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點躁,天氣一熱,空調一開,連骨頭縫兒里都透著不耐煩。身體給出信號,你該保養(yǎng)了。趁下班,來到三個月沒有光顧的養(yǎng)生店,一進門,全是陌生面孔。萬幸,老板還在。
“賈總怎么深入一線了?甩手掌柜開始體驗生活了?”
“兩個年輕按摩師都走了,我只有化悲憤為力氣了,缺人啊。”
環(huán)顧一周,還真是?,F(xiàn)在這兩位按摩師目測年齡50歲+,別看年齡大,干起活兒來可不含糊,一番操作下來,我的胳膊也能抬起來了,走路也不彎腰了。
賈總無奈地說,年輕人不好雇,對顧客沒耐心,還總對收入不滿意。這兩位大姐剛退休,在機構學了半年,來我這再就業(yè)了。生意不能停,用人上就退一步吧。
老板就是老板,懂得知進退。經濟社會讓人增生著八爪魚一樣的欲望,像風一樣扛著指標追目標。年輕人越來越少,且希望有更多元的選擇。如果不是真躺平,誰愿意擇一事而終老呢?
那用人單位怎么辦?是“大不了一死”?還是“退而求其次”?《拉封丹寓言》中有一頭著名的布利丹毛驢,它面對兩捆干草不知該吃哪一捆好,最后竟餓死了。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對事業(yè)與幸福的欲望卻是無限的。正確的原則不是為了一個放棄另一個,而是在兩者之間選擇一個平衡。如果布利丹毛驢每捆干草都吃一半,也不至于餓死。但兩捆都吃掉,可能被撐死。
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給縫衣針穿線的時候,越咬牙瞪眼用力,越不容易穿入。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目的顫抖”,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布袋和尚有詩云:“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p>
世上的路有很多,歸根結底只有兩條:上坡路和下坡路。走上坡路要低頭,走下坡路要抬頭。低頭需要勇力,抬頭需要實力。選擇以退為進的下坡路時,別忘記摸摸自己的軟肋,儲備自我更新的能力。誠如孟嘗君未退之時就有“三窟”。有人說,摸著石頭過河,摸不著就回頭。有多少企業(yè)正在補“退步戰(zhàn)略”這一課?將“為什么應該退步”轉換為“為什么不應該退步”,我們會變得積極起來。
用放大鏡看退步,人生是一場悲?。挥猛h鏡看退步,人生是一場喜劇。正如漲潮時我們在海里很難撈到魚,退潮時則發(fā)現(xiàn)沙灘上留下許多漂亮的小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