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鑫
新課標要求遵循“少而精”的原則,精選課程內(nèi)容,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探究、實踐與思考,能夠在真實情境中,理解知識,形成科學觀念、科學思維等核心素養(yǎng)。而大單元教學重視對教學內(nèi)容的開發(fā)與設計,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新課標視野下研究小學科學大單元教學,能夠通過利用好教材、明確學生學習目標、融合新的技術、突出學生實踐、靈活評價等手段,更好地輔助學生理解科學現(xiàn)象,探索自然規(guī)律,提高學生科學素質(zhì)。
一、精研教材,明確大單元教學主題
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基礎課程。教師在實施大單元教學的時候,不能脫離教材,而是要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來明確大單元教學主題,綜合指導學生。例如,在學習“燃燒與滅火”一課時,為了使學生了解物質(zhì)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燃燒具備的條件,知道發(fā)生火災的時候應該怎樣做,筆者融合教材中的案例,銜接實驗探究與安全教育,為學生設置了“火災的警示”這一大單元主題。在大單元教學中,筆者先是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燃燒,利用酒精燈來幫助學生理解燃燒現(xiàn)象,通過點燃磚塊、紙條等實驗操作,驗證燃燒所需的條件,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引發(fā)對火災可能發(fā)生的原因的猜測,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接著,筆者為學生提供火災案例,讓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了解火災發(fā)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使學生自覺思考在遇到火災的時候,自己應該怎樣做,如何滅火等,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了解科學現(xiàn)象,掌握安全教育知識。除此之外,筆者還融合如何預防、處理燒傷、燙傷的問題,鼓勵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在交流、總結中理解學科知識學習的現(xiàn)實意義,能夠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大單元主題下不斷拓展所學。
二、銜接目標,設置大單元教學任務
新課標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在大單元教學中,要制定符合學生的學習目標,并據(jù)此設置合理的教學任務。例如,在學習“微生物”一課時,為了使學生了解細菌、病毒,知道蘑菇、木耳等屬于微生物,掌握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等,筆者先是綜合“細菌和病毒”“蘑菇和木耳”等課時,為學生設置了大單元教學主題“常見的微生物”,然后以此來細化學生的學習目標。教材中展示了細菌、病毒的模型圖片,筆者以此為出發(fā)點,帶領學生觀察圖片,并為學生制定了認識細菌和病毒的學習目標,圍繞這一學習目標,制定了觀察圖片、觀察教材模擬細菌繁殖的活動,把握細菌、病毒的特點,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更多有關病毒、細菌的知識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等學習任務,逐步深化學生的學習,督促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三、融合技術,豐富大單元生活情境
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在生活情境下,更好地豐富學生的認知。例如,在學習“秋冬星空”一課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宇宙探索的興趣,筆者結合“秋季星空”“冬季星空”“變化的星空”等內(nèi)容,為學生設置了“星空探索”這一主題,讓學生了解不同季節(jié)星空的不同,認識星空中的顯著星座。在大單元教學中,筆者先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向?qū)W生展示了星空圖,在PPT中為學生介紹了什么是星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星空對比,具有怎樣的不同等,吸引學生的目光后,筆者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帶領學生模擬觀測星空,讓學生熟悉望遠鏡的使用,了解不同季節(jié)出現(xiàn)的星座,掌握觀測星空的方法。同時,筆者還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觀星計劃,讓學生化身為小科學家,利用觀星箱對星空進行觀測,通過固定觀測位置、觀測時間、定期記錄等,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科學的魅力,形成科學探究的意識。
四、發(fā)展素養(yǎng),統(tǒng)籌大單元資源運用
大單元教學旨在構建教學整體意識,深化學生參與和發(fā)展,進而提升教學效益,落實課程核心素養(yǎng)。教師運用大單元教學,可以通過統(tǒng)籌資源來輔助學生發(fā)展。例如,在學習“材料的性能”一課時,筆者先是為學生設置了“探究生活中的材料”這一主題,然后為學生制定了了解不同材料,把握材料性能,合理利用材料等的學習目標,并據(jù)此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筆者先是為學生準備了鐵絲、木條、石塊、沙子等材料來輔助學生完成探究水中漂浮的物體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實踐任務,然后又為學生準備木棒、鐵棒、蠟燭等材料,輔助學生探究這些材料的導熱性,使學生思考不同材料的導熱性是否一樣,如何合理地利用材料的導熱性。在學生完成探究實驗后,筆者結合生活場景,為學生設置了拓展活動,鼓勵學生設計不燙手的杯子、改變材料形狀,讓它們在水中浮起來,并據(jù)此為學生提供了文字閱讀材料、實驗材料、拓展鏈接等,使學生站在科學的角度去思考、探索,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現(xiàn)象,有效利用學習資源,完成探究任務,形成核心素養(yǎng)。
五、創(chuàng)新實踐,完善大單元實踐活動
科學具有實踐性強的特點。教師注重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完善大單元活動,優(yōu)化大單元教學。例如,在學習“垃圾的分類收集與處理”一課時,筆者為學生設計了“科學視角下的垃圾”大單元教學主題,然后圍繞主題組織學生開展了以下實踐活動:(1)區(qū)分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用漫畫的形式展示出來;(2)給家庭垃圾進行分類,交流如何正確處理家庭垃圾;(3)開展社區(qū)活動,宣傳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的意義,為社區(qū)垃圾處理設計科學方案;(4)變廢為寶,運用廢舊材料進行設計,如用可樂瓶做花籃,用水果皮堆肥等。
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夠?qū)ι钪械睦M行正確區(qū)分,并在美術教師的幫助下,用更具趣味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掌握垃圾分類知識,完成了在科學視角下探索生活現(xiàn)象的學習任務。
六、教學評一體化,增強大單元教學效果
教學評一體化,能夠發(fā)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增強大單元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食物鏈”一課時,筆者以“食物鏈”為大單元主題,為學生設置了自主學習任務單,在任務單中為學生提供了食物鏈示例圖片,然后讓學生思考圖中有哪些生物?哪些能自己制造養(yǎng)料?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食物關系等問題,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制定得分標準,使學生能夠快速完成自評,熟悉課程學習目標與學習標準。在課堂教學中,筆者會為學生設置辨別食物鏈對錯的學習任務,然后讓學生討論,在討論中完成互評,使學生能夠結合對方的回答來分析其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達到互相幫助的效果。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后,筆者為學生設置了綜合性問題:怎樣保護多種多樣的生物,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結合學生是否提到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是否提到退耕還林等具體措施,是否積極與教師互動,是否充分理解了知識點等來綜合評價學生,發(fā)掘?qū)W生的閃光點,更好地指導學生進步,增強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