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駱駝祥子》是老舍先生真實反映當時社會現狀的一部作品,寫于軍閥混戰(zhàn)之際,當時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舊思想交替更新,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的舊北京,軍閥混戰(zhàn),社會動蕩,社會底層人民苦不堪言,即使勤勤懇懇勞作也不能夠擁有豐衣足食的生活。在這種動蕩的時代背景下,逐步將一個勤勞的底層人民逼迫為渾渾噩噩的行尸走肉。老舍先生通過不斷地觀察,積累素材,從而創(chuàng)造出了“祥子”這樣一個典型的形象。以往關于本書的探討,常常從文學的角度探究主人公祥子的形象,抑或是探討書中造成其他底層人物悲慘命運的原因,如虎妞、小福子等。與以往的評論不同,本文將運用藝術哲學的相關原理,從作品的藝術魅力、雙重語境以及審美意象三個角度進行研究,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探討《駱駝祥子》,同時為學界研究老舍先生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藝術哲學;《駱駝祥子》;藝術魅力;雙重語境;審美意象
【中圖分類號】I2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7-002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7.006
《駱駝祥子》通過描繪底層小人物的各種悲慘命運,緊緊圍繞主人公“祥子”這個人物形象,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生動刻畫了祥子起伏的悲慘命運與人生的坎坷——從一個健壯樸實的小伙子逐步變?yōu)樾惺呷?,從光明中漸入黑暗,一步步被黑暗所吞噬,向大家展示了當時黑暗與動蕩的社會畫卷。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封建社會,勤勞是不可能致富的,樸實的勞動人民最終得不到一個好的歸宿。因為當時的社會大背景是黑暗動蕩的——軍閥統(tǒng)治下社會黑暗,小人得意,黑暗是當時社會的常態(tài),底層人物遭受著極大的壓迫與剝削。這些小人得意揚揚,迫害著社會底層階級,用資本的手段統(tǒng)治著整個社會,讓底層人民不能夠溫飽,讓其不能翻身,把他們視為螻蟻,無情地壓迫其價值。在此大背景下,底層人物想要擁有相對體面的生活只是一種美好的奢望。
關于《駱駝祥子》的研究,在以往的學術研究歷史中,總會以分析“祥子”這個典型人物為主,進而去探究文章的內容與其表達的主題思想。但本文的研究重點并不在此,創(chuàng)新點在于結合相關文藝理論與文學的方法,從藝術哲學的角度分析《駱駝祥子》的藝術魅力,為其研究打開一個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藝術魅力:生命的體驗與感悟
《駱駝祥子》無疑是美的藝術作品,展現出的是美的價值,需要我們精心研究,美的藝術作品具有神秘性?!恶橊勏樽印分跃哂兄i一般的特性,并不是因為它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極為深刻的思想內容,抑或是晦澀的難以讓人讀懂,而在于作品本身所帶有的“魅力”。
正如阿多諾所說:“全是思想和預謀的作品缺少謎語,它們委實夠不上藝術?!盵1]一部偉大藝術作品的誕生,并不是寫作技巧的刻意堆砌。那么藝術作品的魅力到底蘊藏在哪里呢?這個問題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同時也是藝術具有神秘性的原因。古往今來,許多美學家孜孜不倦地探究藝術作品的魅力。房龍先生在《人類的藝術》一書中表明:“天才是精湛的技巧+別的什么東西?!畡e的什么東西何所指,我們一時還搞不清楚……但是有一點,我是非常清楚的,一旦我聽到或看到了什么,我就能馬上認出,那就是‘別的什么東西?!盵2]“別的什么東西”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但它同時也道出了藝術作品魅力的本質特征。藝術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深刻的藝術魅力,無形之中帶給人了“思想魅力”,它是作品本身表現出來的一種“別的什么東西”。
