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闡述男子體操全能項目體能訓練設計的原則、目標和方法,為優(yōu)秀男子體操全能運動員體能訓練計劃設計提供參考。采用文獻資料法、實踐設計等方法,綜合分析肖若騰在2023年全國體操錦標賽后至第19屆杭州亞運會之間階段性體能訓練設計方案的邏輯,通過任務分析、訓練目標確立、練習內(nèi)容選擇,最終完成訓練方案設計。研究發(fā)現(xiàn),男子體操全能項目是一項動作難度高、時間長度長、對能量供給和能量平衡要求高的運動,不僅要求運動員具備卓越的技術水平和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還要求運動員具備高水平的體能儲備。備戰(zhàn)期間體能訓練可分為賽外、賽前、比賽3個訓練階段,并制定具有代表性的階段性體能訓練方案,以幫助運動員提高身體素質、促進專項運動表現(xiàn)、提升競技實力。
關鍵詞:男子體操;全能運動員;體能訓練計劃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Stage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Plan for Excellent Male Gymnastics All Rounders
-- Taking Xiao Ruoteng As An Example
CHEN Gang
(Beijing Xiannongtan Sports and Technical School,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ain the principles, goals and methods of physical training design for men's all-around events in gymnastics,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physical training plans for outstanding men's all-around gymnastics athletes. Using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and practical design, w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logic of Xiao Ruoteng's phased physical training design plan between the 2023 National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and the 19th Hangzhou Asian Games. Through task analysis, training goal establishment, and exercise content selection, Finally complete the training program design.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all-around event in men's gymnastics is a sport with high difficulty, long duration, and high requirements on energy supply and energy balance. It not only requires athletes to have excellent technical level and stable psychological state, but also requires athletes to have a high level of physical fitness. Physical reserves. Physical training during prepar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raining stages: out-of-competition, pre-competition, and competition, and a representative phased physical training program is formulated to help athletes improve their physical fitness, promote special sports performance, and enhance competitive strength.
Key Words: Men's gymnastics; All-round athletes; Physical training program
體能訓練是競技體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tǒng)的身體鍛煉,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增強運動員的抗疲勞能力,預防運動損傷,提高運動員的專項運動表現(xiàn)的訓練。體能訓練的內(nèi)容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協(xié)調性等方面,體能訓練的方法包括循環(huán)訓練、間歇訓練、抗阻訓練、彈力訓練、柔韌性訓練等[1-2]。
