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強調私密性,但并不意味著在公開場所進行的活動就一定不構成隱私,公民在公共場所同樣享有不受侵犯的人格自由和人格尊嚴。
小學生“賴學”被家長綁在樹上教育,好心路人拍攝視頻并上網曝光,結果卻惹出一場侵權官司。近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將該案列入網絡權益保護的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高清視頻上傳網絡
2019年8月起,文凱作為某公司的業(yè)務代表常駐北京市。同年9月的一天早晨, 文凱去北京某區(qū)開展業(yè)務,經過一段小路時,聽到女孩的哭叫聲和大人的責罵聲。循著聲音看過去,只見十多米開外,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被綁在樹邊, 一男一女兩個成人站在女孩面前,女子數落道:“別人家的孩子都喜歡上學,就你不肯去學校!”文凱快步上前,顧不得問緣由,直接對男子說:“趕緊解開繩子,把孩子放了。”男子回答:“我們教育自家女兒,關你什么事!”文凱很生氣:“哪有像你們這樣教育孩子的!”男子不耐煩地揮揮手,讓文凱走開。
文凱與男子拉開距離,拿出手機。女孩的父母只顧著數落孩子,起先并沒有注意到文凱的舉動,隔了十多秒,男子扭頭看見文凱正舉著手機,于是大喊:“不準拍!該走走你的,聽見了嗎?”文凱于是離開了現場。
當天,文凱通過其微博賬號共發(fā)布了4篇博文,第1篇因視頻未通過審核,沒有發(fā)布成功。之后,文凱通過私信將拍攝的視頻發(fā)給微博上的某大V,某大V發(fā)表評論并配發(fā)了文凱拍攝的視頻,文凱接著將評論及視頻轉發(fā)到自己的微博上。
這條有視頻的微博迅速在網上發(fā)酵,眾多網友跟帖評論。此事很快引起當地警方的重視,警方第一時間通知文凱說明目的。文凱出具證明稱,出于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自己對視頻上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認同。
當天,女孩的父親周某在手機上通過私信聯系客服,并留言進行問題反饋,沒有收到回復。
文凱認識到自己行為有不妥,于是連夜在其微博上向周某及女孩周某某賠禮道歉,并從個人微博上刪除了所拍攝的視頻。
以善意動機抗辯
2020年7月,周某作為法定代理人,周某某作為原告,將文凱和某網絡公司告到北京互聯網法院。
周某某訴稱其系未成年女孩,因不愿上學而哭鬧,父母將其綁在樹上進行教育。路過的文凱使用手機進行拍攝,且未經允許私自將未經處理的高清視頻上傳微博進行傳播,文凱的行為侵犯了李某某的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此外,父親周某通知某網絡科技公司刪除涉案視頻,該公司沒有及時采取必要措施,導致侵權損失的進一步擴大,應與文凱承擔連帶責任。
文凱辯稱,自己拍攝視頻并發(fā)布在個人微博上,完全是出于善意動機,純屬仗義執(zhí)言,既沒有以營利為目的,主觀上并無過錯。同時,視頻也是如實拍攝,目的是保護未成年人,該行為也并非違法行為,沒有侵害周某某的權利。
某網絡公司辯稱,網絡平臺僅是提供空間儲存服務的網絡服務提供者,無任何主觀過錯,公司并未找到涉案的微博內容,周某某也從未就涉案內容對公司進行有效通知。涉案視頻拍攝來源正當,周某某主張的損失源于其父母的教育行為,與公司無關,公司不應承擔任何責任。另外,周某某的父親聲稱通過私信聯系客服和手機App“問題反饋”欄目聯系要求刪除視頻,但公司并未收到該內容。
根據原告方出示的證據,法庭查明認定,涉案視頻時長9秒,內容為一個小女孩被1根黑色拖車繩綁在1棵樹上,小女孩呈站姿,撩著自己的連衣裙,露出內褲,視頻播放過程中可以清晰聽到小女孩的哭聲,畫面中有一成年男子(小女孩父親)由遠及近走來,抬手指向視頻拍攝者,并說道:“該走走你的,聽見了嗎?”該視頻由被告文凱拍攝。
承擔侵權之責
圍繞案件的爭議焦點,法院依法進行審理。
涉案視頻包含有周某某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即肖像,文凱拍攝該視頻的行為屬于制作肖像權人李某某的肖像。而周某某系未成年人,文凱未經其監(jiān)護人的同意,拍攝并公開傳播了周某某的肖像。
