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音樂作為紅色文化的藝術展示形式,具有典型的時代性、地域性、群眾性及傳承性等特征,具備引領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操、構筑良好社會道德品格、促進自我價值意識形成等多重育人功效。將紅色音樂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教學,不僅可以促進紅色精神的傳播,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思政學習視野。高職院校應當結合現(xiàn)有的思政課程教學模式,從深刻把握紅色音樂元素與思政課程結合點、優(yōu)化教學組織管理、靈活運用思政教育第二課堂、拓展線上教育教學途徑等角度入手,持續(xù)促進紅色音樂元素融入思政課程教學,為大學生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提供更為有利的思政教育環(huán)境。
關鍵詞:紅色音樂元素;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路徑;案例式教學;互動教學法;體驗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23-0029-04
基金項目: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一般項目“紅色音樂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與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3JGSZ081)
紅色音樂是以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等題材為背景,具有鮮明文化內涵的藝術展示形式,其具有典型的時代性、地域性、群眾性及傳承性等特征。紅色音樂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其朗朗上口的歌詞、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及發(fā)人深省的音樂故事情節(jié),能夠引發(fā)聽眾思想共鳴,促進正確價值理念與思想意識的傳播,從而達到文化育人、藝術育人的效果[1]。高職院校如果能夠立足紅色音樂育人功能,把握紅色音樂與思政課程教育的內在關聯(lián)性,積極探索紅色音樂元素融入思政課程的方式、方法與路徑,將十分有利于提升思政課程教學成效。
1.紅色音樂是革命先烈意志精神的文化彰顯形式
紅色音樂主要是指新文化運動之后由革命音樂家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歌曲體現(xiàn)為對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獲取民族獨立與復興的禮贊,以及對人民群眾積極向上精神風貌的反映。紅色音樂起源于轟轟烈烈的革命戰(zhàn)爭時期,是一種獨具魅力的紅色文化展示與傳承形式。紅色音樂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產生的文化藝術形式,其體裁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不僅具有歷史真實性與嚴肅性,而且具有膾炙人口、易于傳播、深入人心等特點[2]。從文化內容的角度來看,紅色音樂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的意志與形象,以及無數中華兒女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與復興前赴后繼、自強不息、繼往開來的精神風貌。
2.紅色音樂具有傳承與發(fā)展兼顧的特征
從時間脈絡來看,紅色音樂起源于五四運動時期,現(xiàn)如今,其依然呈現(xiàn)出旺盛的生命力與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并隨著國家的不斷發(fā)展壯大,形成了新的內容和內涵[3]。由于不同歷史時期紅色文化建設與發(fā)展的任務各有不同,因此紅色音樂所展示的內容呈現(xiàn)出與時俱進的特征。例如,五四運動時期的《五四紀念愛國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紅軍不怕遠征難》、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黃河大合唱》、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咱們工人有力量》、改革開放后的《愛我中華》等,既體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又具有鮮明的時代背景元素,實現(xiàn)了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3.紅色音樂促進了文化藝術“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紅色音樂的創(chuàng)作者大多來自基層人民群眾,其創(chuàng)作形式、展示內容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環(huán)境實際、內心精神向往息息相關。音樂本身就是為群眾抒懷、為群眾而歌的藝術形式。例如,取材于江西民歌的《十送紅軍》,體現(xiàn)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革命根據地人民對紅軍的深厚感情,以及對革命勝利的強烈期盼。再如,以陜北民歌形式創(chuàng)作的《南泥灣》,歌唱南泥灣由荒山變成“江南”,熱情歌頌了開荒生產的八路軍戰(zhàn)士,展示了陜北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由此可見,紅色音樂促進了紅色精神內涵與基層人民群眾心聲的共鳴,展示了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為民情懷,不僅能使廣大人民群眾聆聽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還能使他們增強對紅色政治文化內涵的認知,加深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熱愛之情,從而實現(xiàn)共產黨人的文化藝術“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本質要求。
1.有助于引領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引導正確理想信念的樹立是紅色音樂最為基礎、最具感染力的價值作用。紅色音樂作為廣大革命志士長期進行救亡圖存、投身革命實踐所凝練出的精華,其魅力與價值引導作用的形成有著必然的歷史背景作為支撐。廣大紅色英雄在艱苦卓絕的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展示出的堅韌不拔、鍥而不舍、視死如歸、勇往直前的革命品格,為紅色音樂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天然的背景元素,也凝練出堅定的理想信念品格。因此,將紅色音樂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歷史性的紅色理想信念品格,讓大學生認識到堅定理想信念對自身價值展示、社會責任感體現(xiàn)的重要意義[4],并堅定自身理想信念,投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之中。
2.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高尚的愛國情操
當代大學生從小生活在社會秩序安定、物質條件充裕、文化精神生活豐富的環(huán)境下,所感受到的是偉大祖國的日漸繁榮昌盛。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面對社會動蕩不安、列強侵略欺辱、人民食不果腹的黑暗環(huán)境,革命前輩們選擇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面對國家工業(yè)建設滯后、物資短缺的發(fā)展現(xiàn)實,紅色楷模們不畏艱苦、攻堅克難,為祖國打下了良好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基礎?!都t軍不怕遠征難》《義勇軍進行曲》《歌唱祖國》等一批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紅色歌曲,正是愛國主義情懷的生動反映。將紅色音樂元素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學生通過今昔國家社會環(huán)境的對比,深刻體會到前輩們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感知到國家輝煌成就的來之不易,探尋到國家欣欣向榮、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進一步凝聚愛國主義情感,并將情感轉化為永久的愛國主義情懷[5]。
3.有利于大學生構筑良好的社會道德品格