《駱駝祥子》也正是本身就具有“別的什么東西”,才具有永恒的思想價值和意義。那么,“別的東西”又是什么呢?那便是對生命的體驗和感悟?!恶橊勏樽印返臅鴮懀菍θ松洑v的描繪和敘述。在書中,作者通過對祥子悲慘命運的敘述,向我們展示了當時軍閥統(tǒng)治時期底層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耙荒?,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兩滴汗,不知道多少萬滴汗,才掙出那輛車。從風里雨里的咬牙,從飯里茶里的自苦,才賺出那輛車,那輛車是他的一切掙扎與困苦的總結果與報酬,像身經百戰(zhàn)的武士的一顆徽章?!盵3]從原文的描述中,可見祥子在當時擁有自己的一輛車是如何的艱難??v然如此,這車依舊如流星一般,稍縱即逝。屬于自己的車還未曾在自己的手中停留多久,不是最終被搶走,就是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賣掉了。一次次希望的破滅,現實的殘酷打擊,三起三落,使得祥子硬棒般的身體垮掉了,氣球般的癟了下去,駱駝般的祥子也變得又老又弱,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與勇氣,整日酗酒,不思進取。如此深刻的生命體驗,觸動了不同時代讀者的心靈,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共鳴,產生了屬于自身的感悟和體會。無論男女老少,都將受到心靈的震撼,同時也正是這種震撼,形成了《駱駝祥子》永恒的藝術魅力。
藝術家通過其作品給我們展示出來的那個“別的什么東西”,正是藝術哲學應該努力去通達的東西。房龍先生承認,關于這個東西究竟何所指,“一時還搞不清楚”[4]。經過個人的感悟和理解,“別的什么東西”通俗來說,就是對生活的體悟和感受。通過閱讀作品,使讀者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自身,結合當下的生活現狀,產生了跨時代的心靈共鳴。一部偉大的作品,必定要能夠體現人生的坎坷起伏,描繪出一個獨特而又深刻的人物價值命運,讓讀者能夠從中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感悟和啟發(fā)。每個人的生命經歷雖然都是從生最后歸于死,但都擁有著自己的人生,產生了獨一無二、屬于自己的人生價值和體驗,也正因為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體驗,在欣賞《駱駝祥子》這本書時,情不自禁地對底層人物的命運產生了相應的共鳴。雖沒有親身經歷,卻能深入體會到主人物的命運悲劇,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起伏或同情或贊賞或悲痛,最終得到意志上的錘煉和精神上的升華。
此外,一方面,讀者能打開新世界的大門,穿越回去,進入到祥子生活的年代,深切感受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另一方面還能夠學習老舍先生的寫作方法。
閱讀《駱駝祥子》這本書的過程,就是與老舍先生進行跨時代的對話交流,感受作者當時抒寫這部作品時的心靈感受。精神上進行對話和交流,觸動心靈,隔空對話,真正感受到“別的什么東西”。這是心靈的交融,是心與心的溝通,連接起了不同時代的讀者,共同欣賞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生命體驗與感悟是獨一無二的??v然都是從生到死的歷程與結果,看似有著相同的人生,但其成長的過程卻是不盡相同。平穩(wěn)中夾雜著波瀾,希望與絕望交織在一起,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打開一扇窗,每個人都能從作品人物的人生經歷聯想到自身的現狀,對自己的精神進行洗禮與錘煉。這就是藝術作品的永恒魅力,講述的雖然只是一個故事,卻能引起萬千眾人的共鳴,產生心靈上的震撼。相同的故事引起不同人的思考與情感體驗,不同中顯示出相似的人生本質,偉大的藝術作品總能夠達到其作用。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能使不同時代的人物產生相似的共鳴,并使作品流傳下去,產生歷久彌新的作用于價值。這就是作品的藝術魅力,展現真實的生命體驗和感悟,刻畫真實的人生,連接起作者與讀者的心靈。
二、雙重語境:理智與情感的交融
關于作品的雙重語境,是從藝術作品與現實世界的關系入手,探究作品的存在方式?,F實世界與藝術作品息息相關,兩者密不可分。
首先,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素材來源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體悟。作者通過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和記錄,發(fā)現常人所不易發(fā)現的東西,從而得到靈感,將其書寫到作品當中去。因此在作品中,總是能夠找到現實生活的痕跡,現實世界的內容總是會進入到作品當中,這就是藝術作品的“實事性存在”的含義。
其次,藝術作品來源于世界,卻又高于世界。藝術作品并不是對現實世界的完全真實記錄,它是對現實世界的再創(chuàng)造,進行合理的想象和虛擬,是高于現實的。
