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墩金
摘要:從新時代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特點出發(fā),重點探討技術性手段對火災事故調查的支撐作用,并結合法律法規(guī)體系的完善、人才的培養(yǎng),探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具體策略,以期為各級消防隊伍的建設和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新時代;火災事故調查;視頻分析技術;互聯(lián)網技術
新時代背景下,建筑物的層高越來越高、生產生活領域電網密集,火災發(fā)生的原因日趨復雜化和多樣化。與此同時,公眾對于公共事件的關注度和維權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這使得對火災發(fā)生的原因進行充分調查顯得尤為重要?;馂氖鹿收{查不僅是火災防控的先導性和基礎性工作,更是提升消防救援隊伍戰(zhàn)斗力、凝聚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此外,它還是推動我國新材料、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技術支撐。因此,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火災事故調查工作至關重要[1]。
1 改革轉隸后火災事故調查的現(xiàn)狀分析
火災事故調查屬于多頭牽動的工作,既有復雜的技術和經濟的問題,又涉及法律和政治的問題。改制轉隸之后,消防救援隊伍在火災調查當中的作用明顯提升。消防救援人員開展火災調查,需要發(fā)揮骨干作用,進行專業(yè)人才的儲備,成立火災調查技術中心,建立專家工作室,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手段和技術手段開展事故調查,提高調查水平。但是,當前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尚存在與時代發(fā)展不相適應的方面,例如,調查鑒定的經費較少、調查能力和技術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基層法律法規(guī)制度尚不夠詳盡和完善、火災事故調查率偏低、程序不夠健全、案卷質量參差不齊等一系列的問題。
2 新時代火災事故調查工作存在的問題
火災事故的影響因素眾多,通過技術性手段進行分析和探尋,對于證據(jù)的提取至關重要。提升火災物證鑒定的實際效果,是目前火災事故調查的主要思路,但是這種工作在實際開展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應用鑒定結論進行排除認定,面臨著說服力不足的挑戰(zhàn)。當前公眾對于火災事故調查的關注度日益提升,法治意識和維權意識也顯著增強。單純依賴排除認定法可能難以充分展現(xiàn)其合理性和科學性,也難以經受認真推敲。為了確保火災原因認定的準確性和公正性,需要采取更為嚴謹、科學的技術手段,以得出更加合理、可信的結論。同時,對于鑒定結論中存在的疑點和模糊地帶,需要加強技術解釋和說明,減少“原因不明”的認定結論,從而充分發(fā)揮物證鑒定技術的優(yōu)勢,提升鑒定結論的說服力,讓群眾真正滿意。
二是鑒定意見的公信力在當前環(huán)境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質疑。當前,消防物證鑒定中心接受的認證渠道通常只限于公安機關、消防救援機構、人民法院和檢察院。而目前社會層面的研究所在火災科研調查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所出具的高科技火災鑒定科研成果往往已經領先于消防物證鑒定中心出具的結果。這就體現(xiàn)出了當前消防物證鑒定中心成果轉化的延遲,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司法鑒定的公信力。
三是火災調查對于物證技術鑒定結果過度依賴。鑒定意見雖然是證據(jù)鏈條中重要的一環(huán),但并非唯一且絕對的依據(jù),且鑒定結果也需要有專家的認定才能夠行使有效作用。然而,當前火災調查員的專業(yè)能力和技術水平尚存在提升的空間,有時無法完全適應當前火災物證技術鑒定的發(fā)展趨勢。這導致鑒定結果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如解釋不夠全面、結論存在誤差等。
3 新時代火災物證鑒定技術的發(fā)展方向
3.1? 基于物聯(lián)網技術支持的火災事故調查
