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曾給劉備的兒子劉阿斗寫過一封信,信里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讀到這里,大家可能會奇怪,諸葛亮不是眾人皆知既忠誠又有謀略的良臣嗎?為什么要說自己“卑鄙”呢?
其實,這是“卑鄙”的古今義不同導(dǎo)致的疑惑?,F(xiàn)代漢語中的“卑鄙”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是個貶義詞,一般用于罵人,比如罵“你這個卑鄙小人”等等,差不多就是對這個人品行的根本否定了。但在古代,“卑鄙”并不是一個貶義詞,相反,它常用來表示自謙?!氨啊钡谋玖x是伺候主人的奴仆,后來泛指地位低下,它的反義詞是“尊”?!氨伞北局高h(yuǎn)離都市的邊遠(yuǎn)地區(qū),和“都”(都市)相對,因為住在邊遠(yuǎn)地區(qū),消息閉塞,所以“鄙”引申為“庸俗、淺陋”。后來,“卑鄙”聯(lián)合在一起組成詞組,逐漸作為形容詞來使用,意思是“卑微鄙陋”。
(摘自《中年讀者》蔣芳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