最后,現實世界的材料需要經過加工整理才能夠進入到藝術作品中。那么如何將這些材料加工整理呢?需要作者將這些材料合理地融入故事的敘事形式中。一部作品的真正內容就是“敘事形式”,即敘事所采用的“語調”。敘述語調有著雙重性——對象性語調和情感評價語調。對象性語調,即作品中的人物或事實自身的語調。[4]87 它是對現實生活的不帶有情感評價的敘述,理智地將一件事情記錄下來,將其轉化為文學語言,進而融入作品當中去。情感性語調,是夾雜著作者自身的情感和評價,或同情或憤懣或生氣,并不是對事實或情感的理智性敘述和描繪,帶有自己主觀意志的。在任何一部偉大的作品中,這兩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既有作者客觀的表達,也有作者自身的感受和體驗,包含著對作品中人物命運的評價和理解。這些我們都能從作品的字里行間中品味出來。
《駱駝祥子》中對祥子命運的陳述,一方面是理智的,向讀者娓娓道來其人物的命運悲??;另一方面,也包含著老舍先生對人物命運的同情。一開始的健壯高大,“他的身量與筋肉都發(fā)展到年歲前邊去;二十來的歲,他已經很大很高,雖然肢體好沒被歲月鑄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經像個成人了……扭頭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寬,多么威嚴……他確乎有點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盵3]6這是老舍筆下一開始健壯的祥子,像一棵樹屹立不倒。但是經過生活的折磨,他的病不允許他拉車來,也喪失了信用,“不知道何時何地會埋起他自己來,埋起這墮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會病胎里的產兒,個人主義的陌路鬼!”[3]237這句話不僅是作者自身發(fā)出的悲嘆,蘊含著深深的個人感情色彩,同時也是老舍先生對祥子本人的情感性評價,是作者個人對主人公的評價。當每一位讀者閱讀完這部藝術作品后,都將會體會到當時萬惡的軍閥主義,將一個活生生的人逼迫成為個人主義的陌路鬼,不由得內心發(fā)出巨大的慨嘆:何其悲哀!何其不幸!何其憤懣!
任何一部藝術作品都離不開對象性語調和情感評價語調。一部好的藝術作品,既存在作者的理智性敘述,又要包含其情感性描述,讓讀者能夠深入的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世界。老舍先生正是一位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家,在《駱駝祥子》中,對祥子三起三落的悲慘命運描寫中,將對象性語調與情感評價語調合理的融入一起。一方面,促使讀者能夠客觀的閱讀,獲得屬于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又能夠適當的帶領讀者,進入書中的世界,進入老舍先生所創(chuàng)造的獨一無二的藝術世界。
對象性語調與情感評價語調既是獨立的個體,又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一部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能合理地將兩者結合一起,很好的帶領讀者進入獨一無二的藝術世界。祥子的悲慘命運,既是老舍先生的理智描寫,同時也對其有著深深的同情和哀嘆,不由自主地包含著老舍先生本身的理解和評價。雖然“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位讀者閱讀這部作品時都會產生不同的見解,但對祥子本質的同情卻是一致的,都能體會到當時舊社會對底層民眾的逼迫和個人的局限性,這些共同造就了祥子這個獨特的悲慘意象。
任何偉大作品的抒寫,都是作者理智與情感的交融,個人的主觀性是存在的,但理智的客觀敘述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夾雜著理想與現實,既源于現實,卻又高于現實。存在理智的現實描述,更能夠引起讀者的精神震撼;情感性評價貫穿其中,加強了讀者對現實的理解與感悟,不由自主地進入書中描繪的理想世界,展現出當時社會的歷史畫卷,形形色色,恍若隔世,如夢一場。
三、審美意象:悲劇命運的刻畫
意象是中國美學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個概念,自古以來文人和評論家們都極為重視對意象的創(chuàng)造和分析,它是表達中國藝術哲學思想不可缺少的概念之一。正如近代美學家、畫家鄧一蟄所言:“畫家所寫者何?蓋寫其胸中所寓之意象耳?!盵5]朱光潛先生則翻譯了“審美意象”,將康德的想象力與中國傳統(tǒng)的美學意象結合起來,深刻闡釋了審美意象的深刻含義。審美意象存在于感性之中,“由象盡意”,最終凝合審美意象。海德格爾認為,通過意象,帶領存在著進入了澄澈明亮的境界,祛除了遮蔽的狀態(tài),從而得出了美是無蔽的狀態(tài)。
