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犁 張寅輝 丁辰 劉佳 吳菲
摘 要:眼鏡鏡片光學性能測試盲樣考核工作的開展有助于了解眼鏡檢測實驗室在頂焦度和透射比檢測項目的技術水平以及提升眼鏡檢測實驗室技術能力。組織機構按照國標制備2組眼鏡鏡片分析樣品,依據相關標準進行均勻性和穩(wěn)定性評價,將參加者的檢測結果統(tǒng)計中位值作為指定值,采用“實驗室偏倚的估計值D”進行評價。25家實驗室報告頂焦度結果,合格率為100%;21家實驗室報告可見光透射比結果,合格率為90.5%。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大部分實驗室能夠準確測定眼鏡鏡片的頂焦度和透射比,只有個別實驗室的檢測結果偏離指定值。本文結合參加實驗室的測量設備和結果分析,提出一些技術分析和建議,以期提高實驗室檢測水平。
關鍵詞:盲樣考核,眼鏡,頂焦度,透射比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0.030
我國是近視大國,近視人口數和近視率都位居世界第一[1]。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缺乏戶外活動,過度使用電子產品,長期用眼疲勞,這些都極易導致近視的發(fā)生。在我國中小學生普遍佩戴眼鏡的大環(huán)境下,對眼鏡產品檢驗檢測機構的技術能力進行考察顯得尤為重要[2- 4]。為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印發(fā)〈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認監(jiān)委)組織開展“眼鏡鏡片光學性能測試”(CNCA-21-20)盲樣考核工作。受認監(jiān)委委托,北京中實國金國際實驗室能力驗證研究有限公司牽頭成立項目組,聯(lián)合北京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研究院共同組織,對此次能力驗證活動的實施及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匯總,旨在推動眼鏡產品檢測實驗室技術能力的提升,幫助各實驗室發(fā)現問題并督促其改進和提高,確保實驗室在該領域的質量控制得以有效保障。
1 實驗部分
1.1 儀器設備
CL-200 焦度計(日本TOPCON公司);
LM-1200 標準焦度計(日本NIDEK);
NIM-2眼鏡產品透射比標準測量裝置(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UV-3600PLUS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島津企業(yè)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樣品參數和檢測方法
樣品參數和檢測方法本次盲樣考核采用的檢測方法標準為G B10810.1—2005《眼鏡鏡片 第1部分:單光和多焦點鏡片》[5]、GB 10810.3—2006《眼鏡鏡片及相關眼鏡產品 第3部分:透射比規(guī)范及測量方法》[6]。測試參數為球鏡頂焦度、柱鏡頂焦度和可見光透射比。
測試條件參照G B 1 0 8 1 0 . 1 — 2 0 0 5 和G B10810.3—2006進行鏡片測試,實驗室環(huán)境(23 ±5)℃,恒溫24 h后進行測量。
1.2.2 樣品設計和分發(fā)
本次盲樣考核采用標稱直徑為φ75 mm的樹脂材料單光眼鏡鏡片作為樣品,為區(qū)分實驗室能力,定制了A、B兩組不同梯度的樣品。兩組樣品各準備5片,每組留出1片樣品作為備用。兩組樣品鏡片標稱頂焦度分別為A(S:-4.75,C:-0.75)、B(S:-4.50,C:-1.00)。出于保密的需要,項目組為每家機構賦予一個代碼,隨機分成4組,進行同步傳遞,每家機構將配發(fā)A、B樣品,以1#和2#進行區(qū)分。
1.2.3 樣品均勻性和穩(wěn)定性檢驗方案
