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森
廣東揭陽的一處建筑工地上,萬君因為講英語而在網(wǎng)絡(luò)走紅。每天下工后,他拿出手機,抓緊時間背英語、拍視頻,畫面背景往往是一片片綠色的大樓安全網(wǎng)。
某日,他在視頻中說了這樣一段話:“My job is dirty,tired and smelly,but I like my job very much.Because I know,perhaps everyone deserves better,but what I have now is truly suitable for me.”(我的工作很臟、很累、很臭,但我很喜歡我的工作。因為我知道,也許每個人都值得更好的,但我現(xiàn)在擁有的,才是真正適合我的。)
說這段話時,他的“快手”賬號已經(jīng)有55萬粉絲,點贊量最高的一條視頻有幾百萬人看過。一切似乎要改變了,身體被困在工地,但內(nèi)心已經(jīng)掙脫平庸;一切又似乎都沒變,他依然是頭戴黃色安全帽,干臟活累活的混凝土工人。
學英語,對一個農(nóng)民工來說能有什么用?他暫時還給不出答案,唯有一遍遍地背誦那些枯燥的單詞和句子。
工地上自學英語的00后
一棟棟住宅樓在混凝土攪拌機和吊車的運轉(zhuǎn)中一層層爬升,紅色、黃色的安全帽在綠色的安全網(wǎng)和黃色的支架間緩慢移動。其中一頂黃色安全帽的主人叫萬君,24歲,是建筑工地上少有的年輕人。
目前,萬君在廣東揭陽的一處工地做混凝土工。在建筑工地打工近兩年,萬君已經(jīng)習慣了在不同工地間流轉(zhuǎn),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也成了這座城市默默無聞的建設(shè)者中的一員。因為講英語而被更多人看到并引起媒體關(guān)注之后,他覺得找到了一點兒自己的位置。
他原先有點兒自卑,覺得自己沒有文憑,打工六七年一事無成。直到學英語和拍短視頻給了他一些自信和成就感,但有時他依然覺得自己的“走紅”有些倉促、不真實。
2022年,萬君開始在打工之余背單詞,每天背15個。積累一定詞匯量后,他開始背句子。他先用中文寫下一些句子,再用翻譯軟件翻譯出來,然后背誦。一分半的稿子,他兩個晚上就能背熟。
2023年9月,他將自己在工地上背英語的視頻發(fā)在“快手”上,頭戴黃色安全帽、一臉灰塵泥漿和汗水的形象與一口流利的英語形成鮮明反差。3個月時間里,他的快手賬號“黃色安全帽”漲粉50多萬,很多人夸他英語說得溜、發(fā)音不錯,很有“范兒”。他的信心也在這些肯定中一點點建立。
萬君沒什么手藝和經(jīng)驗,只能拿著鐵锨跟隨混凝土團隊做一些鏟泥漿之類的雜活兒,屬于“小工”,報酬也是較低的那一檔。一個年輕的混凝土工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堅持學英語,看似有種堅韌的美,但只有他本人清楚,那些被人贊許的“勵志”背后,是漫長而難耐的孤獨,也是對麻木生活的對抗。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洗臉、刷牙,進工地前戴好安全帽,穿上馬甲和防護雨靴,一直干到下午六七點。這樣的工作節(jié)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臺風刮到廣東時,工地強制放假一天,一些工友會躺在宿舍刷短視頻,看到精彩處哈哈大笑;更多的人光著膀子聚在一起飲酒、打牌,一玩就是一天。或許只有這樣,才能緩解體力勞動帶來的疲累。
為了逃避某種麻木,萬君沒有參加這些牌局,而是回到城中村的出租房,看一些書,背一些單詞或?qū)懴乱恍┚渥印x多了,有時候拿著鏟子干活,思維卻不在工地,一些句子在腦子里一閃而過,他恨不得摘掉手套記下來。
這是某天干活時他醞釀的句子:“困難的事情才是值得的事情。如果你想擁有你不曾擁有的,那你就得去做你不曾做過的。生命的美好始于挑戰(zhàn)。生如燕雀,當有鴻鵠之志;命比紙薄,應(yīng)有不屈之心。如果你瞄準月亮,即使迷失方向,也是墜落在星辰之間?!毕鹿ず笏s緊給記下來,翻譯成英文再背誦。
就這樣,他背了近一年英語,從剛開始一個句子都看不明白,到現(xiàn)在已能看懂一些比較簡單的文章段落。在“快手”走紅后,萬君成了工地上的一個“代表人物”,即使不知道他的名字,工友們也都知道這小伙子會講英語。有時他也讓工友們配合出鏡,教他們講簡單的日常英語,工友模仿得像模像樣,他會夸一句:“You are amazing!”(你太棒了?。?/p>
農(nóng)民工學英語有什么用
起初,包括他的朋友和父母在內(nèi)的許多人都不理解,他為什么花這么多時間看書和學習英語?!跋拐垓v什么,學一門手藝不好嗎?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學,歇著不好嗎?”他們認為,身處這樣的環(huán)境,萬君似乎應(yīng)該先想明白,學英語能帶來什么。
實際上,萬君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么要學英語?!拔抑皇怯X得,我們知道的東西是有限的,我們不知道的是無窮的,我只是想多知道一點兒。”
2017年,萬君輟學后進了重慶的一個工廠,在流水線上不停地擰零件。之后的這7年,他還端過盤子,賣過保險,送過外賣,幾番輾轉(zhuǎn),他來到工地并留了下來。
