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患者及家庭核心護理對宮頸癌患者的影響。方法:將2020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200例宮頸癌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患者及家庭核心護理。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家庭親密度(采用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自評量表)、自我效能\及生活質(zhì)量評分\。結(jié)果:干預后,觀察組家庭親密度及適應性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GSES、EORTC QLQ-C30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5)。結(jié)論:患者及家庭核心護理應用于宮頸癌患者,可提升患者與家庭之間的親密度及適應性,改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生活質(zhì)量。
【關鍵詞】
患者;家庭核心護理;宮頸癌;家庭親密度;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zhì)量
中圖分類號:R473.7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2.012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2-0037-03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痛苦和威脅。有調(diào)查顯示,2000-2009年我國有超過1萬例的新發(fā)宮頸癌患者,其診斷結(jié)果為宮頸癌早期的有50%,而Ⅱ期占33.0%,患者均自愿接受手術治療,其發(fā)病人群年輕化,嚴重影響女性健康。自我護理屬于對自身特定表現(xiàn)下實現(xiàn)健康行為的評判能力,可反映出患者對自身意志堅定。而對于接受化療的宮頸癌患者,因長期疾病的影響導致術后各項機體功能下降,容易對內(nèi)心情緒產(chǎn)生否定,自我護理能力不理想?;颊呒凹彝ズ诵淖o理是以家庭作為親情紐帶,結(jié)合現(xiàn)代生理-心理-社會支持醫(yī)學體系的要求。癌癥會影響整體家庭核心,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利用內(nèi)部或外部應對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患者及家庭核心護理是可以直接反饋出家庭問題的窗口,護理人員通過評估患者及家庭親密度及家庭功能等尋找問題所在,進而給予針對性的家庭核心護理。該護理模式也成為目前臨床新型的護理服務,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強化家庭和諧?,F(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將本院2020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抽取的200例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宮頸癌臨床診斷標準;②首次確診為宮頸癌;③符合宮頸癌根治術指征;④宮頸癌分期Ⅰ~Ⅱ期;⑤無認知及溝通障礙,且具備常規(guī)書寫能力;⑥患者和家屬熟知手術及麻醉注意事項,并簽署知情書和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存在嚴重器質(zhì)性病變疾?。虎凵芷冢?年;④臨床配合度較差;⑤術前有盆腔器官脫垂或嚴重便秘;⑥術前尿潴留或中度以上壓力性尿失禁;⑦既往有盆腔手術史。終止研究標準:①在接受研究期間腫瘤復發(fā)或發(fā)生擴散;②死亡;③失訪。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年齡(55.61±5.12)歲,受教育程度:高中56例、中專22例、大專及本科22例;觀察組年齡(54.67±4.24)歲,受教育程度:高中62例、中專30例、大專及本科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學要求。
1.2方法
1.2.1對照組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宮頸癌健康知識講座,幫助患者更加深入了解宮頸癌發(fā)病因素及治療操作等,讓患者了解健康行為對改善疾病預后的重要性。護理人員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專業(yè)回答,每次健康教育時間控制在30 min內(nèi)。②生命體征監(jiān)測: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按照醫(yī)囑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操作,并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相關注意事項等。③環(huán)境護理: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病房進行消毒和清潔,同時確?;颊卟》績?nèi)的溫度和濕度適宜,勤通風,為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的環(huán)境。干預時間持續(xù)1個月。
1.2.2觀察組①成立患者及家庭核心團隊。詳細評估患者手術情況及家庭現(xiàn)狀后,征求患者家屬意見,成立主治醫(yī)生、責任護士、心理咨詢師團隊,制訂家庭護理計劃,明確醫(y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的責任及具體任務。②康復訓練。a.縮肛運動:術前2 d開始訓練,讓患者熟練掌握縮肛運動,嘗試在不收縮下肢、腹部以及臀部肌肉的情況下,完成自主收縮肛提肌、恥骨尾骨肌,每次20 s,3次/d。訓練患者分階段完成排尿,2次/d。b.屏氣法訓練:患者保持坐立姿勢,身體嘗試向前傾斜,深呼吸后開始屏氣,增加腹壓,雙腿向下保持排便動作,幫助患者有效排尿,待患者肢體肌肉完全放松后反復5次訓練,3次/d。術后1周,白天為患者夾閉導尿管,引導患者在感受膀胱充盈的狀態(tài)下嘗試自主排尿,便于刺激膀胱排尿反射恢復。③患者情緒管理。由醫(yī)院心理咨詢師和責任護士共同為患者進行心理情緒評估,制訂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由家屬詳細了解患者術后心理變化,找出影響患者心理的主要問題,同時告知患者可以采用慢走、瑜伽、傾聽音樂等方式疏通情緒,并指導患者完成自我情緒的管理。④家庭核心護理。責任護士主動向家屬強調(diào)家人關心對患者康復的重要性,講述宮頸癌術后患者恢復的相關注意事項等,提高家屬對宮頸癌疾病預后知識的認知。醫(yī)院與患者及家屬保持動態(tài)化聯(lián)系,可以溝通康復事項,同時按照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生活作息等為其安排針對性健康教育講座。干預時間持續(xù)1個月。
