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中海
出門久了,忽然又記起老家的香椿樹。
老家的香椿樹是一種很特別的樹種,長得又高又快,也是一種非常對應天時的樹。香椿樹夏天最為茂盛;秋天葉子泛黃;到了冬天,所有葉子都會掉得光光的,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椏;但一到春天,嫩芽就會慢慢從樹枝里冒出來,長成茶葉般大小的新芽。幾天后,嫩葉中間的那根梗,又慢慢會長成新的枝丫,然后又會有新的嫩葉從枝頭里伸出來。它們生長迅速,直至長成一枝或一簇,如果不采摘、剪枝,就會不斷長成新枝。
老家的椿樹很多,基本上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路邊田壟、山坡地帶都栽有成條狀的椿樹林,似城市馬路旁的風景樹。老家的人很喜歡栽種椿樹,大概除了椿樹長得快外,還有另外一層很討喜的意思:椿王紫將。盡管椿樹有樹王之稱,但木質(zhì)卻相對疏松,打的家具不結(jié)實也不耐用。如果用的是十年以下的木材,很容易開裂,而且中間的那個小圓圈和海綿一樣,長不緊密,像空心又不空心的那種。十年以上的樹要好一些,又高又大,要一個成年人才能合抱過來,但也很少有用來打家具的,一般都用來做房梁或船舷。
我喜歡的可不是這些。長在樹上的那些嫩芽,才是我的至愛。每到春暖花開時,那些嫩芽便紛紛冒了出來,一簇簇,一叢叢,很是醒目,仿佛一抬頭就能看見春天。微風吹拂,香氣彌漫,會傳遍整個原野,老遠就能聞得到。
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根長長的竹竿,在竹竿的頂端綁上鉤鐮,作為打香椿的工具。我家的竹竿是早就準備好了的,每年都用,用完后就放到堂屋右側(cè)的墻角,要用時再拿出來,既方便又快捷。
每當?shù)搅四垩块L出梗的時候,母親就會拿著竹竿站到椿樹下,朝著枝椏上的香椿葉的尾端,一鉤一拉,只聽一聲清響,一簇香椿應聲而落,就落在樹下早已鋪開的塑料布上。香椿飄落的過程,像羽毛球飄飄而下。如此反復,打夠一家人吃的菜為止。如果此時有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在樹下圍觀,母親就會多打一些,讓他們帶一些回去。打香椿是件苦差事,一根長長的竹竿顫顫巍巍要舉半個多小時,才能打足一餐的香椿菜。但即使這樣,母親也是樂此不疲。
那些打下來的香椿,母親會先用清水漂洗干凈,然后分成兩份。一份用開水焯一下,過冷水,放一點鹽或醬油、辣椒粉拌一下,很少用油。在那個物質(zhì)并不富裕的年代,這也是極品的涼菜。另一份放到篩子里,自然晾干,再放到菜板上切碎,裝進大海碗,加上鹽和辣椒粉,打上兩至三個雞蛋,用筷子攪和。鐵鍋早已架好,用一點點豬油,拿鍋鏟劃一劃,等油燒至七八成熱,倒上雞蛋液,只聽見“吱”的一聲,冒出的熱氣全是香味。母親用鍋鏟快速翻炒,防止粘鍋炒煳,等雞蛋凝固后,一盤香噴噴的香椿炒雞蛋就可出鍋上桌了。色澤金黃,香氣撲鼻,令人食欲大開,夾一些放到嘴里,香氣瞬間在舌尖上亂竄。
去年春天,我路過和璟大酒店,在前面的人行道上,意外地見到一個老阿婆在賣香椿?;@子里的幾把香椿青翠欲滴,很是新鮮,像是剛從樹上打下來的。我蹲下身子,拿一把聞了聞,沁人心脾的香氣,差點把口水都勾下來。我買了兩把,問阿婆什么時候再來,阿婆說:“不一定咧!”
現(xiàn)在已近年關,離春天只有一步之遙,寒冷與春意只剩盈盈一握。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家鄉(xiāng)的香椿。那些嫩綠的枝葉像倔強的生命,總會從嚴寒過后的光溜溜的枝椏上冒出來,用心裝點著春天的門面。如今我也離開家鄉(xiāng)幾十年了,故鄉(xiāng)和香椿早已遠去。但在南國這片姹紫嫣紅的世界里,我總會在某個節(jié)點,記起老家的香椿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