上班之余,有段時間萬君喜歡看網(wǎng)絡(luò)小說,玩網(wǎng)絡(luò)游戲。網(wǎng)文和游戲帶來的爽感讓他短暫忘記了打工的枯燥,躁動的青春在沉悶和亢奮的反復橫跳中日漸消磨。游戲和網(wǎng)文是調(diào)味劑,但后來,萬君越來越覺得沒意思,熬夜看網(wǎng)文、打游戲后的疲倦讓他陷入更漫長的落寞。為了對抗這種落寞,他突發(fā)奇想,決定通過學英語“讓自己自律一些”。
至于為何偏偏選擇了英語,是因為他覺得似乎學什么都要花錢,但學英語,一部手機、一張嘴就行。他負擔不起專業(yè)口語課程,便下載了幾個免費的APP,從背單詞入手。背了小半年,他開始寫句子翻譯成英文再背,錄音之后再對照標準發(fā)音糾正自己的口音。為了練好發(fā)音,有時候一個句子他要反復練習幾個晚上。
剛開始,他只想背下來那些句子;后來,他追求更標準的發(fā)音;如今,他琢磨著怎樣發(fā)出一個“有故事的聲音”。平均兩三天,他發(fā)布一條新視頻。每段話他只給自己兩天的背誦時間,背熟后再花一個小時拍攝。
他給自己定了“半年漲粉一萬”的小目標,但不到半年,這個數(shù)字就達到了50萬。在視頻評論區(qū),質(zhì)疑、否定的聲音也有,但更多的是對他的夸贊。有人說小伙長得挺帥,有人夸他英語說得地道,也有人建議他別在工地干了,應(yīng)該去考本科、教英語、做翻譯或者出國打工。
“我感謝大家的好意,但這些建議對我來說不現(xiàn)實。”萬君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還沒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況且做老師還要有教資。同時,他也不認為自己有通過自學重新進入大學的能力和必要?!拔揖褪钦肇埉嫽?,學了一點兒皮毛,我的發(fā)音不標準,語法有錯誤,甚至一些小孩子可能都比我講得好。真正掌握一門語言,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3年12月初,萬君在“快手”開了一場5個多小時的直播,讓大家直觀地看到他的工地生活,也回應(yīng)了網(wǎng)友的相關(guān)疑問。但新的質(zhì)疑隨之而來:既然你不想考學、不想教書,也沒有出國務(wù)工或旅游、感受異域文化的打算,那你學英語有什么用?
“也許是這個社會的分工太細化了,讓大家對很多身份產(chǎn)生了刻板印象。憑什么農(nóng)民工就不能學英語?農(nóng)民工每天就只能與工地和流水線做伴嗎?”萬君反問,“如果只是單純打工賺錢,那我的個體本身是不是太缺乏價值了?”
一條視頻中,萬君展示了自己一天從早到晚兩點一線的生活,然后說:“As you can see,my life is very ordinary and monotonous,but I want to say,don't let the boredom of life ruin your limited enthusiasm.”(如你所見,我的生活非常普通單調(diào),但我想說,不要讓生活的枯燥毀了你有限的熱情。)
打工7年
萬君對目前邊打工邊學英語的人生狀態(tài)感到滿意,并打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留在工地。他在一條短視頻中說:“我只有粉塵泥漿、暴雨烈陽,可是我喜歡它們,這些才是我的生活。不是我維持著生活,是生活還沒拋棄我。今天的太陽很曬,可這才是照在我身上的光?!?/p>
前些年,萬君讀了一部網(wǎng)絡(luò)小說,書里的男主人公通過讀《道德經(jīng)》完成人生逆襲。萬君買來一本《道德經(jīng)》反復研讀,雖沒讀出什么奧妙,倒是從此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這對他后來拍視頻寫文案多少有幫助——那些文案里的“我”并非一個自怨自艾的打工者,而是一個自省、謙卑,同時渴望向上和內(nèi)心富足的思考者。
若非這頂黃色安全帽和滿臉的灰塵泥漿,看他寫的文案,聽他念的英語句子,很多人都以為他是留過學或者英語專業(yè)出身的大學生。實際上,萬君連大學校門都沒跨進過。
曾經(jīng)的叛逆、蹉跎和艱難,萬君不愿過多回憶,只能從他只言片語的講述中,拼湊出他大致的人生脈絡(luò):千禧年出生在重慶墊江的一個小鎮(zhèn),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從小由奶奶帶大,學習成績“一般般”,高二輟學后一直四處打工到現(xiàn)在。
在“快手”上的走紅成了萬君人生中的意外插曲,就好像枯燥的打工生活被一束光點亮?!氨M管還沒通過學英語和拍短視頻掙到什么錢,但今天我受到的認可都是和英語相關(guān)的,認同感都來自這里。”
通過英語改變命運未必能發(fā)生在萬君身上,但對他來說,擁有對知識的渴望、對學習的熱愛,并通過短視頻去影響更多人,已然是一種進步,或者說,擁有了突破認知局限的能力。因為學習英語,他的生活已經(jīng)變得更有秩序和意義。
又一棟大樓即將封頂,萬君的一個工友提前回老家,把電瓶車留給了他。走出工地,萬君去洗了一把臉,把臉上的泥漿沖掉,再戴上他花93塊錢從“華強北”買的藍牙耳機,準備在回家路上練一練聽力。回家吃了面、洗了澡,他寫了一些句子,再拿起手機翻譯出來,一遍遍快速朗讀,直到把每個單詞刻在腦子里,直到背得滾瓜爛熟。
此時,夜已深,村子安靜下來,這是他一天中最清醒的時刻。
摘自公眾號“一個叫We的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