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
【摘?? 要】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歷史,其中京劇作為國粹,經過歲月的洗禮,依舊煥發(fā)著新的活力。近年來,流行音樂界興起了“古風戲腔”的潮流,對京劇唱腔的運用以及對傳統(tǒng)戲曲的傳承與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對具體作品《虞兮嘆》《關山酒》藝術手法特征、應用實踐的分析,進一步挖掘流行音樂中京劇唱腔的運用價值及其創(chuàng)新方向。
【關鍵詞】京劇唱腔? 傳統(tǒng)戲曲?? 流行音樂? 傳承與發(fā)展
文章編號:1008-3359(2024)05-0141-06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識碼:A
京劇是我國傳統(tǒng)戲曲中重要的一支,其演唱形式和唱腔別具一格,深受人們喜愛,并且歷久彌新,經久不衰。近年來,更有專業(yè)的詞曲作者及演唱者致力于“古風戲腔”歌曲的創(chuàng)作及演唱,在各大媒體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研究流行音樂中京劇唱腔的應用實踐,不僅有助于挖掘流行音樂中京劇唱腔的運用價值及創(chuàng)新方向,還能深化人們對京劇這一傳統(tǒng)戲曲的了解與認知。通過深入挖掘和解讀京劇藝術的內涵,能夠提高人們對中華歷史和傳統(tǒng)的認知水平,進而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一獨特的文化遺產。同時,這些研究還能吸引更多研究者的關注,從而促進傳統(tǒng)京劇藝術與現(xiàn)代流行音樂的良性雙向流動發(fā)展。
一、流行音樂中京劇唱腔的運用
流行音樂和京劇唱腔本身屬于兩個互無關聯(lián)的聲樂門類,流行音樂發(fā)源于西方,而京劇唱腔則隸屬于傳統(tǒng)戲曲。在千禧年前后,流行音樂為了創(chuàng)新和融合,吸收了京劇唱腔的部分唱詞和旋律,開創(chuàng)了流行音樂中應用京劇唱腔的先河。經過20年的積累與沉淀,流行音樂中京劇唱腔的運用已經演繹出無窮盡的形式風格。
(一)流行音樂中京劇唱腔運用的方式
一是借用京劇唱腔的發(fā)音方式。京劇行當分為生旦凈末丑,每一種角色都有不同的發(fā)音方式。其中,生行和旦行的發(fā)音方式被借用得最多。生行的發(fā)音方式是氣息下沉到丹田,發(fā)音位置靠后,聲音較為渾厚;旦行中的老旦也是較為渾厚的發(fā)音方式,而青衣則采用接近于哼鳴的發(fā)音方式,音色柔、尖、亮、細。由于流行音樂歌手水平的差異,以及作曲和編曲風格的不同,流行音樂在對京劇唱腔發(fā)音方式的借用上是最多的。比如廣為人知的《新貴妃醉酒》就直接借用了京劇《貴妃醉酒》中的梅派發(fā)音方式,主要運用小嗓,氣息要求穩(wěn)定扎實。在作曲方面,整體旋律并沒有模仿京劇的頻繁轉音和歸韻,主要靠音色帶出“京戲味兒”。
二是引用京劇唱腔的具體作品。中國現(xiàn)代流行音樂雖然也是在西方舶來品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但是其作詞作曲不可避免地帶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色。京劇唱腔屬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其題材中大量的歷史故事、成語典故、名人事跡被二度創(chuàng)作,直接引用到流行音樂中,從而讓作品更有文化底蘊。例如《新貴妃醉酒》改編自京劇《貴妃醉酒》,并用新的角度演繹了楊玉環(huán)的故事;又例如《武家坡2021》改編自京劇《武家坡》,同樣述說的是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
三是模仿京劇唱腔的咬字?!耙ё帧笔蔷﹦〕坏撵`魂,咬字不僅僅是簡單清晰唱出歌詞,還要配合旋律歸韻??梢哉f,京劇唱腔對咬字技術的要求是最高的,并且不同的生旦凈末丑行當對咬字的要求也不一樣。流行音樂對于京劇唱腔咬字的模仿,演繹出了森羅萬象的形態(tài)。
