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轉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一轉變意味著教育重點從單一的知識積累轉向學生全面發(fā)展。深度學習,作為一種注重主動探究和批判性思維的學習方式,正是實現(xiàn)這一轉變的有效途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深度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理解、分析和應用知識。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深入掌握,更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深度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必然趨勢,也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一、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屬于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5 的內容,是專注于閱讀技巧的一節(jié)課,其中活動2a~2c構成了一個連貫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在2a部分,學生將通過鞏固與體育用品相關的詞匯來為后續(xù)的閱讀活動打下基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句型“I have ...”,并根據(jù)自己擁有的體育器材對相關詞匯進行分類和復習。接下來的2b至2c部分要求學生閱讀一篇發(fā)表在??详P于體育用品調查的報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閱讀任務,要能夠預測文章的大意,了解國內外中學生常見的體育運動,并理解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之間的關系。這一課是整個單元的第四課時,其教學落腳點在于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語言技能,還能夠在更深層次上理解和吸收知識。
二、學情分析
在開始本課的教學之前,學生已經通過學習Section A和Section B的部分內容,對如何使用詞匯和句型表達自己擁有的體育用品有了一定的了解。這個基礎能夠幫助他們在閱讀文章之前更容易預測其大致內容,從而為理解全文打下堅實的基礎。文章中可能包含一些新的詞匯或語言結構,這可能會對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難度。此外,課程中出現(xiàn)的大量名詞復數(shù)形式可能成為學生的理解障礙。課程內容中頻繁出現(xiàn)的第三人稱單數(shù)陳述句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挑戰(zhàn)。針對學生的現(xiàn)有學習情況和潛在難點,教師應該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引導巧妙地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技巧和整體的語言應用能力。
三、核心素養(yǎng)目標
具體見文末表1。
四、教學過程
(一)Step 1:Lead-in
1.教師以簡短的問候開始課程,然后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交流,了解他們對運動的興趣和喜好。教師可通過以下提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由交談:
a. Do you like these sports?
b. Do you have these sports things?
c.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2.向學生展示一張包含多種運動用品的圖片,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鼓勵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談論圖片中的運動器材以及與這些器材相關的感受,思考對運動的想法。
3.最后提供對話模板,讓學生與同桌進行對話練習。例如:
A: Do you like these sports?
B: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playing basketball?
B: It is very interesting.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教學導入過程,教師旨在引出本課的主題——詢問運動愛好。通過自由討論、圖片引導、“頭腦風暴”、對話練習,學生可以復習和鞏固之前學過的句型和詞匯,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運動的興趣和態(tài)度,從而更好地設計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整個教學過程具有連貫性,從引導到實踐,逐步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內容。)
Step 2:Pre-reading
1.教師可以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引導學生復習本單元學過的與運動相關的單詞,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列舉出他們所學過的運動項目和相關詞匯。預設學生列舉內容:football , basketball , swimming , ping-
pong...