紅色音樂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脈相承,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藝展示形式,對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行為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時期是個人思想意識、道德意識、責任意識形成的黃金期,可塑性強、可變性廣,高校需要多途徑、多場景、多范圍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與行為意識。紅色音樂元素中的人文關懷理念、社會道德理念、職業(yè)操守理念等都可以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取材元素[6]。發(fā)揮紅色音樂元素思政育人功能,不僅能有效推進對大學生道德修養(yǎng)、意志品格、行為素養(yǎng)的涵養(yǎng)與培育,而且能通過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實現(xiàn)對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引導,使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為品格。
4.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自我價值意識的形成
思政課程開設的本質目的在于引導大學生學會如何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提升,如何通過思政知識指導自身的發(fā)展與進步,樹立正確的自我價值意識。紅色音樂作為思政教育的有力載體與教學元素來源地,具備外部教學引導與內部內化催動雙重作用。首先,教師在思政教育中可以利用紅色音樂元素引導學生形成自學與反思能力,使其能夠透過紅色音樂表現(xiàn)形式,把握紅色文化的本質內涵,指導自身良好學習與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其次,學生通過學習紅色音樂,能夠了解紅色音樂的發(fā)展歷程、主體內容與精神內涵,進而將其轉化為行為意識提升的潛在動力。最后,學生通過對紅色音樂元素“學習—反思—實踐”的反復錘煉,能夠形成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潛在意識,自覺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和實踐者。
1.案例式教學
紅色音樂的創(chuàng)作往往與歷史時代背景密切相關,教師講述思政教學內容時,可以將紅色音樂元素作為案例,介紹其歷史背景、精神內涵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例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可以將《保衛(wèi)黃河》作為案例,對其背景、內容、形式、旋律等進行系統(tǒng)性講解,引導學生體會中華兒女在民族存亡的危難時刻,奮不顧身、保家衛(wèi)國的熱血激情。再如,進行社會道德素養(yǎng)教育時,可以將《學習雷鋒好榜樣》作為案例,通過這首很多大學生從小就會唱的紅色歌曲,增強其對社會道德素養(yǎng)的認知和認同。
2.互動教學法
音樂作為人類情感表達的重要形式,其核心魅力在于可以激發(fā)人與人之間的思想和意識共鳴,促進雙方在情感上交融互動和深度認同。采用互動教學法,將紅色音樂應用于思政教育,不僅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還有利于教師與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例如,教師講述土地革命戰(zhàn)爭歷史背景時,可以選擇《十送紅軍》等歌曲,采用合唱、領唱等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學生在歌聲中體會紅軍一心為民、深受群眾愛戴的感人場景,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
3.體驗教學法
體驗教學法指引導學生通過沉浸式聆聽或觀賞紅色音樂體裁的方式,來加深他們對紅色音樂元素精神內涵的理解。通過體驗教學法促進紅色音樂元素融入思政教學,可以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情緒,加深學生對所學思政內容的領悟與理解,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使其深刻體會紅色音樂所蘊含的價值追求與精神內涵,進而引導自身思想境界與精神境界的升華。例如,進行青年社會責任教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出品的音樂劇《覺醒年代》,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沉浸式觀賞,體會早期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家動亂年代追求真理、燃燒理想、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澎湃激情,進而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1.強化課程總體設計,把握紅色音樂元素與思政課程結合點
促進紅色音樂元素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教學,強化課程總體設計是前提和基礎。高職院校要從系統(tǒng)性、全面性、科學性的角度審視當前的思政課程教學框架,構建出紅色音樂元素內涵與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相適應的課程設計方案,有的放矢地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首先,要緊密結合當代大學生思想實際。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意識與自我意識,信息接收渠道豐富,思想活躍度高。因此,教師要緊密結合大學生的精神發(fā)展訴求,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紅色音樂元素對自身成長與發(fā)展的重要性,提高其對紅色音樂元素的認同度和信任度。其次,要緊密結合紅色音樂元素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特征形式。教師只有從源頭上把握紅色音樂文化資源歷史脈絡與形成軌跡,才能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對其價值內涵進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挖掘與運用,展示出其獨特魅力與影響力[7]。最后,要緊密結合時政發(fā)展動向。隨著國家的不斷發(fā)展,紅色音樂的精神內涵會逐漸融入新的內容。為此,教師應當將時政新聞、社會熱點融入進來,引導學生深刻把握紅色音樂元素精神內涵與社會發(fā)展的正向關聯(lián)關系,自覺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承人。
2.優(yōu)化教學組織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實現(xiàn)紅色音樂元素與思政課程的有機融合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教師必須從優(yōu)化教學組織管理的角度入手,促進紅色音樂元素思政教育作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展示,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而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課前準備、課中組織、課后管理這三個階段[8]。課前準備階段,教師要認真準備教案,針對紅色音樂元素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以確保課堂教學的科學性與有序性。課中組織階段,教師要按照教案靈活開展教學,倘若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學生興趣不足、互動積極性不強、領悟程度不高的情形,就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與教學內容,以確保思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課后管理階段,教師要及時與學生開展互動交流,了解學生對思政知識點的接受情況、對紅色音樂元素的理解程度、對課堂教學的評價情況,并結合學生的反饋情況反思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而及時解決和改進。
3.靈活運用思政教育第二課堂,豐富大學生的學習體驗