體操全能在體操個人項目中含金量最高,也是體操運動員整體競技實力的最直接體現(xiàn)[3]。競技體操項目競爭日益激烈,男子競技體操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勢項目,對教練員和運動員提出了高標準和高要求??茖W訓練是保持項目優(yōu)勢的關鍵,其中體能訓練是提高運動員運動成績的重要保障,如何借助科學有效的體能訓練保持并提升優(yōu)秀運動員競技水平是當下重要的著力點和突破點[4-6]。本文對體操全能項目分析、運動員狀態(tài)診斷以及可用訓練時間規(guī)劃進行了詳細梳理,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訓練目標、練習內(nèi)容選擇和體能訓練方案設計。研究旨在通過以優(yōu)秀男子體操運動員肖若騰在2023年全國體操錦標賽后至第19屆杭州亞運會之間階段性體能訓練設計方案的思路、目的、方法和內(nèi)容為例,以期為男子體操全能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提供一些參考。
1體能訓練計劃設計步驟
掌握科學的訓練理論和訓練原則是教練員進行科學訓練的前提,體操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基本理論與原則目前尚在進一步完善過程中,運動訓練計劃設計是指在運動訓練之前根據(jù)訓練目標和訓練任務的要求對訓練預先擬訂的步驟、形式、內(nèi)容和方法以及對訓練目標、訓練任務和訓練計劃進行的論證和評價。結合相關研究,從任務分析、訓練目標確立、練習內(nèi)容選擇三方面分析[7-8]。
1.1任務分析
合理有效的體能訓練計劃一定是符合運動項目需求與運動員個性化發(fā)展需要的[9]。因此,在著手進行體能訓練計劃前,需要做好以下分析工作:
1.1.1運動項目分析
1.1.1.1男子體操全能項目特點
男子體操全能項目是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項目,它包括自由體操、鞍馬、吊環(huán)、跳馬、雙杠和單杠六個單項,每個單項都有不同的動作難度、技術要求、時間長度和能量消耗。
動作難度是指動作的技術難度和完成難度,它反映了動作的復雜性和危險性。男子體操動作難度分為A至I九個等級,A級為最低難度,I級為最高難度。每個單項的動作難度都有不同的分值,分值越高,難度越高。跳馬的動作難度分值范圍最大,其動作難度主要取決于跳馬的高度、速度和角度,以及空中的旋轉和翻騰。自由體操的動作難度主要取決于地面的彈性、速度和角度以及空中的旋轉和翻騰。鞍馬、吊環(huán)、雙杠和單杠的動作難度主要取決于器械的形狀、大小和穩(wěn)定性以及運動員的握力、擺力和轉力。
時間長度是指動作的持續(xù)時間,其反映了動作的耗時和節(jié)奏。男子體操的時間長度分為兩種,一種是單項時間長度,另一種是全能時間長度。單項時間長度是指運動員在單個單項中完成動作的時間,全能時間長度是指運動員在六個單項中完成動作的總時間。自由體操的時間長度范圍最大(50-70秒),跳馬的時間長度范圍最?。?-3秒)。跳馬的時間長度取決于跳馬臺的高度、速度、角度以及空中的旋轉和翻騰。自由體操、鞍馬、吊環(huán)、雙杠和單杠的時間長度取決于運動員的動作數(shù)量、動作難度、動作連接和動作速度和節(jié)奏。
能量消耗是指動作的能量消耗,它反映了動作的強度和難度。能量消耗越高,對運動員的能量供給和能量平衡的要求越高,同時也越容易導致運動員的疲勞和失誤。鞍馬、吊環(huán)、跳馬、雙杠和單杠的能量消耗類型均為無氧,能量消耗強度均較高,自由體操的能量消耗類型是有氧和無氧的結合,能量消耗強度相對較低。
1.1.1.2全能項目體能需求分析
男子體操全能運動員需具備全面的體能素質以應對各項目的要求,達到提高專項運動表現(xiàn),降低運動損傷的目的。關于體能素質的類型不同理論體系略有不同??傮w來看,體能是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xié)調、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表現(xiàn)出來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
力量是體操運動員的必備體能素質,良好的力量水平不但是運動員的專項運動表現(xiàn)的基石,對于訓練傷病的預防也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體重對于體操運動員的運動表現(xiàn)有重要影響,設計體能訓練計劃時應以相對肌力提升為主要目標。爆發(fā)力素質對于體操運動員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于男子體操全能運動員,良好的下肢爆發(fā)力意味著在自由操和跳馬項目上能夠有機會完成更高難度的動作。設計體能訓練計劃時要在發(fā)展整體爆發(fā)力的基礎上重點提高下肢爆發(fā)力。
良好的動作控制能力是協(xié)調性、敏捷性、穩(wěn)定性、平衡性以及靈活性的綜合體現(xiàn)。男子體操全能運動員需要使用六種器械,并在器械上進行動態(tài)與靜態(tài)動作的頻繁切換,因此提高運動員的動作控制能力是體能訓練的重要目標。代謝能力決定男子體操全能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實施動作的持續(xù)性以及在動作間歇和項目間歇期間的恢復能力。男子體操全能項目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有氧和無氧代謝能力,在體能訓練中二者都應重視。
1.1.2運動員分析
運動員分析是運動訓練的重要部分,是開展訓練的基礎。要設計合理有效的體能訓練計劃,需要對運動員的現(xiàn)階段狀態(tài)有詳細的了解。
1.1.2.1體能狀態(tài)分析
運動員的體能狀態(tài)分析需要符合其專項項目需求,通過一定的測試指標來進行評估。在選取測試指標時,應考慮盡可能規(guī)避測試動作技術對于測試結果的影響。開始實施訓練計劃前,對運動員進行首次體能狀態(tài)測試,并以此結果為基線,在訓練計劃的實施過程中進行監(jiān)控性測試評估,以隨時按需進行訓練計劃調整。
1.1.2.1傷病情況分析
傷病情況分析的目的是明確訓練計劃設計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強化點,以及可能影響訓練實施的潛在因素[10]。如陳舊性損傷以及術后康復的情況,因此在進行訓練計劃設計時,還需要對這些部位的訓練進行重點考慮。
1.1.3訓練時間分析
