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式教學法是指通過讓學生對一個話題、一個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以促進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采用議題式教學法不僅順應了新時期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與探討的主要方式。為此,教師應明確議題式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重要性,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學生的認知體驗和興趣愛好,精心設計主題,利用豐富的項目材料,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和研究項目中,以達到學以致用、內化知識的教學目標。
一、議題式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作用
1.開發(fā)學生學習潛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思想性、綜合性特征明顯的課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從為學生布置真實情境下的課程任務入手,引導學生參加議題式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與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提升。在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針對初中生學習自主性相對較低、對生活本質感知不佳的問題,采取議題式教學法能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
2.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中提升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是基本政治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規(guī)劃和組織議題式學習活動時也應注重這一點。教師在議題式教學中的適度引導,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在這一過程中,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信任感,提升學生的基本政治素養(yǎng)與價值認同。
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用議題式教學法的策略
1.將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與議題式教學有機結合。
法律知識的普及與法治精神的培養(yǎng)對于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議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
2.將關注時政熱點與議題式教學有機結合。
采取議題式教學法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教師在進行議題式教學的過程中,應有機融入當下的時政熱點事件,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政治歸屬感。教師應通過時政話題的探討,鼓勵學生圍繞各種社會熱點,自主地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并設身處地地預想應當如何做出行為選擇,從而達成學生各方面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使其能夠積極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認同。
3.將學科大概念與議題式教學有機結合。
開展議題式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根據(jù)教學主題,進行序列化的教學活動設計。構建學科內容、厘清和解釋教材的組織結構,是開展議題式教學的重要前提。同時,以大概念為核心,在保證知識的完整性和邏輯性的前提下進行教學設計,是學科內容結構化設計的重要路徑。教師在開展議題式教學的過程中,應將學科大概念與之有機結合,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進行單元總結時,可使用系統(tǒng)優(yōu)化的方法對單元、課、框、目的不同方面、層次、要素以更加清晰易懂的方式進行重組重排。以概念為核心,將單元主題定為一級概念,課題、框題、目題下的關鍵內容分別定為二、三、四級概念,讓學生對單元內容有邏輯清晰的、整體的理解把握。
綜上所述,正確開展議題式教學,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和新課標已有的內容與要求,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進行整合,融合相應的生活情境,通過組織學生對預設的議題進行探究、思考與討論,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與認同。
備注:本文系江蘇省蘇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2022年度青年教師專項課題《新課標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議題式教學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2022/Q/0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