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錦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ǎng)思維,培養(yǎng)思維的最好場所是課堂?!半p新”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其實就是從教學變革走向課程變革,再走向思維變革的過程。而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未來課堂”,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和電教媒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使課堂更具備多元、生機和活力。這樣的課堂才有利于促進師生的教學交流和提高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技術賦能下,更深層次地理解和挖掘知識的本質,使教師能夠深度的教學和學生深度的學習?;诖耍ㄟ^高三復習例課《晶胞結構及相關計算》為例,對技術賦能下的未來課堂教學設計進行簡單研究探討。
一、“雙新”背景下的未來課堂教學要求
“雙新”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性的教育工程,其指“新課程、新教材”的改革,包括新課程方案、新課程標準、新教材內(nèi)容及新教學方式等方面。新課程標準突出的是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著力體現(xiàn)的是學生教學的思維品質和學科關鍵能力。其次,“雙新”要求學校要開展情境化教學,更多關注應用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等學科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關注現(xiàn)實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雙新”背景下的未來課堂,旨在探索未來教育環(huán)境下的教學數(shù)字化,是一種以學生互動為主的核心教育觀。未來課堂強調的是素質教育,任何的課堂技術都是教學輔助,強調的是技術教學與素質教育的紐帶關系。為此,教師的教學工作要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技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更多的多元化、體驗式和情境化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二、未來課堂技術賦能下的特征體現(xiàn)
未來課堂屬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范疇,智能化與教育的融合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趨勢,而未來課堂將會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式,從教育全過程著手,注重教學體驗,讓教學真正具備開放性、智能化及多元化。
(一)未來課堂教學功能更加豐富
傳統(tǒng)課堂側重知識傳授或加強應試訓練,強化對學科知識的掌握和應試高分的追求。而未來課堂側重利用教學資源融合德、智、美的培養(yǎng)功能、更重要的是提升思維深度和加強理論和實踐功能。
(二)未來課堂教學形式更加智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用信息成本的不斷下降,普及信息教育手段的速度也在加快。未來課堂的格局是利用強大的智能技術、豐富的教育和學習平臺,去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提升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智慧空間和潛力。
(三)未來課堂教學設計更加多樣
本課例通過對技術賦能下的未來課堂教學互動行為進行分析和歸納,總結出未來課堂教學互動的基本特征。
1未來課堂師生、生生互動
教師與學生在整個化學課例教學及學習過程中相互肯定,在交流中共同獲得知識能力的發(fā)展。而該課例化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成了師生、生生之間深層的思想和情感碰撞,提升學生在技術賦能下的未來課堂學習中的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
2未來課堂多元聯(lián)通
在本課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學習進程和需求,通過平板端隨時向教師發(fā)出學習疑問,也可以自由地與小組成員分享學習資源及學習感想,真正促進“因材施教”的開展。學生學習過程從傳統(tǒng)課堂的被動接收,轉變?yōu)槲磥碚n堂的多元鏈接,實現(xiàn)學科知識的自我整合、核心素養(yǎng)的自我構建。
3未來課堂交互立體化
互動性是技術賦能下的未來課堂最大的特征之一,其不僅在傳統(tǒng)課堂上占據(jù)重要位置,在未來課堂中更是不可或缺。在未來課堂中,交互性呈現(xiàn)的是一個立體化的教學過程,具備師生、生生兩個互動維度,能夠讓互動更加科學、更加有趣味。未來課堂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信任,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其次,未來課堂中的交互立體化,還體現(xiàn)在多觸點顯示屏或平板電腦技術等的多媒體資源交互。比如,在未來課堂中,學生每一人都配備平板電腦,從而從設備媒體資源上獲得平等接觸、使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機會,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并根據(jù)不同學習內(nèi)容與技術展開不同程度的互動。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信息收集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自主意識。
4未來課堂教學具備生成性