(二)流行音樂中京劇唱腔運用的技巧
因為大多數(shù)流行音樂的歌手都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京劇唱腔學習和日積月累的訓練,因此在京劇唱腔運用方面主要以模仿為主。雖然多數(shù)能達到形似,但往往神不似。然而,這種戲和歌結合的方式給流行歌曲增添了許多趣味。綜合梳理各大音樂平臺評分較高的京劇唱腔類流行音樂作品,可以看出其唱腔運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這些技巧主要包括:
其一,以高音、哼鳴音、滑音、顫音為主來演繹裝飾音,從而增加唱詞的戲曲藝術性。京劇唱腔本身的曲調主要集中在高音域,如果采用純流行音樂的混聲演唱,音準可能上不去。而哼鳴音、滑音、顫音則可以規(guī)避這個問題。同時,高音演唱時由于聲帶被拉長、振動頻率變快,也會令演唱的音色變得尖細,從而模擬出京劇唱腔的音色。
其二,氣息的運用以綿長為主,把握了字尾的歸韻,從而唱出京劇唱腔的靈魂。具體的表現(xiàn)是采用腹式呼吸法,即主要通過腹肌收縮用力來推動橫膈膜逐漸向上移動,并帶動胸部向里收縮,以此來縮小胸廓、增大壓力,將氣息送出唇外。腹式呼吸法送出的氣息渾厚飽滿而有張力。具體練習時,兩腳站立與肩同寬,身體前傾,下頜微收,保持腹部肌肉發(fā)力,身體其他部位要松弛,反復練習形成呼吸習慣。氣流向外出時要緩慢地逐步釋放,注重保持節(jié)奏的平穩(wěn)、聲音位置的穩(wěn)定和氣息的綿長。
其三,轉調、轉音運用較多,以呈現(xiàn)出京劇唱腔的圓潤感,并提升流行歌曲的藝術內涵。因為流行音樂和京劇唱腔本身就是兩個聲樂門類,他們的旋律、演唱技巧差異非常大。為了弱化這些差異帶來的突兀感,流行音樂中較多地運用了轉調、轉音,使得流行音樂和京劇唱腔的銜接更自然一些。
(三)流行音樂中京劇唱腔運用的突破
流行音樂中京劇唱腔的運用,隨著相關作品的積累、歌手經驗的豐富、詞曲作者能力的升華,逐漸不再拘泥于單純的引用、借用京劇唱腔,而是開始對京劇唱腔進行突破性的革新,將其融入流行歌曲中,從而提升歌曲的感染力和藝術審美。這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是對京劇傳統(tǒng)劇目的提煉表達。大家熟悉的一些京劇傳統(tǒng)曲目,如《武家坡》《貴妃醉酒》等,在京劇中的演繹通常長達一個小時以上。而流行音樂則通過提煉故事的主要內容,對傳統(tǒng)故事進行提煉表達,增強了其傳播性。
二是對京劇唱腔的節(jié)奏進行演繹與變化。流行音樂中包括許多節(jié)奏另類的風格作品,如R&B、搖滾等。這里作品將京劇唱腔的旋律和行腔、甩腔融入其中,使歌曲的藝術審美性得到了充分提高。例如,在《花田錯》中的“說好破曉前忘掉”中的“好”轉了5個音,這首曲子將京劇唱腔的轉音、滑音與R&B的轉音完美融合在一起,用R&B的節(jié)奏完成京劇唱腔中的轉音、滑音演唱,令人耳目一新。又如,《蘭亭序》中的“無關風月,我題序等你回……”這一段,用京劇的發(fā)音方式來演繹RAP,給原本比較豪放的節(jié)奏增添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色,契合了古風歌曲的主題。
三是將京劇唱腔中的轉音、滑音等融入流行音樂的編曲和演唱中,令歌曲更加優(yōu)美動聽、抒情婉轉。特別是在演唱時,這些元素使歌手更具代入感、更能聲情并茂地表達情感。例如,2024年春節(jié)晚會中的古風曲目《上春山》,就借鑒了京劇唱腔的部分技巧來演繹裝飾音。其中,“春花開遍呢喃的燕”中的“呢”就是一個典型的京劇顫音。再如“東風拂人面花做簪”中的“簪”則是一個小甩腔。這些裝飾音的運用增強了歌曲旋律的起伏感,提升了演唱時的享受感,同時也增加了聽歌時的感染力。這也是這首曲子今年在各大音樂平臺火爆的原因之一。
二、流行音樂對傳統(tǒng)戲曲的傳承與發(fā)展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曾經說過:“音樂無國界,任何藝術形式都是相通的,融會貫通才是生命力。我們相當歡迎蘊涵有京劇文化因素的各種表達形式,而且我并不認為這樣做會傷害到戲曲的本體。因為他們做的東西畢竟與我們不一樣,他們不是標榜著唱京劇而去破壞京劇的規(guī)則和典范,借鑒是完全可以的?!绷餍幸魳放c傳統(tǒng)戲曲的結合,對于中國民族音樂起到了傳承和發(fā)展的作用。
