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海上運動項目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是競技體育發(fā)展的組成部分,做好海上項目青少年培養(yǎng)專業(yè)隊伍體能訓練,可提高項目后備人才成材率,為訓練單位培養(yǎng)輸送更多的運動員。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大部分海上項目青少年體育培養(yǎng)隊伍對體能訓練重視程度不夠;體能器材和體能教練數(shù)量配置不足;海上訓練與體能訓練存在沖突;關于海上運動項目專項體能訓練研究成果欠缺。研究認為需增加與體能主導類項目隊伍業(yè)務交流;推廣海上運動項目優(yōu)秀隊伍體能訓練案例;部分賽事賽前設置體能達標測試;鼓勵科研人員開展海上項目專項體能訓練研究。
關鍵詞:體能訓練;海上運動項目;青少年;專項體能
Analysis and Strategy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for Sports Reserve Talents on Sea items
YANG Yu
(Qingdao Sports School、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266000 China)
Abstract:The train of reserve talents in maritime sports is a major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Doing a good job in training professional teams for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erve talents and provide more athletes for training units to cultivate. At present, most youth sports training teams in offshore projects do not enough importance to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Insufficient allocation of equipment and coaches;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maritime training and physical training and lack of research result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need to increase contact with teams in physical fitness led projects; Promote excellent team cases in maritime sports events; Set up physical fitness test before competitions; Support researchers to study for offshore projects.
Key Words: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Sea sports events; Teenagers;Special physical fitness
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是我國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競技體育海上項目專業(yè)隊在我國沿海發(fā)達城市已經(jīng)開展較為成熟并在遼寧、浙江和福建等地已設有相當數(shù)量的市級海上項目專業(yè)隊。海洋體育的發(fā)展在部分沿海省份初具規(guī)模[2]。沿海城市具備先天的自然優(yōu)勢,擁有可訓練的海域。帆船和沖浪項目為我國主要開展的兩個海上項目。帆船項目在我國已開展數(shù)十年,先后培養(yǎng)出了殷劍、徐莉佳兩名奧運會冠軍,這是我國競技體育培養(yǎng)模式在此項目上成果體現(xiàn)。沖浪項目屬于新興項目,2020年東京奧運會被作為正式比賽項目。海南是聚集我國沖浪愛好者最多的地方。盡管海南省沖浪項目競技水平在我國處于龍頭地位,但我國沖浪項目競技水平和世界領先水平還具有較大差距。
目前,全運會和部分省份的省運會上設置了帆船和沖浪兩個海上項目比賽,十四屆全運會帆船項目共設置17個小項,沖浪項目共設2個小項。帆船和沖浪全國錦標賽和冠軍賽已經(jīng)為年度競賽計劃中的常設比賽,大型綜合性賽事海上項目比賽因場地原因,比賽往往在非東道主地舉辦。濰坊、寧波、海口、青島、萬寧、北海等地方為主要比賽地。本研究將主要以這兩個項目為主,對海上項目青少年專業(yè)隊體能訓練開展情況現(xiàn)狀進行分析,為海上項目青少年后備體育人才培養(yǎng)過程提出可實施的對策。
1海上項目青少年專業(yè)隊訓練特征
1.1訓練場地特殊性
