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各大奢侈品品牌迎來新一輪漲價熱潮。一些熱門品牌的包包、首飾和手表等,漲幅大多超過5%,甚至達到20%。不僅是漲價,更有甚者,為了占據(jù)市場的主導地位,一些品牌還通過“配貨”等饑餓營銷的手段,打造產(chǎn)品的稀缺性和獨特性。作為這些奢侈品的主要消費群體,富人們擁有強大的購買力,他們更傾向于一種“炫耀性消費”,通過購買一些實用性并不強的名貴奢侈品來彰顯他們的身份和地位。而奢侈品公司也正是利用了這一心理,通過漲價來提高產(chǎn)品的身份價值,讓人們心甘情愿為溢價買單。近年來,隨著中國涌現(xiàn)出一批新富人群,富人和中產(chǎn)階級的消費水平提高,這促使奢侈品的價格相應提升,以此來保證奢侈品的“奢侈”。雖然說奢侈品價格越高,越能彰顯炫耀性消費的特性,但終歸存在一個上漲的極限。2023年以來,無論是全球奢侈品銷量,還是幾大國際奢侈品巨頭的業(yè)績,都出現(xiàn)了增長明顯放緩的跡象。奢侈品公司的任性漲價行為,慢慢也開始遭遇反噬。
適用話題 消費主義、理性消費、拒絕被物化
1.抵制奢靡、炫耀之風
鮑德里亞將現(xiàn)代社會描述為“消費社會”,他認為:人們在消費時并非只是購買物品,而是在追求情感、價值和意義。人們對奢侈品的追逐本質(zhì)上具有炫耀性特征,一旦這樣的高檔消費變本加厲甚至脫離理性,便會造成扭曲的攀比心理與奢靡之風。實際上,這并非消費物品,而是在消費自己,迷失在物欲中的我們,被商品剝奪了主體性,缺乏獨立判斷的理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逐漸被物化。商品生產(chǎn)的初衷是為了服務人類,所以我們要避免淪為物質(zhì)的奴隸。在奢侈品漲價的熱潮下,保持理性消費尤為重要。
2.腳踏實地,努力奮斗
奢侈品的實用性或許不強,卻是富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有些人渴望紙醉金迷的生活,渴望自己被外界認同,認為自己必須融入某個圈子、擁有一些身份,這樣才能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購買奢侈品正是他們嘗試躋身某個圈層的方式。然而不同階層的人群有不同的消費觀念與生活方式。與其通過購買奢侈品的方式生硬地融入其他圈層,不如坦然接受當下的生活,腳踏實地,努力奮斗,擁抱美好人生。
《了不起的蓋茨比》——絢爛而虛幻的夢想
“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薄w茨比如此形容他數(shù)年來魂牽夢繞、苦苦追尋的夢中情人黛西。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作者菲茨杰拉德塑造出蓋茨比這樣一個出身平平但奮力躋身上流社會的追夢者形象。蓋茨比不擇手段地瘋狂斂財,毫無節(jié)制地瘋狂消費,用各種華美的物件裝點自己的別墅,舉辦無比奢侈的名流舞會……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不斷靠近他的女神——“黃金女郎”黛西。蓋茨比的夢想是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疊加——從無名小卒奮斗成為時代潮流中的名流并收獲愛情,卻需要通過財富的野蠻累積與物質(zhì)的重重堆砌,來鋪設自己通向夢想的臺階。然而,這樣的夢想如肥皂泡般絢爛而虛幻。黛西作為蓋茨比夢想的寄托對象,本質(zhì)上不過是個拜金而軟弱的人。她可以為一串三十五萬美元的珍珠而定下婚約,也可以因一大堆奢華的襯衫而號啕大哭,正因如此,黛西不可能對任何人產(chǎn)生穩(wěn)固的愛情——她的一切情感建立在虛浮的消費主義之上。故事最后,蓋茨比遭遇愛情的背叛,死于陰謀下的槍殺,他的夢想也走向了徹底的破滅。
在消費主義社會中,總存在蓋茨比式的“夢想家”。他們對于奢華物質(zhì)的貪婪追求,本質(zhì)上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彰顯自己的地位。封建時代曾以森嚴的著裝規(guī)定劃分階層,而在消費社會中,只要負擔得起奢侈服裝的高昂費用,任何人都可為自己打造光鮮的社會“人設”。蓋茨比們暴發(fā)戶式的斂財與消費行為背后,實際上是誕生于消費時代的個人的虛幻夢想。
市場經(jīng)濟的浪潮不斷推進,各種媒體話術對消費行為進行層層包裝,很多時候人們?nèi)菀紫萑朊糟?,分不清自己對物質(zhì)的需求是否真實,也時常將奢侈品所虛構(gòu)出來的光鮮表象與自身所處的實際境地相混淆。我們需要看到蓋茨比式絢爛夢想脆弱與虛妄的一面,別墅游泳池邊那聲尖銳的槍響,時至今日仍是長鳴的警鐘。
(撰寫: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書院 汪睿)
(編輯:王一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