無論是體能訓練還是專項訓練,其最終目標都是提高運動員的比賽表現(xiàn)。因此設計周期性體能訓練計劃時,需考慮運動員距離目標比賽剩余的可用訓練時間。剩余可用訓練時間限定了運動員所處的周期階段,而不同周期階段運動員的訓練側重點有所不同,這直接影響體能與專項的占比、體能強度以及訓練量的規(guī)劃。
運動員訓練階段的劃分是以重要比賽為節(jié)點的,在確立目標節(jié)點后,根據(jù)前文所確定的體能素質提升目標所需時長進行倒序推算。在本文中運動員的目標比賽為第19屆杭州亞運會,因此其訓練周期階段的劃分,應以杭州亞運會體操比賽為節(jié)點,向前倒序推算,具體步驟:確定目標比賽時間節(jié)、確定訓練計劃開始實施的時間節(jié)點、劃分小周期。
1.2訓練目標確定
在完成分析工作后,就可以確立運動員體能訓練的主要目標。在設計訓練計劃方案時,需要考慮各個體能素質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以最大化訓練收益為根本原則,盡可能避免后續(xù)訓練對于前序訓練收益的削減。
結合前文,體能訓練的主要目標:提高運動員的相對肌力水平,特別是上肢的相對肌力;提高運動員的爆發(fā)力水平,特別是下肢連續(xù)爆發(fā)力;提高運動員的核心控制能力,包括等長肌力、核心肌耐力和核心穩(wěn)定性;提高運動員足踝剛性,在此基礎上提高運動員的下肢反應肌力;改善運動員代謝能力;提高運動員身體組織耐受性,控制運動員既有傷病狀態(tài)。
1.3練習內(nèi)容選擇
運動員體能訓練是基于具體的練習進行的,練習應能夠滿足運動員的訓練目標、涵蓋人體的全部基礎運動模式,并盡可能地模擬運動專項的動作形式。
練習的類型可以分為主要練習與輔助練習。在不同的訓練體系中,區(qū)分主要練習和輔助練習的依據(jù)有所不同,在本文中,將能夠進行結構性負載的練習和多關節(jié)復合型動作的練習為主要手段,而將非結構性負載的練習和單關節(jié)動作的練習作為輔助練習。
2.體能訓練計劃設計案例
根據(jù)上述步驟,可以設計出符合男子體操全能運動員的體能訓練計劃。表1是男子體操全能運動員肖若騰體能訓練2023年全國體操錦標賽后至第19屆杭州亞運會之間階段性體能訓練方案。
從表1可以看出,訓練方案分為三個階段:賽外、賽前和比賽訓練階段[8]。
賽外訓練階段是指在運動員在上次比賽結束后的4周內(nèi)進行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恢復運動員的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增強運動員的基本身體素質,為下一階段的訓練打下基礎。賽外訓練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提高運動員的力量、耐力、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以及增加運動員的肌肉量。賽前訓練階段是指在賽外訓練階段結束后的8周內(nèi)進行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提高運動員的專項體能素質,為下一階段的訓練做好準備。賽前訓練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提高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以及提高運動員的動作難度和完成質量。比賽訓練階段是指在賽前訓練階段結束后的4周內(nèi)進行的訓練,主要目的是維持運動員的專項體能素質,避免出現(xiàn)訓練傷病,為馬上到來的比賽做好準備。比賽訓練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維持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確保運動員專項體能能夠滿足其專項動作難度和完成質量的需求。
3.結論
本文系統(tǒng)梳理了肖若騰在2023年全國體操錦標賽至第19屆杭州亞運會間階段性體能訓練的設計邏輯和具體方案,為男子優(yōu)秀體操全能運動員體能訓練提供重要借鑒。
4.參考文獻
[1] 張志強,李曉東,王曉峰.競技體育中的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J].體育科學,2010,30(1):1-6.
[2] 劉志剛,郭建軍,趙建平.競技體育中的體能訓練評價方法與應用[J].體育科學,2011,31(8):1-5.
[3] 彭召方,吳昀潞,國偉,等.我國競技體操發(fā)展歷史經(jīng)驗和新時代展望[J].體育科學,2021,42(7):39-50
[4] 謝軍,周志雄.奧運備戰(zhàn)視域下科技助力競技體育發(fā)展的研究[J].體育科學,2020,40(7):25-30
[5] 黃旭,2018.我國競技體操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
[6] 刁嘉慧,2020.東京奧運周期世界優(yōu)秀男子體操運動員成套動作編排研究[D].山東:曲阜師范大學.
[7] 許世巖,周偉,閻潔.關于運動訓練計劃的設計理論之思考[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78-79+85.
[8] 陳瑞思,李小芬.新奧項目霹靂舞國際競爭格局時空演變軌跡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41(2):77-85.
[9] G.Gregory Haff,N.Travis Triplett. 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M].Human Kinetics,2014(4th ed.).
[10] Kruse DW,Nobe A S, Billimek J. Injury incidence andcharacteristics for elite, male, artistie USA gymnasticscompetitions from 2008 to 2018[]]. BrJSports Med ,2021.55(3):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