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墓的黃昏
大黑河幾乎沒有濤聲地
拐過八拜與西把柵之間的沃野
姚府的犬吠回蕩在炊煙上
獨坐,沉默不語的
昭君墓
是土默川上最久遠的守望
北面的都市繁華
難掩千年孤獨
班定營那邊的夕陽
一浪又一浪地
紅了畢克齊鎮(zhèn)的西天
一個人傾聽桃花板村的石碾
碾磨人生和希望
喇嘛營旁邊的土路
隱入和林格爾的地平線
丟了誰歸家的跫音?
散了誰守候的背影?
多年后,誰記得
章蓋營的玉米地
潮水一樣的喧嘩?
大墓無語
小井公社
十八臺大橋的黃昏
由石門子的山梁上
風一樣染紅千山萬壑
一條微黃的砂石路
在沉默的毛驢蹄音里
憨厚地蜿蜒
平頂山郁郁蔥蔥
元代的敖包依稀可辨
火山爆發(fā)的印痕
留在一塊兒又一塊兒的黑色石頭中
掰開云朵我打聽
我們的青春歲月
如今去了哪里
黃花窩鋪的蕎麥垂下飽滿的麥穗
顯然,它們太年輕
怎么會知道,多年前
就在它們抽穗的土地里
流淌過我們的理想和希望
達賴溝的磨坊,塔壩的犬吠
大石窯的打麥場,燈籠素一戶農(nóng)家的紅衣
少女
都隱藏在壩上的裊裊炊煙里
寬容地接受我遲到的回眸
星光又一次燦爛了
燦爛了我們離開多年后的
山川大地
納令溝大營子最后一盞油燈熄滅了
那些知道我們的人老了
那些陪伴我們的人走了
什字成了斷垣殘壁
德勝長滿艾草柳蓬
撫摸著越來越沉重的夜色,撫摸著
看著蕭條寂寞的山村
看著
踩著我們青春的骸骨
踩著
我與十八歲的我
緊緊擁抱
一起流淚
凝望動力機廠的日子
陰山茫茫,回崖杳障
土默川上雪花輕飛
影落青黛,云錦屏障
光陰的白波似琴聲
回蕩在千村萬寨
凝望動力機廠的日子
影子一樣跟隨著我
杏花盛開,山泉九流
青城大街小巷春風撫面
朝吟碧草,長嘯靜夜
紙箋上行書的情懷
如一灣相思
凝望動力機廠的日子
心跳一樣跟隨著我
小雨未遲,柳浪黃鶴
豐州灘里聽青春年華
夏日暖陽,東風平野
玉泉甘露細細品味
佳人遠去的背影
凝望動力機廠的日子
夢幻一樣跟隨著我
蒼波遙遠,霜落林巒
塞外山河看白鷺南飛
咫尺菊花,秋高沙洲
嘆息悲歡云雨吹落了
一地音訊全無
凝望動力機廠的日子
靈魂一樣跟隨著我
在人民劇場的雨聲中
車水馬龍的大街
人聲鼎沸的小巷
明清時代的石板路
溫馨的八十年代
被一場小雨浸濕
記憶也順著屋檐
滴滴答答地
落下來
白楊的雨聲
鳥鳴的雨聲
傘蓋的雨聲
車笛的雨聲
滴滴答答地叩問
迷迷蒙蒙中的背影
觀看電影的人們
潮起潮落般進出
人民劇場的天地
入戲如英雄縱橫四海
出戲似人生同此冷暖
雨打浮萍,雨潤丁香
雨壓眉梢,雨鎖關(guān)山
聽著雨如相思點點痛
哪一把雨傘帶走了
那一抹倩影?
哪一串雨聲掩去了
那一道回眸?
人民劇場的雨聲
淅淅瀝瀝
淅淅瀝瀝
從遠及近,從近及遠
那是雨聲嗎?
京包公路邊小飯館的燈火
小雨淅淅瀝瀝
弄濕獨行的鳥鳴
陰山蒼翠無語
綿延不絕
車馬人流似乎都隱入
那若有若無的山谷
阡陌縱橫的土默川
垂柳荒墳
映襯炊煙裊裊
千村萬寨犬吠雞鳴
仍是八十年代的那份從容
荷鋤與月亮相伴而歸
支撐起全家的明天
雨打窗簾,風吹凝望
端一壺老酒的人
挑簾而來
風聲雨聲猶是山野本真的味道
桔紅的燈火亮了
溫暖行人的獨坐
水磨村
陰山千嶺萬壑雄峙
石頭的記憶
危崖的沉默
莜麥田野花香四溢
小溪,一條小溪
自遠山喧騰而下
擊起水花無數(shù),回憶無數(shù)
道光年間的榆樹猶在
找尋遮蔽往事
咸豐年間的古井
映襯八十年代的光影
黃泥小屋圍筑流年似水
油燈照農(nóng)家四季
打麥場上的邂逅相識
玉米地的婆娑婀娜
青春年華在藍天碧水間馳騁
如蒙古馬騰展,無垠闊野
遼遠的人生若有陰山為背景
想來已有雄壯的序曲
再有一雙纖手相握的路
小村黎明分外妖嬈
水磨橋上不是纏綿悱惻
分明是一聲珍重一次相約
自信萬里征途從茲始
煙火人間,鄉(xiāng)村詞話
期許未來
和你的人生
【作者簡介】孛·額勒斯,本名包玉祥。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隨筆集、詩歌集多部,以及影視劇本、歷史話劇等,曾獲全國、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話劇金獅獎,兩次榮獲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學創(chuàng)作“索龍嘎”獎。
責任編輯烏尼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