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學生能夠感受語言文字的美,能欣賞和初步評價文字作品,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學習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把“審美創(chuàng)造”作為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是新舊課標最大的不同,在現(xiàn)當代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
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現(xiàn)當代散文語言清新明快,具有文情并茂之美;結構靈活多樣、具有瀟灑自由之美;透過文中平凡的人、事、物,景,體會作者極具個性化的情思,具有意蘊美。因此,將審美教育融入到現(xiàn)當代散文教學中,通過誦讀品味感受散文的語言美,通過細讀鑒賞探究散文的意蘊美,通過寫作遷移實現(xiàn)散文的創(chuàng)造美,逐層深入,引導學生鑒賞美的內(nèi)涵,成為實施散文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朱自清的《背影》屬于敘事類散文,父親的“背影”濃縮了父親的愛子之情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與愧疚,我們可以將文中平淡卻頗見功力的語言文字、細讀空白,感受父子含蓄深沉的情感、精致的結構布局作為審美教育的切入點。
一、基于文本閱讀的《背影》審美教育要點分析
朱自清的《背影》是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經(jīng)典的現(xiàn)當代散文,作者將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通過環(huán)境、語言、心理、細節(jié)等多樣化寫作方式,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懷、兒子對父親思念、理解以及對自己年少無知的自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首先,《背影》包含著許多“不確定性”和“空白”。故事發(fā)生在1917年,當年作者并未將此事流露于筆端,為什么八年后他又重新回憶起往事呢?文末“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但是我們從文中看到的是父慈子孝,并看不出父子二人有著明顯的矛盾。那么父子之間到底有什么矛盾呢?又是什么原因讓父親忘卻作者的不好呢?在“背影”后面又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言有盡而意無窮,由此我們可以發(fā)掘潛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蘊,體悟富有生命力的審美意象。
《背影》具有簡約美。祖母過世,父親賦閑,車站送別和為子買橘都是家常瑣事,文中我們看到的雖然只是父親的背影,但在作者的富有深情的敘述中,父親的形象被勾勒得飽滿、清晰。全文無一情字,但處處盡顯真情。《背影》的簡約還來自它的語言?!芭省薄翱s”“微傾”盡顯父親攀爬月臺的艱難和笨拙;“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睒闼睾啙嵉脑捳Z盡顯父親的含蓄內(nèi)斂的愛意。父親每一個笨拙的動作每一句樸實的話,背后無不體現(xiàn)其深沉的愛子之情。全文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沒有華麗的文字卻散發(fā)著無窮的魅力,體現(xiàn)了簡約、平實的風格。這種“樸素就是美,自然就是真”的境界正是朱自清先生所追求的。
《背影》具有結構美。開頭點題:“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一下子就把讀者的視線聚焦在父親的“背影”上。主體部分四次提到“背影”,卻沒有平均著墨,或簡要勾勒,或工筆細描,或虛實結合,結尾引用父親來信,升華主題,與開頭點題“背影”的文字遙相呼應,體現(xiàn)了作者大道至簡的布局功力。
二、《背影》審美教育策略
(一)咬文嚼字,誦讀品味,提升審美感知
王榮生教授認為,散文教學要體味精準的言語表達,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把握作者的獨特經(jīng)驗,才能感受、體認散文所傳達的豐富細膩的人生經(jīng)驗。我們可以通過誦讀品味來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言語背后所蘊含的意味。
1.在朗讀中感悟“背影”之美。引導學生沉入文本,在朗讀中反復品味,通過朗讀表面上的文字去觸摸字里行間隱藏著的作者的情思。父親對兒子的深沉的愛濃縮在四次背影的描繪中,這四次描繪的背影或顯或隱,或虛或?qū)崳鶄鬟f的情感亦有不同。學生通過朗讀逐漸體會到文字背后的作者的獨特心境,感受作者和他父親之間的復雜情感,品味作品豐蘊的情感,增強審美感知。
2.品味關鍵字詞,感受返樸歸真的語言美。朱自清對父親的背影刻畫,獨具匠心地運用白描與細節(jié)描寫。在教學望父買橘的片段,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最有表現(xiàn)力的詞句進行圈畫、批注。如“攀”形象寫出了父親攀爬的吃力程度,“縮”“微傾”則將父親的攀爬寫得更為細致,更凸顯父親攀爬的困難。這些動詞細膩而簡練地構成了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極具畫面感,學生從父親攀爬月臺的艱辛和狼狽中領會父親的愛子之情。通過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句的琢磨,學生不僅能感受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力,更能領會作品返樸歸真的語言美。
(二)細讀空白,探究散文意蘊之美
現(xiàn)當代散文在字里行間隱藏著作者的思想,意蘊深邃,這就需要學生關注文中的細節(jié),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以填補作者有意省略的“空白”。而對于教師來說,在課堂上通過還原作者省略的部分,還原作者的省略和回避,有助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如文中“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敝劣谌绾螒K淡法,學生并不能共情,這就需要教師補充文本空白。在散文教學中填充作者有意省略的“留白”,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有助于學生深入體會散文意蘊,探究文本的情感美,深化審美理解。
(三)感知散文結構之美,促進審美創(chuàng)造
散文審美活動包括美的欣賞和美的創(chuàng)造。特級教師熊芳芳提出:“審美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創(chuàng)造美?!痹诂F(xiàn)當代散文審美教育中,讓學生通過寫作遷移學會創(chuàng)造美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我們在進行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時,設置了一個核心任務:學校文學社舉行一個“說說我的成長的故事”征文活動,請你創(chuàng)作一篇散文為此次活動投稿。要求:1.能表達自己對人生獨特情感的體驗,字數(shù)700字左右;2.使用本單元習得的語段結構技法;3.舉辦“說說我的成長故事”征文班級展示會,評選出優(yōu)秀作文,向校文學社投稿。按照整體單元設計,《背影》課例承擔的是學會文章結構布局的寫作任務。作品中父親的“背影”是作品的核心,步履蹣跚的父親艱辛狼狽地爬越月臺為子買橘的情節(jié)是文章的高潮。圍繞這個核心和高潮,朱自清對文章的結構以及布局獨具匠心地作了巧妙而縝密的安排。這種精密的結構布局為學生的散文寫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圍繞核心任務,在進行課段學習時,總結《背影》呈現(xiàn)的寫作特點和技巧。
散文審美活動包括美的欣賞和美的創(chuàng)造。從結構布局方面概括《背影》的寫作技法,為學生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準備。這種美的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運用散文的寫作技巧,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結語
在統(tǒng)編版初中語文現(xiàn)當代散文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的途徑有很多種,筆者只選取通過誦讀品味感受散文的語言美,通過細讀鑒賞探究散文意蘊美,通過寫作遷移實現(xiàn)散文的創(chuàng)造美這三點逐層深入進行論述,引導學生鑒賞美的內(nèi)涵。教師要將審美教育貫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去,通過現(xiàn)當代散文的審美教學與審美滲透,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以及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