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小道,就像北方大森林里一條游動的
絲線。
悠長、蜿蜒、隱約、繾綣……
是生命的拓印——
全息。
2
我是沉實(shí)的鹿皮靴和梅花般的馴鹿蹄開出
來的。
是苔蘚、石蕊、蘑菇引導(dǎo)出來的。
是白樺樹的眉眼秀出來的。
我是生命的河喲,在遷徙中跌宕起伏,波濤
不息……
3
大雪欲埋。
落葉傾覆。
樹上的刀痕印記在堅定地瞭望來路和去
路:
四季循環(huán)著春、夏、秋、冬;
一片莽蒼連著又一片蒼?!?/p>
4
我最清晰的是遷徙的畫面:
走在最前邊的馴鹿馱著神圣“瑪魯②”,緊跟
著的馴鹿馱著樺皮桶深灰中的“火種”。
“瑪魯”領(lǐng)著我們;
“火種”從未熄滅。
小道在延伸……
5
我永遠(yuǎn)伴隨著潔白的雪兔、蹦跳的松鼠和
馬鹿高大的身影。
也從來伴隨著狼嗥、熊跡、猞猁的凜凜逼視。
但我們的主人有繩套、絆索;還有槍——
槍,不僅長眼,還有心——
尤其是面對懷胎母鹿時喑啞著無限的矜
憐……
6
我通向的每一座新的營地都綴滿星子;每
一堆新的篝火都耀亮眸光。
他們每一次離去都深深掩埋過往的痕跡;每一次離去都不給山林留下丁點(diǎn)負(fù)擔(dān)。
那顆顆盈透的露珠喲。
多像淚,折射著多少無言的恩惠!
7
創(chuàng)造我的獵人——“森林之子”多么名副其
實(shí)。
樺皮舟蕩起云紋的漣漪;“木庫蓮”吹出近
乎天籟的樂音;
木制的鹿哨發(fā)出宛若叢林中的呦呦鹿鳴……
她的呼吸,她的心跳,每每和著山林的節(jié)
律。
她就像一尾尾冷水魚,游弋于云巔波影之
上。
8
“森林之子”的“伙伴”——馴鹿,是多么神
奇,多么不可思議!
它是北極圈的土著,是泰加森林的???,它
硬是開拓出了最南端的大興安嶺“赤道”。
它無法圈養(yǎng),卻與“森林之子”常年廝守。
它悄悄離去便是永臥山林。
且不留半點(diǎn)哀鳴。
……
是上帝賜予的冥冥默契和幽幽靈犀嗎?
9
我還清晰地記得呱呱墜地的歡欣和早夭的
哀慟。
也清晰地記得搖籃中的咿咿呀呀和突降的
噩耗。
我多少次肝腸寸斷;我多少次伏地默禱——
土葬的請像種子發(fā)芽;風(fēng)葬的請化作六月
的云朵,淅瀝成綿綿私語。
由我一道播撒。
10
鼓聲,是鼓聲,薩滿的鼓聲。
每當(dāng)聽到這激越的鼓點(diǎn),我都會匍匐諦聽,
直至熱血滿懷……
你是來自天界的雷霆嗎?劈向蜂擁而至的
疫癘,劈向突如其來的病魔。
跳著、響著,從朝霞初顯到星辰滿天。
直到篝火默默熄了。薩滿沉沉睡了。
病人像穿過疾風(fēng)驟雨的一葉小舟泊在岸
邊。
11
“當(dāng)僅有一條小道時有時會迷路,
當(dāng)?shù)教幎际锹窌r,也會迷路。”
你的擔(dān)憂,疑慮,無所適從我心知肚明。
熱愛色彩的伊琳娜去了大城市學(xué)畫,但她
又難舍山林、河流、白云、馴鹿、烏力楞③;
回來久了,又懷念起了電視、電話、電燈、歌
廳里的呼哨……
她像鐘擺于山林和城市之間;
像來來去去風(fēng)中的云。
12
她最后的一幅畫:
上邊是天空和云朵;下邊是山林、斜人柱④、
獵人和七叉犄角的馴鹿;
中間是擊鼓踢踏的薩滿。
她一畫兩年,然后順激流河而去……
她下水的岸上有一幅巖畫,巖畫上畫著一盞
——燈。
13
我還能說什么呢?
下山的在樓宇中可曾安眠?
留守的終將自己坐成一株枯老的古木。
我是鏈接山林與城市,昨天、今天與明天的
臍帶嗎?
將鹿角送入博物館,將獵鷹放逐記憶的天
空,將所有的愛化作一縷縷的風(fēng)嗎?
14
我是一條小道,也許不會并入大路通衢,甚
或永遠(yuǎn)湮沒于荊莽之中。
但我曾開滿善的野朵和愛的風(fēng)旋。時間有
證。
切記:無論在左岸,還是右岸。
都有巖畫里的燈。
心的動……
注:
①鄂溫克小道:即生活在森林中的鄂溫克族獵民遷徙的小徑。
②瑪魯:鄂溫克人信奉的神祗。
③烏力楞:部落之意。
④斜人柱:鄂溫克族獵民簡易住宅,也叫“撮羅子”,便于搭建和搬遷。
【作者簡介】殷詠天,筆名古木,內(nèi)蒙古牙克石人。曾出版詩集《靈悟》、散文詩集《心靈的高原》,并有多篇作品獲獎。詩作曾入選香港《九十年代短詩選》《中國短詩精選》《三新詩選》等?,F(xiàn)任滿洲里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滿洲里詩詞》主編。
責(zé)任編輯李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