均勻性檢驗方案:依據試驗條件,對A、B兩組樣品全部進行測試,按照GB 10810.1—2005和GB10810.3—2006分別進行頂焦度和可見光透射比的測試。均勻性評價原則:將A、B兩組樣品每片測試兩次,依據GB/T 28043—2019《利用實驗室間比對進行能力驗證的統(tǒng)計方法》中 Ss≤0.1δE準則對樣品的均勻性進行判定。δE來源于相關檢驗標準中的最大允許誤差。
穩(wěn)定性檢驗方案:將A-5樣品模擬運輸后返回測試,每隔一周進行測試,共測試6次。穩(wěn)定性評價原則:將A-5樣品每一周的測試結果與其均檢結果對比,若每一周的測試結果與均檢結果之差均符合|x-y |≤0.1δE,則樣品穩(wěn)定性滿足要求。
1.3 數據統(tǒng)計方法及評價原則
對于本次盲樣考核的各參加實驗室結果,采用“實驗室偏倚的估計值D ”進行評價,當實驗室偏倚的估計值D 不大于最大允許誤差δE,則認為實驗室結果合格。
D =x-X ( 1)
式中:x ——參加者結果,X——指定值。
本次盲樣考核的判定原則如下:
D≤δE,表示結果合格;
D >δE,表示結果不合格。
2 結果與討論
2.1 能力驗證實施
2.1.1 樣品均勻性試驗
2.1.1.1 可見光透射比不同裝置等效性比對
GB 10810.3—2006附錄C中提到透射比測量裝置分為眼鏡產品透射比測量專用裝置和分光光度計,項目組對參加機構的透射比測量裝置進行調研,發(fā)現有8家機構采用眼鏡產品透射比測量專用裝置,有13家機構采用分光光度計,為研究不同裝置是否對數據有影響,項目組決定使用不同測量裝置進行驗證。
項目組選取B組樣品,分別委托兩家不同機構進行可見光透射比測試,測試數據見表1。
采用兩種不同測量裝置的可見光透射比測量結果未見明顯差異,因此對于本次盲樣考核的樣品,可見光透射比可以采用任一裝置進行檢測。
2.1.1.2 頂焦度均勻性檢驗
A、B兩組樣品頂焦度均勻性檢驗見表2和表3,表2為A組樣品的頂焦度均勻性檢驗,表3為B組樣品的頂焦度均勻性檢驗。均勻性判定中的δE來源于GB 10810.1—2005《眼鏡鏡片 第1部分:單光和多焦點鏡片》中的表1,δE =0.12。
依據GB/T 28043—2019《利用實驗室間比對進行能力驗證的統(tǒng)計方法》[7]中 S s≤0.1 δE準則,本次盲樣考核A、B兩組樣品的頂焦度滿足均勻性要求。
2.1.1.3 可見光透射比均勻性檢驗
A、B兩組樣品可見光透射比均勻性檢驗見表4和表5,表4為A組樣品的可見光透射比均勻性檢驗,表5為B組樣品的可見光透射比均勻性檢驗。均勻性判定中的δE來源于GB 10810.3—2006《眼鏡鏡片及相關眼鏡產品 第3部分:透射比規(guī)范及測量方法》中6.2,δE =2%。
依據GB/T 28043—2019《利用實驗室間比對進行能力驗證的統(tǒng)計方法》中 S s≤0.1δE 準則,本次盲樣考核A、B兩組樣品的可見光透射比滿足均勻性要求。
2.1.2 樣品穩(wěn)定性試驗
表6為A-5樣品的頂焦度穩(wěn)定性檢驗結果,表7為A-5樣品的可見光透射比穩(wěn)定性檢驗結果。
從表6和表7中可以看到,A-5樣品的頂焦度和可見光透射比每一周的測試數據與均檢值相比,均小于0.1δE,因此本次盲樣考核中,傳遞運輸及測試次數對樣品的測試結果無顯著影響。
2.2 能力驗證結果和評價
2.2.1 檢測結果統(tǒng)計分析
經統(tǒng)計分析,A、B兩組樣品的試驗數據近似單峰對稱分布,統(tǒng)計采用實驗室結果中位值作為指定值。A、B兩組樣品的球鏡頂焦度、柱鏡頂焦度、可見光透射比結果頻數見圖1、圖2,統(tǒng)計結果見表8、表9。
2.2.2 檢測結果總體評價
參加頂焦度檢測的實驗室共25家,結果滿意率為100%;參加透射比檢測的實驗室共21家,結果滿意率90.5%。
2.3 影響檢測結果的原因和分析
2.3.1 頂焦度測量技術建議
實驗室采用的焦度計大多為自動對焦原理的焦度計,通常為數字顯示式,建議實驗室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環(huán)境因素