2.教師展示一些與運動相關的圖片,要求學生根據(jù)圖片內容回答問題。具體可以提問:“What sport is the person in this picture doing?”“What sports equipment can you see?”等。學生通過探討,鞏固對運動相關詞匯的記憶和理解。
3.學生與同桌或小組內的同學進行對話,分享自己所擁有的運動器材和參與的運動項目。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提供一些常用的句型,如“I have a basketball.”“I like playing soccer.”等,學生運用所學的詞匯進行實際的語言交流。
4.教師在課件中展示幾個分類,“球類運動”“健身器材”“戶外活動”等,要求學生將他們所談論的運動器材和項目寫在正確的分類下,以進一步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
5.教師邀請一些學生上臺,向全班同學展示他們的答案??梢宰屍渌瑢W進行評價和補充,以促進課堂互動和合作學習。
(設計意圖:此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和拓展他們對運動相關詞匯的學習,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并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同時,通過圖片和問題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為接下來的深度閱讀做鋪墊。)
Step 3:While-reading
1.Skimming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略讀,展示文章標題和圖片,并提問:“根據(jù)標題和圖片,你認為這篇文章可能會講些什么?”讓學生觀察并分享他們的預測。接著,指導學生快速閱讀文章,尋找答案:“Who has a soccer ball?”在學生閱讀后,教師可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答案,并簡單討論為什么他們認為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2.Scanning
教師展示三個問題,并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文章,找到答案:Where do Frank and his brother play soccer?How many soccer balls does Gina have?What sport does Wang Wei like?學生進行尋讀,并嘗試回答上述問題。學生完成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答案,并進行必要的解釋和討論。
3.閱讀學校雜志的調查結果
首先,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文章中的調查結果部分,并鼓勵他們從中提取關鍵信息。學生獨立閱讀調查報告,了解同學們的運動喜好和參與度。
其次,教師提出問題:“從調查結果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趣的信息或趨勢?”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從調查報告中得到的有趣信息或發(fā)現(xiàn)。
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反思他們的閱讀過程,并討論如何改進他們的閱讀技巧和理解能力。同時,提醒學生,閱讀不僅是為了獲取信息,還是為了理解作者的意圖和態(tài)度,培養(yǎng)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設計意圖: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有了明確的目標,這有助于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結合泛讀和細讀的閱讀方法,學生不但能夠把握文章的整體框架,同時能捕捉到文中的關鍵信息。)
Step 4:Post-reading
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2c部分的句子,以明確任務。
2.教師要求學生重新閱讀調查結果,并仔細考慮每個句子是由文章中的哪個人物所說。學生在找到答案后,在相應的句子旁邊標注一個檢查標記,并寫上F(代表Frank),G(代表Gina),或W(代表Wang Wei),由此確認自己的選擇,并為之后的核對答案做準備。
3.教師與學生一起核對答案,確保每個人都能正確地將句子與相應的人物相匹配,并了解每個人物的特定信息。
4.教師要求學生再次閱讀整篇文章,并根據(jù)所讀內容完成思維導圖。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文章內容。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掌握課文內容,教師鼓勵他們多次閱讀,這樣有助于鞏固他們的理解和記憶,引導他們利用思維導圖來回顧和整理課文中的關鍵信息,幫助他們形成更加清晰的知識脈絡。此外,復述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訓練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Step 5:Homework
1.教師在課件上列出系列寫作主題,包括“我最喜歡的運動”“運動對我的影響”“我擁有的體育裝備”等。讓學生選擇一個他們感興趣的主題,并花幾分鐘時間規(guī)劃他們的寫作內容。
2.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寫作技巧和策略,如:如何開始和結束、如何使用過渡詞、如何使句子更加多樣和生動。同時,強調寫作的目的應該是清晰、有邏輯和引人入勝的。
3.教師讓學生獨立開始寫作,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盡可能使用新學的詞匯和語法結構,同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布置寫作作業(yè)并提供指導,學生能夠將在課堂上學到的寫作技巧、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運動或物品的理解與感受內化于心,從而鞏固和深化學習效果,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轉化和應用。)
五、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包括略讀、細讀和復述練習等活動,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亮點,旨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比如,略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而細讀是為了確保他們能理解具體的信息和細節(jié),復述任務則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重述文章內容,這有助于讓學生鞏固理解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些分階段的閱讀活動,學生能全面理解調查報告。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最后的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筆者所采用的是寫作形式,這種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容易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未來,筆者打算引入更多樣化的活動,如情景對話、角色扮演或課本劇等,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并提供更豐富的語言實踐機會。這樣的變化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幫助他們在不同的語境中運用英語,從而更好地掌握語言。
總之,本次課程雖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仍然有不少可以改進之處。在未來的教學中,筆者將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習興趣,設計更加多樣化、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生動、有趣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幫助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為他們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太原市第三十八中學校)
編輯:張俐麗
作者簡介:岳燁(1972—),女,漢族,山西長治人,本科,中教高級,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