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常芳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一些學生卻往往在充實的生活中無從下筆。作為語文教師,筆者以“提取生活信息,使其落于筆下”為關(guān)鍵點切入作文教學,隨著學生的腳步,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獲取生活中豐富的習作材料,讓作文教學變得富有生活味。
導,引學生行路
學生天真爛漫,是對生活充滿好奇的精靈。我經(jīng)常和他們或坐在操場一隅,或散步于花圃中……一起聊天、游戲,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的角落,挖掘細節(jié)、表達感受。
牙牙學語。吳立崗教授的“素描作文”研究給了我啟發(fā),我的作文課就從“觀察后說一說,怎么說就怎么寫”開始。課堂上,我拋出話題:“誰能用一個詞來描述老師此時的狀態(tài)?”然后擺出嘟嘴生氣的樣子。學生們大聲說:“生氣!”“不錯!”我繼續(xù)說,“那誰能加上一個詞語或者幾個字,描述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起了手……他們不斷把詞匯調(diào)出來豐盈自己的作文語言庫,學會了觀察和了解他人。
走出去觀察。春天,校園里的花開了、草綠了、樹葉冒了頭?!袄蠋煟一ㄩ_了,有五個花瓣?!薄八鼈兊奈鍌€花瓣都挨著,是在‘開會嗎?”“我聞到了香味兒!老師您深深吸一口氣,香味兒就鉆到您的鼻子里去了!”“花瓣是淺粉色的,我不敢碰!”“為什么不敢碰?”我追問道。學生說:“我覺得它很薄,也很嫩,怕一碰就破了?!蔽依^續(xù)追問:“這像什么?”“我覺得像小寶寶的臉?!甭犞麄兡阋谎晕乙徽Z地聊著,興致盎然,我想起陶行知的一句話:我們必須學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變,賦時代氣息
作文的命題是習作的“眼”,日常平淡乏味的命題和半命題作文會讓學生的習作興趣逐漸衰退,以至生厭。當我們把命題范圍縮小一點,在選材方面多關(guān)注一下學生的時代背景、興趣點,問題就簡單多了。數(shù)學特級教師吳正憲曾在我的班級教授了一節(jié)“好吃”的數(shù)學課,課后我給學生留了一篇日記,要求題目自擬,寫出自己的感受,第二天收上來一看:《看我七十二變》《童年的破小孩》《快樂音符》《哈哈鏡》……作文題目起得五花八門,內(nèi)容也體現(xiàn)了學生們不同的思考,令我對他們刮目相看。
動,激習作興趣
學生天性好動愛玩,為了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我常和他們一起逛學校后側(cè)的菜市場;去看山楂樹、柿子樹;下雪后打一場酣暢淋漓的雪仗……這些活動往往讓學生興奮不已,歷久難忘。學校門前道路兩邊種的都是國槐,天熱了,上面長了許多白蟲子,還從樹上垂下來,我們都管它們叫“吊死鬼兒”。每次上下學大家都很小心,總怕它們落在自己頭上。我抓住這個契機和學生“玩”蟲子,使他們的筆下有了生動的畫面:那次看到一條“吊死鬼兒”垂下來,我就伸出胳膊,讓它落在上面,它并沒有咬我。過了一會兒,就一曲一伸地向前爬,越爬越快。我用手指攔住它的去路,它只好調(diào)轉(zhuǎn)方向。就這樣,不一會兒這個家伙就怕了,拉出一條細細的絲,逃跑了。
評,援文中有物
葉圣陶曾說:“習作一課,我謂宜認定標的,師生全力以赴之。標的為何?文理通順而已。學生明乎此,認真練習,教者明乎此,認真指導,必有所成?!?由此,在每次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只定一個小目標,要求或用準動詞,或把對話說完整,或把事情先后順序?qū)懬宄绻麑W生能做到,我就會毫不吝嗇地給出高分進行鼓勵。每完成一篇習作,學生之間先互相欣賞評價,寫出對方的亮點和不足。我也會有加分和減分,并寫清楚理由,使學生一目了然。學生在得到賞識的同時,能通過評改課,參考別人的用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