要將紅色音樂元素充分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全過程,除了要將其融入課堂教學外,還應運用紅色音樂的多重藝術展示形式,打造形式多樣、滲透力與感染力極強的紅色音樂育人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首先,高職院校需要以校園文化活動為切入點,組織開展紅歌合唱、校園紅歌大賽、紅色音樂歌劇巡演等活動,依托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展示紅色音樂的獨特魅力與感染力,提高學生對紅色音樂文化的認可程度。其次,高職院??梢远ㄆ诮M織以紅色音樂文化為主題的講座活動,通過對紅色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樂理特征、藝術形式等文化元素的詳細講解,拓展學生的紅色音樂知識面。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紅色音樂調查研究課題、組建學習小組等形式,支持鼓勵大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等課余時間,搜集和整理本地區(qū)的紅色音樂,開展自主式、體驗式學習與研究,從而激發(fā)學生思政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拓展學生的思政學習視野,提高學生思政學習的探索能力。
4.結合“互聯(lián)網+”技術,拓展紅色音樂線上教育教學途徑
隨著“互聯(lián)網+”的不斷發(fā)展,通過線上渠道開展教育教學已成為高職院校開展特色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高職院??梢越Y合現(xiàn)有的線上教育教學渠道,恰當融入紅色音樂元素,引導大學生利用零碎化時間進行紅色音樂學習和體驗。首先,可以精心設計以紅色音樂元素為基礎的精品網絡課程。網絡課程內容的設計需要與學生當前所接受的思政教育內容一致,實現(xiàn)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同步,通過發(fā)揮精品網絡課程輔助教學功能,加深學生對紅色音樂元素的理解與認知。其次,可以借助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優(yōu)勢,促進紅色音樂的傳承與推廣。高職院??梢栽O立專項微信公眾號,定期發(fā)布與紅色音樂元素相關的音頻鏈接、知識簡介、評論文章等,以豐富線上學習內容。還可以組建微信群、QQ群等,引導師生圍繞紅色音樂文化主題開展互動討論,營造線上學習氛圍。最后,高職院??梢灾С止膭顚W生發(fā)揮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主觀能動性,依托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自媒體平臺,通過自主制作與紅色音樂相關的合唱、翻唱、短劇等系列視頻,定期進行直播等形式,打造校園紅色音樂文化網紅,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紅色音樂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與傳播。
總之,紅色音樂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下藝術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國粹精華,在指導大學生思想進步、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職院校應當深刻把握紅色音樂的特征特點與內涵,持續(xù)促進紅色音樂化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徑,讓“紅色基因”在大學生群體中不斷延續(xù)深化、培根鑄魂。
參考文獻:
[1]羅雪邇.紅色音樂文化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策略[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306(06):61-67.
[2]于君.紅色音樂對培育當代大學生思政素養(yǎng)的實踐意義[J].當代音樂,2022(08):41-43.
[3]辛德萬.建黨百年背景下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3(03):78-80.
[4]姜春燕.紅色音樂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實現(xiàn)研究[J].高校輔導員,2023(03):59-63.
[5]黃東陽.紅色音樂文化資源與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研究[J].當代音樂,2021(12):175-177.
[6]劉俊緯.紅色音樂文化對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質量的影響[J].文藝生活,2021(05):258-260.
[7]李敏.紅色音樂融入高?!兑魳疯b賞》課程的路徑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27):37-40.
[8]郭愷.紅色音樂融入藝術類高校思政教育探析[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21(01):44-48.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Music Element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Fen, Chen Huize
(Taiyu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Taiyuan 030027, China)
Abstract: Red music, as an artistic display form of red culture, has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imeliness, regionalism, mass appeal, and inheritance. It has multiple educational effects, such as lea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firmly establish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cultivating patriotic sentiments, building good social and moral character,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self-worth awareness. Integrating red music in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red spirit, but also expand students’ horizon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arn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ombine the existing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starting from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red music element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optimizing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flexibly utiliz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xpanding onlin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hannels,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red music element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and provide a more favorab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healthy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red music elements; integ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ath; case based teaching;interactiveteachingmethod;experientialteaching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