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
明代四大奇書,無一寫文人圈內(nèi)事。閑齋老人為《儒林外史》作序,對四大奇書頗有微詞,至詆《水滸傳》《金瓶梅》為“誨淫誨盜”。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話兒不提樸刀桿棒,長槍大馬?!蔽娜苏勄檎f愛,老鄉(xiāng)沒興趣,寧看舞槍弄棒。
兒時,有一種游戲叫“拍洋畫”。“洋畫”上的人物,多出自《三國》《水滸》,小孩經(jīng)常為“誰更厲害”爭得面紅耳赤。林沖、武松、魯智深,要功夫有功夫,要義氣有義氣,已近武俠。
暴力分公斗、私斗。文明社會,倡公斗,禁私斗。公斗是行使國家暴力,以戰(zhàn)止戰(zhàn),以殺止殺,私斗不合法。俠義小說固以俠骨剛腸、忠肝義膽吸引人,但武林與儒林不同,司馬遷早就說了,“俠以武犯禁”(《史記·游俠列傳》),不合法,要想合法,還得找靠山,所以俠義小說往往跟公案小說攪一塊兒。
現(xiàn)代武俠文化是“改開”以來從香港引入?;浀啬巳A僑、會黨、唐人街所出。金庸、梁羽生、古龍的小說,霍元甲、陳真、黃飛鴻的故事,李小龍、成龍、甄子丹的電影,都是扎根于這片土壤。
港式武俠文化,在海外影響很大。很多西方人對中國的印象都來自這個窗口。李小龍的影片,多以“打外國人”為主題,但外國人喜歡,名氣大得不得了。武功加無厘頭,前有《功夫》,后有《一個人的武林》,求荒誕而得荒誕,給我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