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驥
“明明能夠免費拿到的食物,我憑什么要去花錢?”這是歐洲很多“拾荒者”的普遍心聲。
“撿垃圾”聽起來并非那么光鮮亮麗,但在歐洲社會卻成了一種新時尚。撿垃圾也不一定是流浪漢才進行的活動。無論是20歲的年輕人,還是65歲的退休大叔,都有可能蹲守在超市的垃圾桶旁,或在深夜?jié)摲礁蝗藚^(qū)的垃圾箱前。他們利用社交媒體分享免費食物的信息,告訴自己的“戰(zhàn)友”哪個垃圾桶的食物更新鮮。有些人組建了社會團體,號召更多人加入進來,還有人利用這些免費食材,正大光明地開起了餐廳。
他們將這場運動稱作“Freeganism”,即“免費素食主義”。
“晚上吃什么?”
“走,我們?nèi)ヅ赃叺睦翱纯?!?/p>
跟原始的免費素食主義者只吃素相比,如今翻垃圾桶找吃的歐洲人,盡管也叫免費素食主義者,但其實并不區(qū)分素葷。
如今歐洲類似的運動很多,參與人群也是形形色色,但年輕人越來越成為其中的主角。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犯罪學學者Leyla Altmiskara專門對當?shù)氐拿赓M素食主義者進行過田野調(diào)查。她的研究顯示,通常人們認為,從垃圾中尋找食物是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才會去做的事情,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以及有錢人,也熱衷撿垃圾。他們有的深夜開著豪車,停在超市的垃圾桶旁邊,搜尋著自己的獵物。
為了某種理念去撿垃圾的,大有人在,但為了生存的,才是這個群體的基本盤。
就讀于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巴西留學生Pedro,自從來到比利時后,從來沒有為吃操心過。他憑借自己和某超市經(jīng)理的私人關(guān)系,獲得了“快捷通道”。每當超市準備扔一些過期食品,他都會收到經(jīng)理的通知,而后他就會拿著手推車,在垃圾桶旁邊等候?!坝械臅r候我壓力也很大,我家附近的流浪漢總是尾隨我,他們也想知道我的免費食品是從哪里來的?!?/p>
有些年輕人撿垃圾是為了省錢,有些年輕人則是為了拯救更多的人。波蘭有一個組織名為“垃圾桶巡游者”。他們表示,全球有一半食物被浪費,與此同時,世界上還有8億人在飽受饑餓。如果我們不浪費食物,我們就能夠拯救更多人,讓他們免于饑餓。
他們曾經(jīng)在華沙一夜間收集了30多公斤的蔬菜,第二天則做成了湯,送給無家可歸的窮人。波蘭連鎖超市Biedronka的垃圾桶,是巡游者經(jīng)常狩獵的地方,在那里,他們總是能夠找到幾乎新鮮且完好無損的蔬菜水果。在波蘭北部的小城格丁尼亞,只需要15分鐘的搜尋,他們就能夠收集到七張嘴吃兩天的食物?!叭藗兺ǔ袄锏氖澄锔械娇謶?。但當他們在不知道食物來源的情況下,嘗了我的食物以后,總是贊不絕口?!痹摻M織的成員之一卡羅琳娜這樣說。
翻垃圾桶這方面,法國年輕人也不示弱。2016年,一家名為“小馬駒”的神秘餐廳開業(yè)。該餐廳在法國巴黎第19區(qū)的盡頭。穿過又臟又大的廣場,人們可以看到鐵門上的綠漆小馬,這里就是巴黎的免費素食主義者餐廳。之所以“神秘”,是因為餐廳是非法占地,同時食物來源也處于灰色地帶:來自巴黎郊區(qū)巨大的Rungis批發(fā)市場,每天即將過期的食物。該餐廳每周四晚上會提供80份餐點,客人支付相當?shù)臀⒌慕痤~,就可以獲取食物。
免費素食主義者在紐約的公園尋找食物
巴黎的免費素食主義者餐廳“小馬駒”
不少阿富汗難民在巴黎幾乎不用花錢,就可以嘗到家鄉(xiāng)菜。
小馬駒的創(chuàng)始人Aladdin Charni和一支志愿團隊一起經(jīng)營餐廳。在找到食物后,他們再雇傭廚師進行烹飪:“不是因為我必須這樣做,而是因為我的政治信念。我發(fā)現(xiàn)我們消費和扔掉食物的方式完全是荒謬的,好像它沒有價值一樣?!?/p>
餐廳的土豆燴飯備受食客喜愛,主要客戶群體是那些無家可歸的窮人,因此他們也會盡量迎合客人的文化背景和口味。由于客戶群體中,阿富汗難民居多,因此,Charni和他的團隊專門找來一位阿富汗大廚,利用免費的食材為他們進行烹飪。米飯、土豆、豌豆,這些阿富汗人的主食,也成為了餐廳的主要菜肴。
就這樣,不少阿富汗難民在巴黎幾乎不用花錢,就可以嘗到家鄉(xiāng)菜。
免費素食主義運動的最終目標,是消滅消費主義,將人類帶回到美好的田園牧歌烏托邦。
“免費素食主義”的理念背后,其實是無政府主義。他們拒絕跟任何機構(gòu)合作,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政府的插手,都被他們認為是權(quán)力勾兌。在他們的眼中,最理想的生活是自給自足,無須進行金錢交易就能獲得生存所需的物資。所以,拾荒和垃圾循環(huán)利用,是他們的重要生活手段。
