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紫砂的發(fā)展,紫砂陶刻的誕生是必然的,陶刻作為一種裝飾工藝被文人雅士們用于紫砂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為紫砂增加了別樣的意趣與情調,讓樸素的紫砂有了文人情懷,這也是紫砂從傳統(tǒng)粗陶制品上升為藝術品的關鍵轉折點,讓宜興紫砂達到了新的高度。本文以紫砂陶刻作品《馬到功成》為例,淺談其創(chuàng)作特點和文化意境。
關鍵詞紫砂陶刻;馬到功成;創(chuàng)作;文化意境
宜興紫砂享譽世界,早在北宋時期紫砂壺就誕生了,紫砂原產于宜興,紫砂既是指紫砂壺、紫砂茶具、紫砂花盆等一系列器具,也是指原礦材質紫砂泥,紫砂有獨特的雙氣孔結構,色澤低調樸素,契合中國人所崇尚的本色美。隨著紫砂的發(fā)展,紫砂陶刻的誕生是必然的,陶刻作為一種裝飾工藝被文人雅士們用于紫砂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為紫砂增加了別樣的意趣與情調,讓樸素的紫砂有了文人情懷,這也是紫砂從傳統(tǒng)粗陶制品上升為藝術品的關鍵轉折點,讓宜興紫砂達到了新的高度。自清代陳曼生在壺上刻繪,開創(chuàng)了一代陶刻先風后,陶刻為廣大紫砂藝人所接受、效仿,廣泛運用于紫砂壺、紫砂花盆等各種器具上,如今已成為紫砂裝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紫砂陶刻作品《馬到功成》的創(chuàng)作
古今砂壺生命全在文韜點化,曼生銘文繼往開來,文人氣象充沛淋漓。盈盈一壺,自此得意于丘壑,言詠于詩文,“壺依字貴,字隨壺傳”,刻繪以其生命的芳澤溫潤著世事滄桑,也記敘著中國傳統(tǒng)哲學文化的根與脈、厚重與生機。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觀刻繪之字與畫,都不可以只著眼于“熱鬧”,幾處“大抹”,一片“假大樣”,毫無法度、意度,運刀之妙、境界之高、韻味之厚、神采之俊一概不見,皆可付之不觀。欣賞紫砂陶刻作品《馬到功成》(見圖1),高雅的刻繪其內容切于題而合乎度,聯想內涵深邃,卻又舉重若輕、不失意趣。作品只著重于描繪一匹馬,且并非全身,只是簡單的頭部,但看似簡單的頭部卻蘊藏著神韻。若刻畫馬的全身,則能從矯健有力的四肢、俊美的體態(tài)等諸多方面去體現其神韻,若刻畫其奔跑的身姿,則能從揚起的沙塵、奔跑的生命力等去體現其神韻,只刻畫頭部,著重于細節(jié)的表現更見難度。紫砂陶刻作品《馬到功成》用流暢自如的線條描繪出駿馬的頭部,眼睛刻畫十分細致,聚精會神的眼睛,兩只耳朵豎立,仿佛在聽著遠方的動態(tài),長長的鬃毛瀟灑飄逸,僅僅刻畫出一點頸部便流露出其矯健有力的肌肉,讓人遐想其健美的體態(tài),皮膚紋理、睫毛、眼皮等細節(jié)無一不刻畫得栩栩如生。細觀其刀法,紫砂泥坯上刀痕的質感充分展現,線條流暢自如、氣韻生動、瀟灑飄逸、入木三分。陶刻應將入世與出世結合在情趣上,落實于生活或文化本身。書畫需有高致,然后方可觀,然其欲有高致,須繪者先有高致方可指望他筆墨不落塵俗惡道,這就不是技藝的問題了,非技藝所能盡其事,實是文化素養(yǎng)、人格品質的一種表現。
2紫砂陶刻作品《馬到功成》的文化意境
馬作為一種動物,在人類文化中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在中國也是十二生肖之一。馬象征著激情、大膽、忠誠、優(yōu)雅和靈活,代表著事業(yè)、財運和學業(yè)都蒸蒸日上。馬象征著奔放、旺盛的生命力和熱情,既可以象征繁榮、發(fā)展、勇氣和征服,也可以象征能力、圣賢、才能和成就。馬被視為功名、事業(yè)向上的象征,以馬為造型的作品常作為企業(yè)家辦公室的擺設,也常被用于商店、收銀臺的擺件。馬在文化方面被視為力與美的結合,畫馬藝術更是歷久不衰、屹立不搖。馬還象征著勤勞、力量和進取精神,代表著不斷奮斗、自強不息、積極進取、奮發(fā)有為的精神。馬具有強壯的體型、敏捷的四肢和長長的尾巴,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約5 000多年前的中亞草原地區(qū),在人類歷史上,馬一直被視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農耕助手。除了在農業(yè)中使用,馬還被用于運輸、戰(zhàn)爭、體育競技等方面。在過去,馬是人類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幫助人們穿越長距離運送貨物。此外,在軍事領域,騎兵部隊曾經是重要的戰(zhàn)斗力量之一,騎著馬進行快速機動和攻擊。如今,在現代社會中,馬已經不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或戰(zhàn)爭器械了。然而,在體育競技中,賽馬運動仍然非常流行,賽馬被認為是一項高雅而刺激的運動,吸引了無數觀眾和參與者。此外,馬也是人們心目中的美麗動物之一,它們高貴而優(yōu)雅的形象經常出現在文學作品、藝術品中。馬不僅象征著力量和自由,還被賦予了許多神話和傳說中的意義,馬是天池之龍種,那自是一種靈物,追逐、奔跑、嘶鳴、吶喊,高昂著頭顱,身心疲憊,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每個人都希望成功,可現代社會什么樣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呢?有錢,有房,有自由?我想,每個人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現以紫砂陶刻作品《馬到功成》警醒大家,把鞭子握在自己手中,不要為世俗所驅策,希望每個人都能勇往直前、無拘無束奔向自己的目的地。
3結語
紫砂陶刻不同于書畫,陶刻既需要創(chuàng)作者有書畫功底,也需要十年如一日的練習,才能將書畫運用于刀刻,陶刻要在坯體上巧妙運用手、肘、腕的力量來表現線條的方圓曲直變化,從而表現整體章法構圖、意趣神韻等。作為一名陶刻藝人,應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及藝術素養(yǎng),并修煉自己的運刀技藝。
參考文獻
[1]王福君.論紫砂對瓶“四方祥瑞”的陶刻藝術和文人情懷[J].江蘇陶瓷,202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