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欣志
早想到 任何人均具有患慢病的可能,因此大家需要有意識地防治慢病,尤其是本身就是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有三高家族史的患者、有惡性腫瘤病史者,經常熬夜、睡眠質量差者以及肥胖、吸煙、大量飲酒者。
早發(fā)現(xiàn) 任何疾病都是越早發(fā)現(xiàn)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因此大家需要在慢病防治中形成“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意識,而早發(fā)現(xiàn)的途徑有以下幾種:(1)定期健康體檢,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是最常見與發(fā)生率最高的慢病,也是誘發(fā)心腦血管等慢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家應每年至少查1次血壓、血脂和血糖。除此之外,存在乳腺癌、結直腸癌、肝膽胰惡性腫瘤家族史者需要每年進行相關癌癥篩查;(2)警惕心腦血管病早期信號,大部分慢病的發(fā)生均有跡可循,因此大家如若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氣短、胸痛、胸部不舒服,胸口沉重如有大石壓迫、心悸或心跳不規(guī)則、耳鳴或聽力下降、頭昏、頭暈、焦慮不安、上腹部不適、食欲不振、容易疲勞或終日乏力、衣物和鞋子突然變緊等情況需要警惕心腦血管病,建議及時到醫(yī)院進行心腦血管方面的檢查;(3)警惕惡性腫瘤早期信號,如若存在久治不愈的非外傷性潰瘍、非正常的出血及分泌物、進食后的異物感、久治不愈的干咳、聲音嘶啞和痰中帶血、長期消化不良、進行性食欲減退和消瘦而原因不明者等則應警惕惡性腫瘤,建議及時開展惡性腫瘤篩查;(4)警惕糖尿病早期信號,容易口渴、不明原因的消瘦,體重迅速減輕、皮膚上易長“癤子”或其他化膿性炎癥、外陰瘙癢或皮膚瘙癢、視力減退或看東西模糊不清等均是糖尿病的典型表現(xiàn),一旦有上述癥狀出現(xiàn)應做好血糖監(jiān)測。
早診治 慢病雖然多數無法根治,但只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就可得到良好的控制,因此對于已經確診為相關慢病的患者應科學就醫(yī),及時就診。
早達標 血壓、血糖、血脂、體重等一旦出現(xiàn)異常會增加慢病發(fā)生風險,因此控制各項健康指標是防治慢病的關鍵。體溫、心跳、呼吸、體重指數、血壓、血糖、總膽固醇、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標準值分別為36~37℃、60~100次/min、16~20次/min、18.5~24.0kg/m2、收縮壓90~140mmHg,舒張壓60~90mmHg、4.4~6.1mmol/L、<5.2mmol/L、<1.7mmol/L、<3.4mmol/L、<1.0mmol/L。
學會睡覺 睡眠質量差或經常熬夜不睡的人易出現(xiàn)血壓異常、血糖異常、內分泌異常以及情緒異常等問題,使自身健康出現(xiàn)問題,進而增加慢病的發(fā)生風險。此外,站在大腦、心臟、肝膽、消化系統(tǒng)、肺臟及呼吸系統(tǒng)、腎臟角度而言,睡不好會增加腦梗風險,引起心臟病,誘發(fā)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引起脾胃虛弱和各類腸胃病,導致肝陰虧損,引起骨質疏松、糖尿病、腎衰竭、不孕不育等疾病。中醫(yī)也指出養(yǎng)生三大事:一睡眠、二便利、三飲食,其余起居、服裝等皆是輔助?;诖?,大家要想遠離慢病,首先需要學會睡覺。睡眠的最佳時間為10~11點,因為在11點以后人體膽氣開始升發(fā),血流注在膽經,是人體造血的時間,同時也是血流注在肝經的時間,這個時候肝就要藏血了,因此按時睡覺是養(yǎng)血補血的第一步。按時睡覺的同時也要早起,一般春夏秋季盡量在5點之前起床,因為人在寅時(3~5點)肺經旺的時候起床,能夠使肺氣得以舒展,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來完成新陳代謝,肅降濁氣,使肺氣清。大家要想做到早睡早起,應掌握睡前“11忌”,即忌睡前思緒萬千、忌睡前說話、忌睡前看電視、玩手機、看書、忌睡時開燈、忌飲酒飽食、忌蒙面睡、忌頭朝北睡、忌當風而睡、忌開口呼吸、忌睡中憋尿忍遍、忌貪睡懶覺。
學會吃飯 一日三餐的時間要有規(guī)律,不能早一頓,晚一頓;膳食要多樣化,營養(yǎng)要充足且平衡合理;養(yǎng)成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的好習慣;飯前洗手,飯后漱口;吃飯時應細嚼慢咽,切勿狼吞虎咽;主食限量,多吃蔬菜,少鹽,少糖,少快餐;不能吃得太飽,八分飽即可;禁止飯后的劇烈運動。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yǎng)素應分別占全天總量的25%~30%、35%~40%、30%~35%,如果正餐吃不完,可分出5%~10%做小加餐。綜上而言,大家要想預防慢病要謹記“雜食為優(yōu),偏食為忌;粗食為好,淡食為利;暴食為害,慢食為宜;鮮食為妙,過食為弊”。
學會運動 長期久坐少動是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癥等慢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遠離慢病,動起來很重要。站在職業(yè)人群角度,總結以下幾點科學的運動小貼士:(1)保持正確坐姿,上班族尤其是長期使用電腦工作的人群需要時時保持頸、胸、腰挺直,避免聳肩、弓背,確保手臂、腰部有扶托,雙腳著地;(2)久坐時開展輕運動,辦公時可以有意識地踮腳尖、單抬腿、勾腳背、旋轉雙腳等;(3)多伸展舒緩肌肉緊張,可以有目的地讓頭頸部盡量向前后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緩慢而輕柔,以達到各個方向的最大拉伸幅度,使頸椎各個關節(jié)的肌肉疲勞得到緩解;(4)抓住休息時間多鍛煉,節(jié)假日時應選擇有氧跳操、游泳、羽毛球、網球等多種形式進行鍛煉;(5)利用通勤多運動,部分上班族真的擠不出時間運動,可嘗試改變出行方式,如每周主動少駕車,騎自行車或走路上班都可增加身體活動量,又如乘坐公交車上下班時可提前一站下車等。
學會放松 對于成年人而言,因生活與工作等壓力影響,多存在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而對于學生而言,因學習、升學等壓力影響,也存在緊張、焦慮、不安等心理問題。人們一旦出現(xiàn)且長期陷入負面情緒中,會出現(xiàn)各種疾病,慢病也會“找上門來”,因此大家應學會放松,學會情緒調節(jié),讓自己盡可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具體可參考以下方式:(1)瑜伽、八段錦、氣功、靜坐均是釋放壓力的有效方法,大家可以選擇一項運動堅持下去;(2)按摩,大家可以定期接受按摩,通過緩解身體上的疲勞來減輕精神上的壓力;(3)肌肉放松法,重復以下動作,可有效放松肌肉,即坐下→閉眼→持續(xù)吸氣6秒鐘→適當收縮肌肉→再慢慢呼出廢氣→有節(jié)奏地呼吸20秒,連續(xù)做3分鐘。
近年來,我國慢性病患者數量有增無減,成為制約健康預期壽命提高的重要因素。引發(fā)慢性病的因素很多,除遺傳、年齡等不可改變因素,主要原因是不合理膳食和不良生活方式,而這些因素是可防可控的,因此大家只要做好自我管理就可以防止慢性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