(一)擴大了傳統(tǒng)戲曲的受眾范圍
京劇本身是一門學問非常高深的聲樂藝術,對許多人來說,聽和唱的門檻都很高。有的人甚至覺得京劇的音色多數(shù)較為尖銳,比較難欣賞。而流行音樂風格多樣,受眾也多,從搖滾到R&B再到布魯斯,受眾非常廣泛。通過流行音樂巧妙地結合多種途徑和手段,有效地帶動京劇的傳播和發(fā)展,可以擴大傳統(tǒng)戲曲的受眾范圍。許多音樂愛好者都是從欣賞古風戲腔歌曲開始研究京劇、黃梅戲等傳統(tǒng)戲曲的。
(二)提升了傳統(tǒng)戲曲的影響效能
傳統(tǒng)戲曲的學習非一朝一夕之功,劇團的演員都是從小就開始學戲,他們終身學習,不斷練習,精益求精,這也決定了傳統(tǒng)戲曲的影響效能是有限的。而流行音樂更容易被接受。當流行音樂引用和借用京劇唱腔,精準地把握京劇唱腔的情感表達要素時,它便能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去提升傳統(tǒng)戲曲的影響效能。例如,近十年來,古風戲腔歌曲逐漸嶄露頭角,形成獨特的文化效應。歌手鄧寓君、聞人聽書等是專門的戲腔歌手,吸引了一大批粉絲,成功地將一些傳統(tǒng)戲曲帶入大眾的視野,從而提升了傳統(tǒng)戲曲的影響效能。
(三)傳播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傳統(tǒng)戲曲的題材多數(shù)是中國歷史故事、名人事跡和典故。流行音樂在借鑒傳統(tǒng)戲曲的元素時,也一并借鑒了其主題,從而協(xié)助傳播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比如《在梅邊》這首曲子,取材自京劇和昆曲曲目《牡丹亭》,它講述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情故事。通過《在梅邊》的廣泛傳播,許多年輕人了解并拜讀了《牡丹亭記》,對為了愛情勇敢堅強的杜麗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虞兮嘆》《關山酒》京劇唱腔運用分析
《虞兮嘆》《關山酒》這兩首曲子,是各大音樂平臺戲腔歌曲中的榜首歌曲,曾經一度擁有很高的熱度,且傳唱度、翻唱度都非常高。本文選擇這兩首曲子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它們在京劇唱腔的運用上靈活采用了多種手法、多種模式,能更有的放矢地闡釋流行音樂中京劇唱腔的運用問題。
(一)《虞兮嘆》的京劇唱腔運用分析
《虞兮嘆》這首曲子是由祝何作詞、作曲,聞人聽書演唱的,發(fā)行于2020年8月27日,收錄于同名專輯《虞兮嘆》中。這首曲子是2020年9月騰訊音樂人原創(chuàng)榜單冠軍,并席卷各大音樂平臺,歌曲火爆后,全網就有8位百萬級粉絲的網紅歌手翻唱,且每個人基于對京劇戲腔掌握的不同,唱法各異。歌曲取材自京劇曲目《霸王別姬》,以霸王項羽作為第一人稱,講述了霸王與虞姬生離死別的不舍之情,映射了戰(zhàn)爭的殘酷。這首曲子對于京劇唱腔的運用主要包括:
一是歌詞采用七言為主,模仿京劇唱腔的咬字歸韻方式來演唱。歌曲的主歌和副歌部分幾乎都是七言一個斷句,斷句的尾音都是“an”結尾,例如“一聲虞兮虞兮淚眼已潸然”“不過是風輕云淡”(見譜例1)。這些樂句的結尾還結合了歸韻的方式,通過滑音或者顫音來完成歸韻,比如“風輕云淡”的“淡”,還有“一聲長嘆”的“嘆”??梢哉f,這首曲子從一開始就帶出了京劇唱腔的古典韻味,為后面高潮部分轉戲腔演唱做了鋪墊。
譜例1:
二是演唱時大量運用了京劇的顫音和甩腔,以青衣演唱的技巧為主,營造了戲曲的韻味。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完全利用京劇戲腔來演唱,仿佛還原了霸王別姬的悲壯場面(見譜例2)。這一部分一句青衣唱法、一句老旦唱法交替進行,將京劇唱腔演繹得非常標準。“垓下一曲離亂楚歌聲四方”一句運用青衣的小嗓唱法,口型瞬間變小,其中“曲”字用了甩腔加下滑音的方式,這個發(fā)音與京劇中的念白簡直一模一樣;“離”則采用了一個京劇唱腔中標準的顫音來完成,“亂”字也帶有一個小裝飾音,這一句一下子就把聽眾的耳朵抓住了。緊接著,“含悲辭君飲劍血落凝寒霜”一句旋律下行,采用了老旦的行腔方式演唱,帶出了悲涼的情緒感受,“霜”字也采用了京劇行腔方式,歸韻演唱。