雖然涉案視頻是包含在文凱轉發(fā)的博文中,但是與一般轉發(fā)者不同,該視頻是由凱轉提供給原發(fā)者,其又進行轉發(fā)的。在這種情況下,文凱系明知網絡傳播行為未經肖像權人同意,更何況肖像權人是需要特殊保護的未成年人。特別是文凱在收到微博平臺發(fā)送的“未通過審核”的通知后,仍舊繼續(xù)進行傳播。由此可知,文凱的主觀過錯明顯,侵犯了周某某的肖像權。
文凱辯解自己轉發(fā)視頻是出于保護未成年人的目的。法院指出,即便文凱的動機是良善的,在微博上發(fā)布涉案視頻時,也沒有公開未成年人肖像的必要性。相反,這種方式還會在客觀上給周某某造成次生傷害。其實,文凱可以選擇更為合理的方式,比如,拍攝視頻后可以選擇報警等;再比如,即便文凱認為有輿論監(jiān)督的必要,也應當使用打馬賽克等技術對于涉案視頻進行遮掩處理,使未成年人不被辨識。因此,文凱采取的方式超出了輿論監(jiān)督的限度,已經背離了其保護未成年人利益的初衷。
法官還特別指出,教育未成年人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并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和影響未成年人。望周某某的父母今后加以注意。
此外,這條傳播的視頻還侵犯了周某某的隱私權。雖然隱私強調私密性,但并不意味著在公開場所進行的活動就一定不構成隱私。如果這些在特定公開場所進行的是僅為一部分人所知悉的活動,一旦被大范圍公開,會給權利人的人格利益造成重大損害,亦應當作為隱私予以保護。
因此,認定隱私是否存在及其范圍,應當從權利人本身的意愿和社會一般合理認知兩個視角共同去界定。當涉及權利主體是未成年人的情形時,行為人應當施以更高的注意義務,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大程度的保護。
本案中,文凱在拍攝涉案視頻時,周某某的監(jiān)護人是予以制止的,其已經通過行為明確表示了不愿意被拍攝的主觀意愿。而且,周某某被其父母當街管教,知悉范圍限于當地當時的過路人群,對周某某造成的影響有限??梢坏┮曨l在網絡上傳播,不僅可能會讓周某某的同學等熟人知曉,也可能會帶來社會熱議的后果,對周某某造成人格利益和人格尊嚴的損害。并且,涉案視頻中還有周某某在掙扎時露出內褲的鏡頭,涉及周某某的私密部位,也不適宜進行傳播。按照社會一般合理認知,無論是周某某本人,還是周某某的父母,均不愿意此事超過現有范圍進行傳播。
文凱在傳播的當日即自行刪除涉案視頻。對于文凱的傳播行為,不存在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接到通知采取必要措施的適用空間。因此,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無需與文凱承擔連帶責任。
北京互聯網法院作出一審民事判決,文凱向周某某當面賠禮道歉,賠償周某某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另支付周某某維權產生的費用3200元。宣判后,當事人均未上訴,判決已發(fā)生法律效力。
2023年8月31日,北京互聯網法院舉行建院5周年發(fā)布會,會上發(fā)布了網絡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該案是其中之一。
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庫》上線,指出該案的裁判要旨:法院在認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侵犯未成年人的人格權時,需要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作為解決相關矛盾沖突的基準,綜合考慮行為人的職業(yè)、影響范圍、過錯程度,以及行為的目的、方式、后果等因素進行判定。雖然本案行為人主觀動機是為了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但其公開未成年人的肖像,缺乏必要性,給未成年人造成了損害,其行為構成侵權行為。
另外,公民在公共場所同樣享有不受侵犯的人格自由和人格尊嚴。本案在認定隱私是否存在及其范圍時,認為應當從權利人本身的意愿和社會一般合理認知兩個視角共同去界定,尤其是當權利主體是未成年人時,行為人應當施以更高的注意義務,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