在20世紀60年代,舊金山一個無政府主義街頭劇院開始為苦難群眾提供免費住房,并且利用廢棄食材回收再烹飪,這一組織被視作是“免費素食主義”運動的開端。到了1994年,“要食物不要炸藥”(Food Not Bombs)的創(chuàng)建者卡瑟·麥克亨利(Keith McHenry)首次提出了Freeganism這一詞匯。
而后,隨著環(huán)保主義運動、動物保護主義運動以及反消費主義運動在西方社會此起彼伏的出現(xiàn),這一詞匯被不斷普及。這些初代免費素食主義者們,多數(shù)是嚴謹?shù)乃厥痴?,甚至是連奶制品和雞蛋都排斥。
在1999年,來自佛羅里達的鼓手瓦倫·奧肯斯(Warren Oakes)寫了一本名為《為什么要成為免費素食主義者》(Why Freegan?)的書,不僅號召人們?nèi)ハ碛妹赓M的食物,還號召人們節(jié)約用水、保護資源,并指出了免費素食主義運動的最終目標,是消滅消費主義,將人類帶回到美好的田園牧歌烏托邦。
第一個真正的免費素食主義運動組織,到了新世紀才誕生。2003年美國紐約,freegan.info成立,該組織會定期舉辦縫紉培訓班、自行車修理班。在郊外,他們學習如何從大自然中獲取食物;在城市中,他們則帶領(lǐng)會員進行“垃圾之旅”。
美國的免費素主義運動很快來到了歐洲,英國的“真正食品垃圾計劃”(The Real Junk Food Project)通過阻止食物的浪費,為社區(qū)提供免費食物。德國有知名的免費食物分享平臺:foodsharing.de,利用共享冰箱為大家提供食物。在法國,2016年以來,立法大力加強了對食品浪費的管控,超市和餐館也不得不將他們的食物捐給福利機構(gòu),而人們則不必在深夜去翻垃圾了,而是可以直接去福利機構(gòu)領(lǐng)取。歐洲的糧食大國西班牙則有名為Espigoladors的平臺,他們直接從農(nóng)場收集剩余農(nóng)作物,為免費素食主義者提供直接的貨源。
隨著越來越多的平臺介入,這一運動,日漸跟當初的無政府主義理念背離。畢竟,有了平臺就有了資本,從而也把權(quán)力關(guān)系帶入其中,最終產(chǎn)生新的官僚系統(tǒng)。反資本的潮流和運動,最終成為資本的一部分。
低價食物發(fā)布平臺“Too GoodTo Go”的軟件界面
近年來,聲勢浩大的免費素食主義運動進入了瓶頸期。首先是法律問題。在歐洲大多數(shù)國家,按照法律,盡管過期食品已經(jīng)進入垃圾桶,但這些垃圾仍然屬于超市。在2011年,英國埃薩克斯一位年輕女士被指控盜竊,因為她被發(fā)現(xiàn)持有朋友給她的食物,而朋友之前是將食物從超市的垃圾箱中“免費”回收。
去年10月,英國警方抓獲了三名男子,當時他們翻墻進入超市,尋找“廢棄”食物。最初,倫敦警察廳和皇家檢察署表示:“我們認為起訴這三個人符合公眾的重大利益?!比欢?,該決定隨后被推翻,部分原因是超市首席執(zhí)行官的干預。
“免費素食主義”已成為大型連鎖超市的一大問題,他們不得不將垃圾箱放在圍欄和鐵絲網(wǎng)后面,以有效阻止“免費素食者”進入。而越來越多的超市則選擇直接將剩余食物捐給慈善機構(gòu),以減少浪費。很多社會人士認為,這是公益之舉,超市捐贈過期食物,慈善機構(gòu)進行篩選,再將可用的食物分發(fā)給窮人。然而,對于極端的免費素食主義者而言,他們的終極目標是“無政府主義”,而機構(gòu)的介入,無疑又讓免費食物多了幾分“官味”。巴黎的小馬駒餐廳,也因法律原因被當?shù)卣P(guān)閉,目前Aladdin還在和政府進行著漫長的周旋。
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也給免費素食主義運動帶來了沖擊。2020年,一款名為“Too Good To Go”的應(yīng)用軟件橫空出世,超市在臨近下班前,會以低價將食物發(fā)布到這一平臺。Too Good To Go的問世,也讓更多的免費素食主義者放棄了自己的“革命理想”,而選擇了和“消費主義”進行“妥協(xié)”。畢竟,堂堂正正走進超市、低價購買,比深更半夜拿著撬棍去撿食物的風險小太多。除此以外,免費素食主義者內(nèi)部也對食物存在著分歧。原教旨主義者只吃素,而改良派則認為,超市丟棄的肉類食品也不應(yīng)該被浪費。
對大多數(shù)人年輕人來說,就像任何拒絕權(quán)力的亞文化最終變成一種被消費的潮流那樣,拒絕資本、拒絕消費的免費素食主義,更像是稍縱即逝的潮流。
責任編輯何任遠 hr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