譜例2:
三是在音色上,演唱者能夠在流行音樂的演唱音色和京劇唱腔的音色之間切換自如,為歌曲增添了炫目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這首曲子的音色是基于古典音色為主而變化的,主要用了青衣、老旦的京劇唱腔音色。同時,為了與京劇唱腔相配合,采用了以胸腔共鳴為主的發(fā)音方式。
四是對傳統(tǒng)京劇唱腔的節(jié)奏進行了整理和變奏,令節(jié)奏更加有代入感。這也使得這首曲子受眾更為廣泛、演唱更加朗朗上口。雖然這首曲子采用了京劇唱腔,但是為了增強流行音樂的現(xiàn)代性,將京劇唱腔原本的節(jié)奏密集化了,給欣賞者以和諧的聽覺享受。為了突出旋律的減值與增值效果,利用跳躍式音階將不同音型并列使用,讓欣賞者的內心隨著樂曲一起飛翔,讓欣賞者的情緒隨著策馬奔騰的場面而沸騰起來。
(二)《關山酒》的京劇唱腔運用分析
《關山酒》是由Yoki作詞、樂金震作曲、鄧寓君演唱的歌曲,發(fā)行于2019年8月31日,收錄于同名專輯《關山酒》中。這首曲子講述的是古人隱居山林,風雪之中獨自小酌,回憶年少金戈鐵馬的日子,享受快意人生的故事。這首曲子借用京劇唱腔的旋律、節(jié)奏、咬字歸韻方式,在發(fā)音上采用了老旦的發(fā)聲方式,與現(xiàn)在多數(shù)流行音樂中的青衣唱腔不同,因此對于許多聲樂愛好者來說更容易學習。這首曲子對于京劇唱腔的運用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其一,使用了京劇的行腔和甩腔方式,但并未像京劇唱腔那樣使用高音區(qū)演繹,而是使用中低音區(qū)演繹,這樣就降低了演唱的難度,提升了歌曲的傳唱度。在流行音樂學習過程中,聲樂演唱時講究的是胸腔共鳴、口腔共鳴、頭腔共鳴,音高越高共鳴位置越高。而京劇的旦角演唱只重視頭腔共鳴。在《關山酒》這部作品中,頭腔共鳴被弱化,更多采用了流行音樂的口腔共鳴和胸腔共鳴,這樣聽起來聲音比青衣厚實一些。雖然降低了音區(qū),但是在行腔和甩腔上還是京劇的唱法,所以聽眾仍會覺得這首歌戲曲味十足。例如“我自關山點酒千秋皆入喉”的“山”采用的甩腔,多數(shù)京劇唱腔在一句腔的結尾會加重音裝飾音,而這里則把這個甩腔放到了句子中間。在演唱時,這個音要加重力度,即聲樂中的漸強處理,同時到收音時,還要再加一個下滑音,以更加凸顯京劇唱腔的韻味。又例如,在每個樂句結尾收音的時候都加入了京劇唱腔的甩小彎兒,如“年少猶借銀槍逞風流”的“流”(見譜例3),雖然在樂譜中是一個me的加長音,但是在演唱時歌手是按照拖腔的方式拖長演唱的,同時甩了一個三度的小彎,完美還原了京劇唱腔的行腔歸韻方式。
譜例3:
其二,擺脫了京劇唱腔的厚重發(fā)音和演唱方式,采用了一種較輕松的演繹方式來演唱歌曲,唱出了歌曲快意灑脫的感覺。老旦的表演特點是唱、念都用本嗓、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樣平、直、剛勁,而像青衣那樣婉轉迂回?!蛾P山酒》這首曲子的發(fā)音方式也不完全是老旦的發(fā)音方式,而是比老旦發(fā)音要輕盈一些,發(fā)音位置略高一點,接近于鼻腔的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歌曲活潑一點,使音色顯得華麗婉轉,讓每個字都猶如穿在線上的珠子,在既定的空間里轉換,按照字頭、字中、字尾均勻地在一個位置上拉出,并收好字尾。例如,“我曾長安走馬十街任斗酒”的“酒”和“河山萬里愿與君同守”的“守”,都是采用了京劇唱腔中字頭、字腹、字尾分層次發(fā)音演唱的方式,不過加快了演唱的節(jié)奏,強化了主人公深刻耕耘、馳騁草原、策馬奔騰的興奮喜悅的精神狀態(tài)。
