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英
清晨從鳳凰縣城出發(fā),一路高速,車子行駛近三個小時,進入洪江地段。崇山峻嶺之間云霧繚繞,淅淅瀝瀝的小雨溫柔地敲打著車窗,一路向南,我們很快到達坐落在沅水、巫水匯合處的洪江古商城。
洪江古商城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臘、鴉片而聞名,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區(qū)的物資集散地,是湘西南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會”的美稱。當(dāng)時,有句流行的民諺:“一個包袱一把傘,來到洪江當(dāng)老板?!?/p>
此時,籠罩在煙雨中的洪江,就像油紙傘下的丁香姑娘,給我的感覺是淡淡的,飄逸著縷縷清香。
歷經(jīng)千年歲月打磨,過往的繁盛與凋零被安放在清淺的時光中。走進幽靜的街巷,神奇的“七沖、八巷、九條街”,用溫暖的懷抱迎接我們的造訪。穿過經(jīng)年的隧道,煙雨靜謐處,驚艷了我們的目光。近400棟古建筑鱗次櫛比,被青山翠竹擁抱的寺院、古廟、商行、錢莊、作坊、客棧等建筑恢宏大氣,明清乃至民國時期的氣息撲面而來。
古老的街巷縱橫交錯,洪江古商城整體建筑以山為骨架,或依山而筑,或坐于深巷,或立于江畔。它們屋檐相連,高墻相依,曲徑通幽的青石板和高低錯落的石級碼頭互相連通,貫穿整個古商城,形成窨子屋群,蔚為壯觀。電視劇《一代洪商》不少場景,就取景于此。正是梅雨季節(jié),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味道。我們走進一處兩進兩層的窨子屋,窗欞、門楣、楹柱、照壁、家具上都飾有龍鳳呈祥的精美圖案,天井中投下的日光,使它們蒙上了溫暖的色調(diào),仿佛訴說著這里曾經(jīng)的熱鬧和繁華。
走出窨子屋,麻石路經(jīng)過雨水洗禮,顯得锃光瓦亮。一位苗族婦人,端坐在屋檐下,眼睛望著對面的墻畫,那份從容專注的神情,連同她家矮墻上的滿架薔薇,似乎都生出了淺淺的詩意。斑駁墻角、石階縫隙里的青苔,滋生出層層柔軟的綠意,更顯古巷的清冷深邃。想起小時候,爺爺老屋的屋檐下,也有這樣濕漉漉的青苔,或淺綠或深綠,覆蓋在平整的黃泥巴上。有回下雨天,我在上面蹲來蹲去,摔了一跤扎實的,從此,再也不敢碰它了。漫鋪在青黑瓦面、古井古臺和古樹樹干上的青苔,與伸出墻頭的杏花相互映襯,生機盎然,在我眼中成了一道特別的風(fēng)景線,如此親切。
沿著彎彎曲曲的街巷,隨處可見那久經(jīng)時光打磨的老商號、古作坊以及滄桑的高墻、落寞的太平缸。我們走走停停,徜徉在古老斑駁的情境中,倚著那些厚重古樸的木門,穿行于廳堂與庭院之間,那些遺落的繁華落寞、悲歡離合,就像塵封的畫卷徐徐展現(xiàn)在眼前。那朱漆斑駁的大門、溫潤的木柱和古樸的磚墻,都漸漸零落成盛世的殘垣。每步臺階都敘寫著人世滄桑,每扇大門背后都記錄著一個家族的興衰,每條小巷都承載著一個行業(yè)的浮沉……
我們漫步于煙雨洪江城,街巷兩旁店鋪林立,商業(yè)繁榮。古城舊貌換新顏,文旅融合發(fā)展走深走實,市井風(fēng)情和民俗風(fēng)貌情景再現(xiàn)。每遇節(jié)假日,游客紛至沓來,探尋文化脈絡(luò),感受藝術(shù)魅力,給這里帶來了新的生機活力。
編輯/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