物聯(lián)網技術通過集成射頻傳感設備及其他傳輸技術,構建了一個智能感知層,該感知層被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生產的各類設備中。在這一機制下,系統(tǒng)能夠在火災發(fā)生前就基于收集到的周邊溫度、環(huán)境濕度、人為活動等諸多信號進行預判,并自動將相關安全設備調至預警狀態(tài)。通過物聯(lián)網技術的應用,不僅構建了一個綜合信息數(shù)據(jù)收集平臺,還集成了高效的數(shù)據(jù)研判平臺,最終形成全面而細致的分析報告,對于火災預防以及火災發(fā)生后的事故調查都能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例如,2023年12月26日23時46分,天津市和平區(qū)一咖啡館起火,在此次警情中二樓樓道內的公共火災單點報警裝置功不可沒。由于起火點煙霧較大,蔓延到二樓樓道,高濃度的煙霧顆粒使火災單點煙感報警裝置確認發(fā)生火情,并啟動蜂鳴器報警,二樓住戶聽到警報后立即撥打119進行報警,避免了火情造成更嚴重的后果,也幫助火災事故調查人員確定了火情位置[2]。
3.2? 視頻分析技術在火災事故調查中的應用
在火災事故調查中,事故地點的視頻監(jiān)控可為確定起火點的位置以及起火的具體時間提供有力依據(jù)。同時,利用視頻分析技術不僅能定位起火點的大致區(qū)域,還能進一步精準確定起火的具體部位[3]。尤其是對于一些無法準確判斷起火部位的夜間火災,通過視頻圖像處理技術,沿著火和煙氣蔓延的方向與移動路徑,可以對起火點的最終位置進行標記。這種技術結合現(xiàn)場勘查,極大地提高了火災事故中起火點定位的精準性。
在一些夜間視頻監(jiān)測的畫面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視頻當中的光斑會越來越亮、越來越長,并且一些視頻可以看到有濃煙冒出,這些畫面都可以幫助鑒定人員判斷起火的最終位置、火勢蔓延的距離、起火的原因。通過提取火焰的形狀、顏色、紋理等特征,結合火焰的運動軌跡和其他環(huán)境因素,可以確定火災的發(fā)生位置、火勢大小以及火源類型等關鍵信息。根據(jù)火災視頻圖像中的光照強度和光線傳播的規(guī)律,結合場景中的遮擋物和光線反射等因素,可以推斷出火源的位置和火勢擴散的路徑。視頻分析技術還可以應用于火災事故的原因分析,結合火災視頻中的圖像和場景信息,通過邏輯推理和因果關系分析,可以排除一些常見的起火原因,如高壓電打火等[4]。特別是在大型火災現(xiàn)場,由于環(huán)境復雜、火勢猛烈,直接觀察往往難以獲得準確信息,但是通過視頻監(jiān)控對起火點周圍的建筑物、高壓線等相對位置進行確認,可以捕捉到起火亮光,推測跳閘時間,分析起火原因,排除一些干擾因素,最終精準定位起火的具體原因。
鑒于視頻分析技術在火災事故調查中的關鍵作用,調查人員在火災事故發(fā)生后,必須迅速且堅定地依據(jù)《火災事故調查規(guī)定》,第一時間調取并保存相關監(jiān)控視頻作為關鍵證據(jù)。在分析監(jiān)控視頻過程中,調查人員需秉持著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證據(jù)鏈思維,依托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基于燃燒學知識進行充分分析。
3.3? 火災痕跡應用分析技術
常見的火災現(xiàn)場痕跡包括煙熏痕跡、倒塌痕跡、玻璃破裂痕跡、金屬變色痕跡、木材燃燒痕跡以及液體燃燒痕跡等。不同的火災痕跡類型及其特征,展示了火災的演變過程,對于進行全面的事故調查具有重要價值。火災現(xiàn)場痕跡的及時提取對于火災調查非常重要,有效保存和提取火災現(xiàn)場痕跡可以幫助調查人員確定火災的起因和損害范圍,并為火災原因的判定提供有力證據(jù)[5]。
在火災現(xiàn)場提取痕跡的前提是確?;馂默F(xiàn)場得到妥善保護,設立警戒線,嚴格限制非專業(yè)人員進入警戒區(qū)域,以免破壞潛在證據(jù)?,F(xiàn)場的痕跡、損壞情況和火源位置可以通過照片和視頻來記錄。物證專家需要仔細搜索并采集可能存在的痕跡,如可燃物殘留、火焰痕跡、燃燒痕跡等,采集的痕跡必須妥善封存,以避免進一步污染或損壞。通過化學分析技術,可以檢測可燃物的殘留物、氣體產物等。如高效液相檢測技術、熒光檢測技術、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可以檢測出可能存在的加速劑和可燃氣體。熱成像儀可以記錄火災現(xiàn)場的熱輻射圖像,反映不同物體的熱量分布情況,有助于確定火源和火勢的發(fā)展路徑。通過使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能夠快速精確地獲取火災現(xiàn)場的幾何信息,包括燒毀房屋的結構和布局。利用數(shù)字技術、電腦硬盤、攝像監(jiān)控記錄等可以通過數(shù)字取證技術提取和分析火災現(xiàn)場痕跡,從而為火災案件調查提供更有力的證據(jù)支持。
3.4? 基于Bow Tie方法的分析技術
Bow Tie方法是一種基于三角模型衍生出來的風險分析方法,目前被廣泛應用在油氣工程海事管理的風險審計和風險管理當中,將其拓展應用到火災事故調查上,尤其是加油站、油氣公司等大型化工企業(yè)的爆炸事故調查上,具備顯著的適用性。Bow Tie方法通過模型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造成火災爆炸事故的威脅原因、升級因素、干擾因素、屏障因素,進而形成一套具象式的邏輯圖形,能夠更加直接地對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和可能導致的一系列后果進行展示,內容直觀完整,即使非專業(yè)人士也能通過圖形了解事故的原因。Bow Tie方法的具體步驟在于識別需要具體分析的事故事件作為模型的“頂上事件”,對其原因要素進行羅列,并對模型導致的后果進行展示。將Bow Tie方法應用在火災爆炸事故調查當中,就需要羅列爆炸火災地點是否在選址設計等方面存在前期安全隱患、觸發(fā)火災風險的具體原因包括哪些。例如,油氣的產生、積累、明火控制的情況,泄漏、中毒、現(xiàn)場失控情況。指出人員因素和非人員因素,對于事故內容進行拆解。