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自評量表變化。該量表中關于家庭親密度共16個條目,其中適應性條目14個,自制量表中每個條目均為1~5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家庭親密度及適應性越高。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對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進行評估。該量表由Schw-arzar于1995年編制,同年引入國內(nèi)翻譯并開始廣泛應用。該量表由10個單維度條目組成,每個條目設置4個選項,從“完全不正確”到“完全正確”,依次賦予1~4分,總分10~40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強,量表Cronbach′s α=0.940。③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生命質(zhì)量量表(EORTC QLQ-C30)對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量表包含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4個維度。每個維度0~20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該維度生活質(zhì)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0.962。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錄入數(shù)據(jù)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描述,行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兩組干預前后家庭親密度及適應性評分比較見表1。
2.2兩組干預前后GSES評分比較見表2。
2.3兩組干預前后EORTC QLQ-C30評分比較見表3。
3討論
宮頸癌具有危害性較高且預后較差等臨床特點,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遞增且趨于年輕化,對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宮頸癌患者術后因身體的變化及切口創(chuàng)傷等影響,很容易出現(xiàn)康復信心下降、情緒下降,從而使生活質(zhì)量降低?;颊邔ψo理需求較高,需要向患者講解自我護理方式的相關知識,進而提高患者護理能力。以患者及家庭為核心的護理在美國健康護理中較為常見,且廣泛應用于癌癥患者和兒科患者中。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家庭親密度及適應性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5)。由此分析:宮頸癌患者病灶位置比較特殊,可影響家庭親密度。若家庭親密度弱,會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導致預后效果不佳。因此在臨床實踐中,將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作為評估宮頸癌術后患者家庭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與常規(guī)護理措施相比,患者及家庭核心護理可以更好地改善宮頸癌患者術后家庭功能,讓患者深入感受到來自親屬的關愛,降低不良情緒。干預后,觀察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5),與龍?zhí)鸬妊芯拷Y(jié)果一致,說明家庭核心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觀察組根據(jù)患者不同受教育程度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細致講述疾病治療過程,及時幫助患者解答疑問。護理人員將健康教育作為服務核心,提醒患者術前相關檢查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項,詳細介紹宮頸癌相關知識,向患者及家屬闡述功能鍛煉的意識及注意方向,并引導患者進行規(guī)范化康復訓練。通過與患者單獨溝通和病房內(nèi)小組討論的形式,強化患者對宮頸癌疾病的認知程度,幫助患者恢復生活的希望,減輕內(nèi)心負擔,進而有效改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干預后,觀察組EORTC QLQ-C30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5)?;颊咝g后獲取良好的生活質(zhì)量是宮頸癌患者術后主要的核心目標,觀察組護理措施更利于患者快速恢復。家庭核心理念護理提升了患者對待疾病及化療過程的認知,間接性增強了患者對待化療的信心,提升了家屬對患者的支持度,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負性情緒。此外,該理念護理可以在不同階段給予患者足夠的自我權利支持,減少患者對疾病的不確定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傊?,患者及家庭核心護理可以促進患者與家庭親情之間的理解,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親情感知,進而激發(fā)患者術后康復信心,為生活質(zhì)量改善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患者及家庭核心護理應用于宮頸癌患者,可提升患者與家庭之間的親密度及適應性,改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參 考 文 獻
趙英姿,王洪慶,陳芳.延續(xù)性家庭護理干預對宮頸癌術后患者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4):27-29.
康東紅,訾姍姍,牛梅梅,等.康復樹摘果游戲教育對宮頸癌手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16):2500-2503.
周暉,林仲秋.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2016宮頸癌臨床實踐指南”解讀.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16,32(3):223-230.
梁霽,錢序,張雪,等.宮頸癌篩查自我效能量表的信效度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4,29(6):923-926.
李少君,王草草,葛振宇.羅伊適應模式對宮頸癌同步化療聯(lián)合盆腔熱療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醫(yī)學臨床研究,2022,39(10):1593-1595.
龍?zhí)?,張薇,張?Hogan理論階段性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配偶家庭功能的影響分析.中國性科學,2021,30(5):94-97.
葉磊,陳蘭,張容,等.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元聯(lián)動延續(xù)性護理在老年宮頸癌根治術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預后中的應用.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21,27(3):527-530.
張宏,吳敏,高杰,等.基于患者和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宮頸癌患者膀胱管理應用效果研究.護理與康復,2022,21(8):25-28,32.
本文編輯:李梅2023-09-0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