徑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閱讀教學和寫作訓練高效整合的存在問題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實施閱讀和寫作教學,學生在進行閱讀理解與寫作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困難。有些教師教學理念守舊,沒有關注閱讀和寫作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習慣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割開來,對學生缺乏有效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閱讀量不足,閱讀時不求甚解,不能用心感受、理解、領悟文本,主動探究、鉆研欲望不強。學生的閱讀量少和理解能力低導致學生出現(xiàn)提起筆來無從下手,或所寫文章空洞無物等情況,寫作能力普遍低下,難以將所思所想準確地表達出來。
二、閱讀教學和寫作訓練高效整合的途徑
(一)情境式教學,激發(fā)閱讀和寫作興趣。例如,用適當?shù)膱D畫、音樂或視頻為學生提供具體、直觀、形象的材料,幫助學生感悟文字意境,直接與文本對話。除借助多媒體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真實的閱讀和寫作情境。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讀一讀人物語言、猜一猜人物心理、演一演人物動作和神態(tài)等方式,身同感受般領悟人物的特點,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隨后在寫作訓練中,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物代入角色,以第一人稱撰寫人物小傳。最后把自身感受寫成讀后感。這樣把讀與寫結合起來,既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文本,也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立足教材,完成知識遷移。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除了要注意引導學生用心閱讀文本,從優(yōu)美的文字中感受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還要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懂得了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文章的基本結構等寫作技巧。然后再讓學生以課文作為范文進行仿寫,把閱讀和寫作有效地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三)注重素材積累,為寫作鋪路。在注重課內(nèi)閱讀的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增大課外閱讀量,并對他們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要求學生養(yǎng)成邊讀書邊寫簡要的閱讀批注或感想的良好習慣,從而產(chǎn)生描述、書寫的強烈欲望。同時,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如:講故事比賽、讀書沙龍、制作讀書卡和手抄報、誦讀經(jīng)典、演繹故事等。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把自己讀到的精彩故事或優(yōu)美句段與同學分享,激發(fā)閱讀興趣,從而積累素材、豐富詞匯、掌握寫作規(guī)律、學習寫作方法,這樣寫起作文來就能文思泉涌了。
(四)激發(fā)想象力,整合閱讀與寫作。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對閱讀理解與寫作訓練的整合有著極大的幫助。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想象力把閱讀與寫作融合起來。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文章內(nèi)容對人物的命運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進行預測、拓展想象故事的不同結局、根據(jù)文本想象畫面等。待學生充分掌握文章內(nèi)容后再寫一寫感受啟示,填補文本空白。還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仿寫、續(xù)寫、擴寫、改編等訓練。如:仿寫關鍵的句子和情節(jié)、改寫故事的發(fā)展、續(xù)寫未盡的結局、創(chuàng)編自己的想象故事等等。
(五)利用思維導圖整合閱讀和寫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梳理文章的結構,提煉核心觀點,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例如,在閱讀一篇文章時,學生先通過思維導圖將文章的標題、段落主題、關鍵觀點等進行整理;然后再對文章的主要段落進行分析。接著,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用思維導圖梳理結構的方法遷移運用到寫作中,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來規(guī)劃文章的結構,明確寫作的主題和要點。例如,在教學生寫作時,引導學生先運用思維導圖列出作文的主題、開頭、中間和結尾等部分,然后再對每個部分的具體內(nèi)容進行細化。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條理性和邏輯性,使文章更加清晰易懂。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