其三,運用了戲曲的道白來演唱,將個別字以念的方式唱出來,邏輯重音與京劇唱腔的邏輯重音一致,成為這首歌的點睛之筆。在京劇唱腔旋律中,由于唱詞四聲音調不同,旋律進行過程中要根據需要來演唱正音與帶有裝飾音的音?!蛾P山酒》這首曲子由于裝飾音的使用,對邏輯重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的作用,最明顯的就是把歌詞唱出了與漢語平平仄仄一致的音調,聽起來就像念白一樣,帶出京劇的味道。例如,“更有沸雪酌與風云某”的“某”,與前面的“點”“皆”都是在一個邏輯重音上,“點”和“某”與漢語拼音的三聲幾乎一致,二者都使用了裝飾音來增強歌曲的活潑感,這樣一來,雪景之中獨自小酌的浪漫景象就呼之欲出了(見譜例4)?!蛾P山酒》這首曲子中,念白唱法還體現(xiàn)了其豁達面對人生的態(tài)度,這種演唱方式與《空城計》中的“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相似,特別是主人公小酌一杯回憶往昔的畫面,與“閑無事在敵樓我亮一亮琴音”所表現(xiàn)的情境如出一轍。這是歌手對京劇唱腔及其著名作品的一種呼應,可見歌手對京劇名家名段有很深刻的了解。
譜例4:
四、結語
流行音樂的表演要具備創(chuàng)新性,在整個京劇唱腔藝術的研究過程中,這一點體現(xiàn)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性。近20年來,無數(shù)優(yōu)秀的音樂人前赴后繼地對流行音樂進行了創(chuàng)新與重塑,通過唱腔典雅、情感真摯來串聯(lián)音樂語匯,使整個流行音樂中的京劇唱腔運用得淋漓盡致。在音樂作品的演唱方面,歌手將自身對京劇唱腔的理解融會貫通,正是這些元素構成了組合中千姿百態(tài)、千變萬化的戲曲風格音樂作品。眾所周知,好的作品是能夠引領觀眾去層層深入的,從而吸引觀眾的共鳴?,F(xiàn)在許多人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觀看京劇曲目,而京劇唱腔在流行音樂領域的綻放給京劇唱腔藝術的傳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引領著觀眾沉浸在美好的傳統(tǒng)文化海洋里,讓觀眾產生一種心潮澎湃的感覺。
本文分析了《虞兮嘆》《關山酒》兩首作品,為未來相關作品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范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音樂文化的傳承發(fā)展,需要不斷努力。借助流行音樂這一良好的宣傳渠道,應重視京劇唱腔藝術的研究與學習,充分挖掘京劇聲樂語匯的作用和內涵。需要廣泛涉獵京劇唱腔種類,多聽多看多思考,才能更好地詮釋作品。結合當前“藝術跨界”的時代脈搏,可以將流行音樂與京劇藝術相結合,不斷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黎輝輝.流行音樂中戲曲元素運用的思索[J].黃河之聲,2014(10):29.
[2]劉貝貝.聲樂演唱中京劇唱腔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4(07):12.
[3]李楠,趙艷.京劇唱腔音樂的邏輯重音[J].中國戲曲學院學報,2015(02):122-124.
[4]聶朝陽.聲樂演唱中京劇唱腔的有效運用[J].戲劇之家,2015(10):60.
[5]姚宗華.戲曲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J].大舞臺,2014(07):157-158.
[6]陳志陽.依字行腔——京劇唱腔與美聲唱法之比較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3年.
[7]王愛蘋.梅派京劇“咬字吐字”和“潤腔”技巧在京劇戲歌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21(05):93-96.
[8]趙天驕.京劇字聲與腔格關系谫論[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8(12):25.
[9]白奉玄.流行音樂中“中國風”元素的運用探析[J].喜劇世界(上半月),2023(12):105-106.
[10]施詠.中國當代流行戲歌創(chuàng)作研究——以京歌為例[J].音樂文化研究,2023(05):18.
[11]歐陽欣怡.當戲曲元素遇上流行音樂——淺談二者風格融合[J].黃河之聲,2022(10):30.
[12]張羅簫,李喆.傳統(tǒng)戲曲與流行音樂的融合對策[J].戲劇之家,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