海上項目帆船帆板和沖浪對訓練場地要求較高,往往訓練駐地位于海邊,便于運動員上下水訓練。沖浪和帆船項目的成績決定因素較為復雜[3]。海上項目需選擇安全海域,不存在礁石,風力條件、水流特征、天氣溫度、沙灘環(huán)境都需達到相應要求,岸上需有相應配套訓練設施,如碼頭、器材停放區(qū)、器材沖洗區(qū)等。因此,海上項目對于訓練場地要求較高,硬件設置要求完善,相關地市若開展此項目,需建設訓練使用的碼頭,停放器材的船庫。開展此項目對于隊伍的經(jīng)費支出有較高門檻。同時器材不斷更新,就開展海上項目的地市而言存在較大經(jīng)費壓力。目前,國內(nèi)沿海省級、副省級城市和部分發(fā)達城市組建了海上項目市級隊伍。
1.2海上項目中的器材運用
訓練比賽器材管理工作是海上項目運動隊重要工作之一,包括器材采購、器材保養(yǎng)、器材維修以及器材報廢等。海上運動項目中,往往是運動員在海上操控駕馭器材,例如帆船項目運動員操控不同級別的船體(單人艇、雙人艇以及大帆船等),帆板和從沖浪項目則是操控板體,不同的海上項目展現(xiàn)的是完全不同的技術動作。運動員在海上通過操控舵和帆控制船行駛的方向和速度。器材運用是海上項目與傳統(tǒng)項目不同之處,因此海上項目的體能訓練設計有其特殊性。隨著項目不斷的發(fā)展,帆船帆板項目正式比賽所使用器材也在逐漸發(fā)生變化,有些船型被淘汰,而有些船型加入該項目。目前項目的總體發(fā)展趨勢為船速越來越快,比賽觀賞性越來越高。器材的變化,對于運動員體能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
1.3青少年后備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個體差異
不同社會階段有不同的體育發(fā)展政策帶動青少體育發(fā)展[3]。由于青少年運動員身體骨骼和肌肉發(fā)育不同,也使得其展現(xiàn)的體能素質不同[4],在訓練后身體恢復快慢也不同,不同的運動員體現(xiàn)出個體性差異,不合理的訓練計劃會影響運動員培養(yǎng),因此訓練計劃制定需體現(xiàn)個體特征,結合運動員身體發(fā)育情況施加不同大小的訓練負荷。積極探索運動規(guī)律,提高培養(yǎng)運動員的成材率[5]。
2海上項目青少年專業(yè)隊體能訓練現(xiàn)狀
2.1對于體能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大部分海上項目的專業(yè)隊伍中,對于體能訓練的重視程度存在不足。海上項目中,帆船和沖浪為技術主導類項目,帆板項目雖也為技術主導類項目,但對于體能的要求逐漸增高。目前海上項目青少年隊伍的訓練計劃完全由主教練制定,體能訓練的時間占比較少,教練員往往將全部精力集中于海上訓練,而對體能訓練的設計比重較少。運動員沒有足夠體能做支撐,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專項技術的發(fā)揮。尤其是在大風天氣或長距離比賽輪,沒有足夠的體能支撐將會很大程度上決定運動員比賽成績?,F(xiàn)階段,大部分海上項目專業(yè)隊沒有設置系統(tǒng)的體能訓練課,未通過體能訓練增加運動員海上技戰(zhàn)術執(zhí)行力。
2.2體能器材和體能教練配置不足
海上項目往往把器材經(jīng)費利用在比賽和訓練器材上,而疏忽了體能器材的購置,未配備相應數(shù)量的體能器材。隊伍人員配置中,主教練、助理教練和工作人員為常設配置,而很少的隊伍中配有體能教練。省級海上項目專業(yè)隊伍中有體能教練但數(shù)量不足。而在市級海上項目專業(yè)隊伍中,極少數(shù)的隊伍中配備體能教練。體能教練需與專項技術教練保持密切的溝通,通過在海上訓練暴露出的問題調整改進體能訓練計劃。
2.3海上訓練與體能訓練沖突
海上項目專項訓練需結合自然天氣條件,惡劣自然天氣現(xiàn)象、氣溫過低等自然條件運動員都無法下水訓練。教練員會根據(jù)自然天氣情況,并綜合安全因素決定當天是否下水訓練。運動隊往往會在無法下水時,穿插進行體能訓練。如何協(xié)調好海上訓練時間和體能訓練時間成為運動隊面臨的重要問題。只有在海上訓練時間和體能訓練時間規(guī)律進行的前提下,運動員才會在技術水平上有明顯的提升。海上訓練時間和體能訓練時間需要主教練統(tǒng)籌協(xié)調好。
2.4專項體能訓練研究成果欠缺
競技體育發(fā)展和體育科學理論研究是相互促進的關系[7]。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帆船帆板和沖浪項目的專項體能研究較少,尤其是一些體能素質水平量化指標的研究。海上項目在完全開放的海域進行訓練,自然天氣為項目的重要影響因素,海上項目對于運動員的體能要求較為特殊。海上項目,運動員的技術動作表現(xiàn)往往是和器材結合在一起,運動員與船體或板體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技術動作,海面上對于運動員的綜合力量素質較為特殊,對身體一些小肌肉群素質要求較高。力量素質是運動員綜合素質的重要內(nèi)容[8]。目前關于海上運動體能訓練的研究成果較少,海上項目教練員和運動員缺少可以參考學習的研究成果。項目協(xié)會關于海上項目體能訓練課程培訓也較少,教練員對于體能訓練的方法掌握不夠。
3海上項目青少年專業(yè)隊開展體能訓練的對策
3.1增加與體能主導類項目隊伍業(yè)務交流
海上項目被認為是技術主導類項目。隨著項目的發(fā)展,對運動員體能要求逐步提高。游泳、田徑、自行車、賽艇等項目以體能為主,體能主導類項目隊往往制定有專業(yè)的體能訓練計劃,對于體能訓練的各個階段有著精準把握。海上項目增加與體能主導類項目隊伍交流,通過借鑒學習提高海上運動員體能素質的養(yǎng)成。
3.2推廣海上項目優(yōu)秀隊伍體能訓練案例