未來課堂在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賦能下,能夠突破傳統(tǒng)課堂的靜態(tài)互動,發(fā)展為基于學習過程的動態(tài)互動。另外,未來課堂能夠充分利用智能化的學習系統(tǒng),根據(jù)學生實時的學習動態(tài)生成課堂的互動數(shù)據(jù),并以可視化的方式觀察和收集學生相關的學習數(shù)據(jù),從而幫助教師掌握課程的教學進度,以便給予學生及時反饋,并有效調整教學行為,更好管控課堂教學過程,完善教學策略。
三、未來課堂技術賦能下的“互動”教學策略探究
未來課堂在技術賦能下的“互動”教學是指以學生主體參與為基礎,圍繞一定的學習目標與任務而開展學習活動的課程形式。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必須的知識和技能外,對教學過程與方法的把握也是需要通過課堂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課堂活動主體主動參與來進行建構獲得。另外,未來課堂是一個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相結合的一個綜合體,未來課堂的互動教學設計在考慮學生主體的同時,還要考慮人和技術想結合,不能采用機械、單一的投影、播放視頻方式,要充分調用未來課堂的技術、資源、環(huán)境等要素,設計不同的互動教學活動。以高中化學《晶胞結構及相關計算》的實踐案例為例,探究未來課堂技術賦能下的“互動”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促進互動
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適宜的情景,采用情景教學推動學科探究,促進知識應用的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和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未來課堂環(huán)境下,可通過技術賦能教學,如利用PP軟件、希沃軟件、互動電子白板、IRS互動反饋系統(tǒng)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直觀、生動、有趣地進行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高中化學《晶胞結構及相關計算》一課時,教師課前可利用教學平板、CrystalStar晶體之星網(wǎng)站或希沃平臺將教學課件導入,通過圖片展示共價晶體、金屬晶體和離子晶體的結構,讓學生觀察晶體結構中重復的單元特點。同時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設備搜尋其他晶體的結構并找出最小基本重復的單元,最后進行模擬平移,思考組成晶體的最小單元的結構特定和移動重疊的要求??梢姡磥碚n堂上通過多媒體圖片、視頻對課例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及展示,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獨立觀察與思考,既加深學生對晶胞概念的深度理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巧設問題,任務驅動,合作探究
未來課堂技術賦能下的互動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設問與合作,該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巧妙運用信息技術,靈活把控和組織課堂教學,并以適當?shù)膯栴}為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習,真正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目前,許多學校只重硬件、軟件環(huán)境的建設,忽視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變革,而且“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比較明顯。所以未來課堂的互動教學中要通過靈活設疑,提出適當?shù)幕尤蝿眨苊狻笆遣皇恰薄澳懿荒堋钡奶釂柗绞?,要側?“為什么這樣”“它們之間有什么關聯(lián)”“如果改變那將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等探究性提問方式。同時在小組合作活動中,不僅僅限制于合作的結果,更要突出合作的過程行為?!毒ОY構及相關計算》一課中,在認識晶胞粒子的位置教學時,教師利用投影展示晶胞圖片,其間設置相關情境問題并安排適當?shù)膶W習任務,促使學生積極、主動認識和了解模型結構,利用圖片處理器將粒子成鍵消除,再判斷粒子的位置,并延伸其他晶胞的判斷,如此通過框架和模型對比加深對粒子位置的理解。例如,讓學生完成以下三項任務:一是在教學平板打開“CrystalStar晶體之星”平臺,依照沿坐標軸投影、沿對角線投影玩轉晶體結構模型;二是畫出投影平面圖并標出相對于的晶胞粒子;三是歸納這兩種投影方式的晶胞粒子的投影位置規(guī)律,四是延伸其他的投影方式。另外,在對晶胞粒子計算過程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通過結構圖片進行觀察﹑分析晶胞結構圖形,根據(jù)情境展開晶胞粒子組合的空間想象,巧妙分割截取圖形中有代表性的點、線、面、體小單元。比如利用CrystalMaker軟件制作晶胞中最鄰近粒子的配位圖,通過動畫視頻展現(xiàn),讓學生了解晶胞中粒子配位情況。同時讓學生通過計算配位數(shù)歸納最近粒子間的距離與配位數(shù)的關系。
(三)及時反饋,總結評價,查漏補缺
未來課堂教學需要過程和結果緊密結合,既要重視學生思維的活躍,情感的參與,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也要考慮教學的有效性,避免過程轟轟烈烈,結果平平淡淡。就目前而言,未來課堂教學反饋可以利用評價軟件及時反饋學生的課堂收獲,同時評價可以針對學科知識,也可以運用于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和情緒表現(xiàn)等方面,實現(xiàn)綜合素養(yǎng)評價的目標。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