4 構建新時代火災事故調查新體系的思考
火災事故調查作為一門重要的法庭科學,在新時代建設的背景下,展現(xiàn)出了向一專多能融合發(fā)展的趨勢。為了進一步提升火災事故調查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未來還需要加強火災調查智庫的建設,提供更加完善的調查目錄模型、豐富專家咨詢制度,使科學調查成為火災事故調查的主力。
4.1? 強化組織領導職能,明確法律邊界
在火災事故調查領域,應當努力構建更加完善的協(xié)同作業(yè)體制,建立健全平臺化管理體系,加快部門間的辦案協(xié)作,進而提升消防機構事故調查的主導權。建立更加完善的火災事故調查保障機制,充分利用公安刑事偵查、技術偵查等部門的辦案經驗和技術力量,借助派出所熟悉轄區(qū)情況、警員眾多的優(yōu)勢,進行更加精準的事故調查。提高放火嫌疑案原因認定的高效性和準確性,對涉案嫌疑人的罪行認定、性質認定、證據(jù)采信、法律適用等作出有效的聯(lián)動管理。
4.2? 加強火災事故調查人才培養(yǎng)
火災事故調查專業(yè)技術的應用需要高素質的調查人員來執(zhí)行,因此,消防管理部門和相關聯(lián)動部門需要加強火調專業(yè)與隊伍的建設,從高校的專業(yè)設置入手,強化火調科技與火調業(yè)務的有效融合,提升火調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和實戰(zhàn)能力。既可以在高校內部設置相關契合當前火災實際發(fā)展情況的專業(yè),也可以成立消防系統(tǒng)內部的火災調查員培訓基地,可以進行社會化辦學,在基礎好的總隊建立國家層面的培訓基地,開展勝任力和熟練度的模型測試,通過模擬平臺提高火調人員的調查詢問能力、現(xiàn)場勘驗能力、物證移交、部門協(xié)作、法律文書撰寫等方面的專業(yè)水平,推動火災調查準入制和職業(yè)化發(fā)展,建立更加完善的系統(tǒng)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逐級施訓,總隊帶支隊、支隊帶大隊,專家?guī)Ч歉?、骨干帶能手,自上而下建立階梯式人才庫。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加強和改進火災事故調查工作,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體系,切實解決火災事故調查當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問題。這包括完善消防技術標準,優(yōu)化火災防控體制,精準預判火災風險,進行更加全面的事故原因調查和事故責任認定,推動消防工作向科學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發(fā)展,尤其是重視利用一系列的現(xiàn)場痕跡、物聯(lián)網技術、數(shù)學模型分析等科學手段,突破對于火災物證技術的依賴,建立更加完善的證據(jù)鏈條,從而增強調查結論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參考文獻
[1]黎廣賓,安華明.基于Bowtie方法的加油站事故分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4,43(1):12-18.
[2]和平消防.【媒體聚焦】都市報道60分:咖啡館電暖器插座短路起火 二樓火災單點煙感報警裝置功不可沒[EB/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I5MzYyNA==&mid=2652425312&idx=1&sn=47ff7bb30d0033d7cf9f8c9acefeb4e4&chksm=bcd1cbb78ba642a1a8fe07d2e7f17caf9532a7f7ed1ff0b5880861b05cce4adc4a43059470b0&scene=27
[3]趙暉.基于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的火災復核案件特點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3,42(11):1588-1592.
[4]安外爾·哈力克.視頻分析技術在火災事故調查中的應用研究[J].今日消防,2023,8(10):104-106.
[5]趙淑楓.危險化學品火災爆炸事故調查分析與安全監(jiān)管[J].化工管理,2023(30):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