國外海上項目發(fā)展已經(jīng)成熟,英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家出現(xiàn)很多頂尖高水平運動員,鼓勵國內(nèi)教練員和運動員學習頂尖運動培養(yǎng)過程案例以及隊伍訓練經(jīng)驗,可避免運動員培養(yǎng)過程中的彎路徑。從運動員選材、身體素質指標、技戰(zhàn)術培養(yǎng)等方面參考學習優(yōu)秀案例,在隊伍體能訓練方面學習先進經(jīng)驗,這樣會進一步增加隊伍人才輸送成功率。
3.3部分賽事賽前設置體能達標測試
對于體能訓練重視程度不足問題,可采取賽前組織體能達標測試。評價運動員體能素質的指標多樣,包含身體形態(tài)指標、生理機能指標和身體素質指標等[9]。在海上項目比賽前,組織參賽運動員參加體能測試,選取3-5項測試指標,測試涉及運動員的有氧耐力水平、核心力量、上肢力量等方面。依照參賽運動員的年齡和性別,制定不同標準的成績分數(shù)對照表。根據(jù)體能測試結果決定其是否具備參賽資格。體能測試目的在于淘汰體能較差運動員,制定最基本的體能達標線。通過設置賽前體能達標測試,提高運動隊對運動員的體能素質要求,加強運動員功能性體能訓練[10]。
3.4鼓勵科研人員開展海上專項體能訓練研究
對于海上項目專項體能訓練研究較少,后期項目協(xié)會和職能管理部門需鼓勵相關專業(yè)體育院校和科學研究所人員深入海上項目運動隊觀看訓練和比賽,利用先進的科學儀器采集訓練過程,通過運用多種研究方法為專業(yè)隊伍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jù),科技助力競技體育的發(fā)展[11]。定期組織相關學術研討會,關于海上項目專項體能訓練進行學術討論,學習先進的體育科研成果[12]。項目協(xié)會可定期組織專項體能訓練培訓班,邀請體能訓練專家通過授課或實戰(zhàn)模擬訓練的方式,提高教練員的體能訓練水平。
4結語
運動員與項目器材為一體呈現(xiàn)運動技術表現(xiàn)、在海域上進行訓練比賽、項目與大自然進行互動交流,這些特征形成了海上項目的獨特性。本研究根據(jù)現(xiàn)階段海上項目體能訓練開展現(xiàn)狀,提出相應對策。海上項目體能訓練開展需結合專項特征進行設計和實施。海上運動項目發(fā)展較快,項目所設小項和級別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海上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也應與時俱進,不斷調整體育人才培養(yǎng)理念,精心設計體能訓練環(huán)節(jié),提高成材率,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運動員。
參考文獻
[1]孫克誠,李贊.結構優(yōu)化: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生態(tài)化轉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9):22-29.
[2]凌平,劉金利,李雪飛.對我國海洋體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3):16-22.
[3]馬勇,陳昊強,劉林,等.競技短板沖浪運動項目成績影響因素的綜合評價體系構建與實證[J].體育科學,2023,43(5):60-70.
[4]Sharon Ann Plowman.兒童青少年骨骼肌相關體適能測試的十大研究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12):55-67.
[5]田慧,王敏,亓順紅,李娟,田野.歐洲優(yōu)秀足球后備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啟示[J].體育科學,2020,40(6):16-23,48.
[6]劉瓴,鮑克,舒新蕓.青少年帆船運動員的專項耐力訓練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10):247-250.
[7]張莉清,劉大慶.近5年我國運動訓練學若干熱點問題的研究[J].體育科學,2016,36(5):71-77.
[8]趙云宏.對青少年男子全能運動員力量訓練模式的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5):693-695.
[9]任弘,楊昊,安林彬,等.我國青少年越野滑雪運動員體能現(xiàn)狀及選材指標篩選[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7):43-52.
[10]李贊,趙慧敏,常宇偉.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內(nèi)涵旨向、結構功能及本質屬性厘清[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9,34(3):227-231.
[11]曾洪濤,楊遠華,欒麗霞.科技助力體育的時代背景、現(xiàn)實困境、治理路徑與政策紓解[A].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專題報告(體育工程分會)[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23:3.
[12]關朝陽,馮文杰.我國體育科研成果評價政策研究——基于NVIVO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專題報告(體育社會科學分會)[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