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節(jié),打招呼要用“儂好”,吃飯要吃排骨年糕,聽歌要聽《偷心》,散步要去黃河路?!斗被ā芬讶怀闪水斚聵O為熱門的文化現(xiàn)象。故事雖已落幕,但無論是流光溢彩的滬上風(fēng)光、縈繞耳邊的懷舊金曲、愛而不得的飲食男女,還是山河歲月中的江湖往事與浮沉人生,都成了你我2024開年的共同記憶。
曾經(jīng)擔(dān)任黃浦區(qū)委宣傳部部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時候,我天天從黃河路上走,沿著上街沿就從黃河路走到前面的云南路,再往前走就是乍浦路。20世紀80年代末的乍浦路還只是一條排檔街,而云南路是檔次略高一些的小吃街,黃河路則是一整條美食街,如今我們電影中看到的街景就還原了當年美食街的街景。
短短一條黃河路從南京西路這一頭起步走到另一頭的新閘路,755米的路程到處都是霓虹燈,宛如香港的尖沙咀。雖然如今只剩二三十家餐飲店,看起來落寞了不少,但鼎盛時期有近百家餐飲店盤踞于此,聚集了來天華、阿毛燉品、梅園村、小南國、金富貴、大富貴、金八仙等一眾餐飲名店,“椒鹽大王蛇”“火焰冰激凌”都是當時最火爆的美食。
許是為了趕上這波流量,至真園的原型苔圣園推出了“繁花套餐”,然而真正值得人們打卡的還得是黃河路邊上一路漲價到25元一客的排骨年糕。從曾經(jīng)西藏南路的地下室搬到了后來的云南路小吃街,“鮮得來”的排骨年糕一直是老上海的口碑之選?!斗被ā凡コ鲋?,黃河路周遭連夜出現(xiàn)了5家排骨年糕,個個號稱自己是“老上海排骨年糕”,賣茶葉蛋的、賣周黑鴨的、開饅頭店的通通賣起了排骨年糕。什么叫“一把火燒紅了一條街”,《繁花》就是這個冬天里的“一把火”。
劇中“爺叔”的扮演者是同樣令人敬重的年屆90歲的游本昌老師,來自上海戲劇學(xué)院,也是我曾經(jīng)任教的立信會計金融學(xué)院的校友,由他飾演的“濟公”一角已然成為中國影視劇中的經(jīng)典角色而深入人心?!斗被ā分?,他深情凝視阿寶的三幕默戲尤為雋永:一場是在紅幫裁縫店里看著阿寶披上行頭變成寶總,仿若看到了曾經(jīng)意氣風(fēng)發(fā)的自己;一場是在路燈下望著阿寶賺到了第一桶金;一場是最后站在人群之中告別寶總。他為角色精心揣摩并賦予的靈魂來自上海20世紀90年代,而滬語版更好地融入了這份時代精神,更值得一看。
果然,滬語版《繁花》一經(jīng)播放,即刻點燃了觀眾的觀影熱情,對此我認為是“貌似毫無征兆,實則由來已久”。
早在此之前,我們就為之進行了大量鋪墊。滬語電影《愛情神話》、滬語舞臺劇《長恨歌》、滬語話劇《雷雨》都是上映多時并使觀眾耳熟能詳?shù)臏Z文藝作品,此后上海的文藝工作者們又創(chuàng)造了滬劇《飛躍七號橋》《敦煌女兒》和滑稽戲《蒸蒸日上》等作品。因此“由來已久”可謂名副其實、精彩紛呈。如今在上海乍浦路街頭,陳可辛導(dǎo)演的電影《醬園弄》正在籌拍,又將誕生一部展現(xiàn)海派文化的影視作品。
為何魔都擁有這樣的魔力,能夠誕生出眾多的文藝作品?皆因無處不在的海派文化,就是文藝作品的靈感來源。
在“中國·最美的書”對20年來的數(shù)據(jù)回顧中(2003—2023年),上海市的獲獎作品數(shù)量始終名列前茅。在上海的三位茅盾文學(xué)獎得主的作品之中,王安憶的《長恨歌》講述了上海從20世紀40—90年代的滄海桑田;我們?nèi)缃袷熘慕鹩畛卫蠋煹摹斗被ā愤\用阿寶、滬生和小毛這貫穿首尾的三個主要人物講述了上海1960年到“文革”尾聲、1980年到新世紀初的兩段特殊歷史時期的故事,電視版則巧妙地將這部時代畫卷融合為一位男主人公的經(jīng)歷;孫甘露的《千里江山圖》講述的正是9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世紀30年代發(fā)生在上海的紅色故事。
