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
我不知道平常大家看什么樣的雜志,但我會常??春芏嘞愀鄣牧餍须s志,像一些周刊、八卦雜志、娛樂雜志我都很愛看。
這些雜志里面通常每一期都會有一些固定欄目,介紹一些名人、家居。例如,介紹一些出自名師設計、特別雅致、特別好的那種房子,這些介紹中的房子內(nèi)部,永遠是干干凈凈、非常漂亮;家具也非常昂貴,意大利、德國名師設計;如果是名人的家,照片上的這些名人都是很驕傲地坐在沙發(fā)上,并且呵呵地笑。
我發(fā)現(xiàn),看了這么久的雜志,看了這么多名人家居采訪專欄,我?guī)缀鯊膩頉]見到過書房。香港有不少的富豪,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的書房——就算有書房,那個書房也只是虛有其表。
它叫書房,其實不是書房。為什么呢?他的書房里面就是一張桌子,書桌上面擺一些電腦、一些文件。書架有沒有?有,但是書架上面放的是什么?放的都是照片、獎章等等。沒有什么書,就算有也裝不滿柜。
按照我之前的說法,一個人的書就是他的靈魂,一個人的全部藏書就是他靈魂全部的話。那我能不能夠說我看了這么多名人、有錢人、富豪的家,但是他們的家里沒有靈魂,因為他們沒有書房,或者有書房但里面沒有書。
如果一個沒有靈魂的房子但是又很漂亮,那像什么?像一個很華貴的陵墓。
這些房子的主人就像在邀請記者來看看“我死了之后住的地方有多好!”這個陵墓很漂亮,但是沒有靈魂。所以我很好奇一些讀書人的家是什么樣的、他看什么書,他放了哪些書?
很多年前我就一直想做這樣的事,就是去訪問一些讀書人,跑到他們家里面去看、去拍照,請他說一下他這些書是怎么得來的?他的書架上有哪些書是他最喜歡的?那樣我就能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如果他是一個作家,我說不定能夠看出和他的作品很不同的東西。后來我發(fā)現(xiàn),臺灣已有一些出版社做了這事,訪問了很多的讀書人。我就覺得:算了,我就不必再做了,有人在做。
后來我?guī)拖愀酃耠娕_做了一期特別節(jié)目,在節(jié)目里面我訪問了一些名人的書房,當然那些名人不一定都是讀書人,看一下他們家的書。當時我還打電話邀請了一些朋友,我找了香港非常有名的散文大家董橋先生。
董橋先生對我們晚輩一向很親切,我打電話對他說:“先生,這次要麻煩你了,我要帶整隊攝制組到你家去拍你的書?!彼宦牼托α耍骸安恍?,不行,絕對不行,這種事怎么能讓人看呢?更加不能公開。”
精明啊,姜還是老的辣!他一聽就知道我的意思。他太清楚了,書房是什么地方?書房是圣地、禁地,是不應該隨便讓人進來看的。因為它會揭露出你的秘密,它會不小心透露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說到這,我想起來我非常喜歡的一位非常有名的德國思想家——本雅明,他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打開我的藏書》,在這個文章里面他談到自己是一個書狂,很窮,但是又愛書——怎么辦?于是他節(jié)衣縮食,去拍賣會買那種特別珍貴的絕版書。
他曾說過一個很有名的故事,故事里說:你知道一個人想要擁有一本書,最高尚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嗎?——曾有這樣的作家,很窮,喜歡書,常常去書局,也常常去書展,看了很多的書,一看書名就喜歡,拿起來一看是本好書,但是買不起,怎么辦?于是這個德國的作家開始了很偉大的事業(yè),他回去之后按照這本書的題目,又自己寫了一本書出來。
這才是世界上最高尚的擁有一本書的方法,你想擁有一本書嗎?把它寫出來。
選自“深圳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