儀器應避免放置在陽光直射處,室內的燈光不宜過亮;避免在濕熱或者灰塵多的地方使用儀器,這樣的環(huán)境對儀器的測量準確度會造成不良影響[8]。為了保證精確結果,建議對儀器進行按時清潔,同時儀器使用完畢后蓋好防塵罩。在正常情況下,自動焦度計進行檢測時的溫度應該在(20 ±5)℃,濕度≤85%RH。
(2)修正值的使用
查閱實驗室原始記錄,有少數實驗室在頂焦度測量結果中使用了修正值。建議實驗室對測量結果進行處理時,可以考慮使用校準證書的修正值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9]。
2.3.2 可見光透射比測量技術建議
透射比測量裝置的校準周期為一年,但是由于使用中的磨損、環(huán)境的變化等,可能引起計量性能在校準有效期內發(fā)生變化,因此建議各實驗室定期對設備進行期間核查,加強設備維護[10]。
2.3.3 不滿意結果分析
對實驗室出現的不滿意結果進行分析,一個實驗室A和B樣品測試結果均偏低5%左右,可能存在較大的系統(tǒng)誤差,另一個實驗室B樣品測量結果比指定值高2.1%,建議兩個實驗室從設備校準、測量操作等方面查找原因。
3 結 論
(1)本次盲樣考核工作,考察了實驗室對眼鏡鏡片的代表性參數(頂焦度、透射比)的檢測能力。參加頂焦度檢測的實驗室共25家,結果滿意率為100%;參加透射比檢測的實驗室共21家,結果滿意率90.5%。
(2)結果表明,參加的實驗室大部分能夠準確測定眼鏡鏡片的頂焦度和透射比,除個別實驗室的檢測人員在透射比測試上與整體結果存在差異外,其余各家實驗室在儀器設備、人員能力、質量控制等方面均能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袁勇威,馬億珠,張?zhí)煲?眼鏡產品的發(fā)展現狀及標準分析[J].玻璃搪瓷與眼鏡,2021,49(7):37-40.
[2]于晨,唐小軍,陳穎,等.青少年佩戴定配眼鏡質量安全風險監(jiān)測分析報告[J].玻璃搪瓷與眼鏡,2021,49(7):1-16.
[3]張欣,葉佳意.探討眼鏡鏡片表面質量智能化檢測技術[J].玻璃搪瓷與眼鏡,2022,50(9):30-32.
[4]王賀蘭,龔苗,葉佳意,等.中國眼鏡產品的質量現狀[J].玻璃搪瓷與眼鏡,2021,49(11):24-28.
[5]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眼鏡鏡片 第1部分:單光和多焦點鏡片:GB 10810.1—2005[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5.
[6]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眼鏡鏡片及相關眼鏡產品 第3部分:透射比規(guī)范及測量方法:GB 10810.3—2006[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7]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利用實驗室間比對進行能力驗證的統(tǒng)計方法:GB/T28043—2019[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9.
[8]于玲.自動焦度計的使用與維護[J].中國計量,2020(12):126-127.
[9]曾凡杰.修正值在配裝眼鏡檢測中的應用[J].玻璃搪瓷與眼鏡,2023,51(1):20-23+28.
[10]何艷.解析眼鏡片中心透射比標準測量裝置的期間核查[J].中國眼鏡科技雜志,2017(1):133-134.
作者簡介
陳犁,工程師,主要從事眼鏡產品檢測及相關標準技術研究工作。
張寅輝,工程師,主要從事能力驗證技術研究工作。
丁辰,工程師,主要從事能力驗證技術研究工作。
劉佳,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眼鏡產品檢測及相關標準技術研究工作。
吳菲,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眼鏡產品檢測及相關標準技術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