在孫甘露撰稿之前,他曾坐在龍華烈士陵園不停翻閱黨史文獻和烈士事跡,與黨史、城市史專家交流、討教,直至將所有的故事研讀完畢后,方寫就了這篇長篇小說。雖說是小說,但非虛構(gòu),故事根植于真實的地理環(huán)境,有血有肉甚至可以說是報告文學(xué)。小說的附錄是“一封沒有署名的信”,也是我非常喜歡這部小說的部分:“我們并不指望在另一個世界重聚,我們摯愛的只有我們曾經(jīng)所在的地方,即使將來沒有人記得我們,這也是我們唯一愿意為之付出一切的地方……”因此,在我曾為其撰寫的書評及書籍印售時的腰封上都寫著“別忘了:魔都的今天如何而來?請記得:明天的朝霞里還有吟誦者美麗的面龐!”這么一段話。
海派文化底蘊深厚,值得挖掘的資源還有許多。除了要對魯迅等著名作家、名人的故居、歷史、文化進行挖掘,當代的文化傳播途徑也頗具海派特色。例如,在如今的靜安公園門口,街頭藝人持證輪番上崗表演已有20年的歷史了。市民們曾經(jīng)不懂,為什么允許鬧市公園存在街頭藝人?我曾這么回答:“街頭藝人是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標識,是上海與國際接軌的標志之一?!边@里的街頭藝人并非傳統(tǒng)概念中的街頭賣藝,在持證上崗的街頭藝人中不僅有著街頭藝術(shù)家、退休人士,還有好多高學(xué)歷的在校大學(xué)生,他們用表演收獲觀眾贊賞的目光,同時也融入成為靜安公園本土的一分子。
將海派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關(guān)鍵還在于:是否擁有“全國前三”的人才。在全國現(xiàn)有348個地方戲曲劇種中,海派文化獨樹一幟。這里不僅有著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海國際藝術(shù)節(jié)等國際性三大節(jié),還有專門籌辦的小劇場戲劇節(jié)見證并救活了迥巴藏戲等一眾古老戲曲。如今上海力爭在舶來戲劇藝術(shù)中做到歌劇、芭蕾舞、交響樂最強,還要在國內(nèi)本土戲劇藝術(shù)中做到京昆滬越淮評彈最強,將全國性的人才聚集于此。
除了戲劇,海派文化還體現(xiàn)在上海的吃住行游購娛之中。在上海,不僅全國各地,全世界各地的美食都能吃到,墨西哥仙人掌、巴西烤肉、懷石料理……世界美食與中國美食互相交匯在上海的美食文化之中?!斗被ā分械膶毧傞L租的套房也就是和平飯店的英國套房,一晚價格雖令人咋舌,但旅客趨之若鶩。當然在上海的住宿除了高端如印英中美法意西日德九國套房,也有著諸多如新農(nóng)村民宿、石庫門酒店等選擇。例如武康大樓等鄔達克留給上海的近70幢優(yōu)秀歷史建筑,代表著20世紀30年代世界建筑設(shè)計和施工技術(shù)的一流水平的外灘建筑群等,都是上海不輸紐約、倫敦、巴黎、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的底氣。海派文化歸根結(jié)底的特質(zhì)是三個關(guān)鍵詞——“開放、創(chuàng)新、包容”。這三個關(guān)鍵詞來自習(xí)近平主席在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發(fā)表的題為《共建創(chuàng)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jīng)濟》的主旨演講。這就是城市品格,就是海派文化的特征。
最近,已經(jīng)近百歲高齡的海派畫家陳家泠正在巴黎的科德利??臻g開啟個人作品的法國首展,他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靈動、詩意,融合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藝術(shù)元素。在他為上海大學(xué)進行的一次演講中,也曾談起“什么叫海派文化”,他說:“海派文化是不中不西,不是個東西,但是個好東西?!?/p>
海派文化有一個得名、污名、正名、揚名的過程。如今我們所見到的海派文化是融合的、包容的、開放的、創(chuàng)新的,是永遠沒有閉環(huán)的,是面向全球的最好的“好東西”,而我們都要為上海給出“一個喜歡上海的理由”。借用一句話:“我們要‘興風(fēng)作浪’,我們要在新文化、新使命、新征程中建立我們的新海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