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睛
一場現(xiàn)實版的“黃金大劫案”,不僅讓人對中國黃金的加盟模式提出質疑,更為消費者投資黃金敲響了警鐘。
“店要關了?我的黃金怎么辦?”這是消費者收到店員發(fā)來的關店消息后發(fā)出的疑問。2023年底,這家開業(yè)14年,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創(chuàng)下當時北京單店面積之最的中國黃金門店突然關店。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80多位消費者在該門店辦理了黃金托管業(yè)務,而現(xiàn)在黃金已無法取出。
黃金托管業(yè)務為“買了金條不帶回家,放在黃金公司,每克能便宜5元,這項業(yè)務能讓投資者一年賺到大約2.4%的回報?!贝隧棙I(yè)務可以理解為“黃金銀行”,消費者存金條,能拿利息。
有消費者表示,之所以購買“黃金托管”服務,更多的是想借黃金的保值性質來儲蓄。參與此項業(yè)務的羅先生表示“大家都對‘中國黃金品牌非常信任,大克重的黃金放在家里也不安全,不如寄存在店里。”
事發(fā)后,多位消費者向公安機關報案?!爸袊S金”相關工作人員回應:涉事門店為加盟店,總部不允許加盟店開展托管業(yè)務,愿意配合警方協(xié)助調查,但難以直接承擔消費者的損失。
不過,4月1日,“中國黃金”發(fā)布公告表示:北京富力廣場店為特許經營加盟商北京三鼎原黃金珠寶有限公司運營,其違規(guī)擅自開展所謂的“金條無憂預訂”業(yè)務,并于2023年12月27日私自停止經營活動,無法兌付消費者已購買的產品,造成惡劣影響。三鼎原實際控制人楊某某已被公安機關刑事羈押,進入司法程序。此次聲明中,“中國黃金”表示公司及相關責任方本著對消費者權益負責的原則,決定先行對有關消費者進行墊付,公司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金店并不具備開展黃金托管業(yè)務的資質。
2018年12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發(fā)布的《關于黃金資產管理業(yè)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顯示,要求金融機構發(fā)起設立黃金資產管理產品,需符合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管理規(guī)定,并應向央行備案;對黃金資產管理產品投資的實物黃金應當進行登記托管,且僅限金融機構和上海黃金交易所等具有相關資質的黃金交易場所提供登記托管服務。
對此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岳屾山律師表示,金店銷售黃金后以提供托管服務為名沒有實際交付相應的實物黃金,并承諾一定期限后給予一定回報,并將吸收的消費者資金用于投資其他資產,相當于違規(guī)銷售金融理財產品,根據(jù)《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屬于非法集資行為。非法集資人為單位的,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責令停產停業(yè),依法吊銷許可證、營業(yè)執(zhí)照或者登記證書;對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5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而另外一個引起熱議的點是,靠加盟模式擴張版圖的“中國黃金”,當加盟店“爆雷”跑路時,可以置身事外嗎?
對此,北京云亭律師事務所王超律師認為,消費者在購買某種產品或服務時,往往基于對品牌本身的認可和信賴。因此,實際經營者和品牌方有義務引導消費者全面、理性地認識品牌,有效識別品牌授權方和實際經營者為不同主體,進而引導消費者合理評估消費行為所涉及的內容和風險。如果品牌方沒有盡到應有的品牌監(jiān)管職責,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那么消費者有權向品牌方索賠,品牌方至少要承擔一定的補充賠償責任。伴隨著金價狂飆,黃金投資市場火熱,然后金店“爆雷”跑路的例子不在少數(shù)。對于消費者而言,投資金融產品時,應通過銀行及其他正規(guī)金融機構進行;對于承諾高額回報的非正規(guī)金融機構開展的投資理財活動,其風險也相對更高,應謹慎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