審美意象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一方面,審美意象是客觀的,是普遍的,本身根植于自己民族的生存情感中,每個民族有著不同的生存情感,其審美意象具有民族性和差異性,包含著自己民族的特色?!恶橊勏樽印返膭?chuàng)作根植于我國當時的時代背景,體現著中國當時的封建和落后,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時代背景。老舍通過一個小人物——人力車夫的命運變遷,以小見大,從而折射出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
另一方面,審美意象又具有世界性。當這個審美意象被創(chuàng)造出來后,本身具有真理的性質,真理是世界性的。每一個民族通過自我形象的觀照,在審美意象中獲得對自身的認識和了解,在世界文明中構造自己民族的獨特形象。祥子這個人力車夫是在老舍筆下構造的,是屬于中國特定時代的特定形象,但它也具有世界性,向世界文明展示中國當時的社會,豐富世界文明,在世界歷史長河中留下璀璨的文化之光。
審美意象與四個類型:優(yōu)美與崇高,喜劇與悲劇。在《駱駝祥子》這本書中,主要塑造了祥子這個悲劇形象,以及虎妞、小福子、二強子、老馬祖孫等人的悲劇命運。祥子作為社會地位較低的人力車夫,出身農家,沒有學識,從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到不甘失敗的心態(tài),最終到自甘墮落的結局,可謂是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人生。[6]他曾經也懷揣著夢想,滿心期待,終究還是被現實摧殘,走向了人生的末路?;㈡ひ驗殡y產而身亡,小福子最終選擇了自殺,這些都是作品中的悲劇意象,人物以悲劇結尾,走向了悲劇的命運。
悲劇意象以崇高為前提,人的自由受到了外部力量的束縛,難以掙脫,從而走向了毀滅。命運的殘酷,表現了現實與世界與人生價值之間的深刻割裂,將這種悲劇的形象毀滅給人看,產生一種快感,從而得到心靈上的巨大震撼。悲劇是心靈上的悲劇,不同于現實世界的真實悲劇,這種悲劇是一種力量,是人類性靈的最高力量。
老舍先生通過描繪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命運,一開始的積極樂觀,中途的不甘放棄,最后的走向陌路,自甘墮落。逐步將祥子毀滅給人看,造成心靈的震撼和沖擊,展現一種悲劇美。祥子這個悲劇意象,是對痛苦的自由欣賞,祥子為了自由而與現實進行不懈的搏斗和抵抗,但最終還是走向了失敗。老舍先生將這種巨大的痛苦展現在讀者面前,將祥子的夢想一步步毀滅給人看。正是這種摧毀夢想的無可奈何,加深了作品的悲劇力量,人類從失敗的斗爭了獲得自我肯定的力量,最終心靈得到凈化。悲劇雖令人感到痛苦,但痛苦的背后是深刻的人生體驗,展現的是逐漸殘破的靈魂,從大步向前的光明逐漸走向背影佝僂的黑暗,這雖然是書中的故事,卻也是軍閥混戰(zhàn)時期社會的真實寫照。
老舍先生用冷靜的筆觸,平淡地描繪出祥子這個底層人物的一生。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娓娓道出了祥子的悲慘。祥子的命運,是萬千底層人物命運悲劇的代表。悲劇是不具備色彩的,祥子的一生也是,黑暗病態(tài)的生活,給了他這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一次又一次致命的打擊,但是他抗爭過后選擇墮落,也是造成他人生悲劇的主要原因。[7]這部作品的題材雖然不宏大,但其中的悲劇意象卻塑造得非常成功。以小人物的悲劇命運為切入點,更能使大部分人產生共鳴感,增強共情能力,讓我們深刻體會到《駱駝祥子》的悲劇內涵。祥子、小福子、虎妞等角色悲劇意象的成功塑造,帶領人們進入社會普通底層人民群眾的世界當中,將現實的殘酷展現在讀者面前,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讀者看,從而產生內心的震撼與心靈的震撼!
四、結語
藝術哲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和分析藝術作品。這同時也是一種新的闡釋和研究角度?!恶橊勏樽印冯m然不是一部鴻篇巨著,卻短小精悍,將其與藝術哲學中的藝術魅力、雙重語境、審美意象結合起來,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加深對《駱駝祥子》小人物悲慘命運的分析。這部作品的整體格調就是悲劇性的,眾多悲劇意象組合在一起,營造了整體的氛圍,書寫出了較高境界的生存情感,深刻闡釋了對人生的體驗,從而達到了悲劇性的審美意味?!恶橊勏樽印吠ㄟ^圍繞祥子的悲劇性命運書寫,釋放了喚醒良知的力量,展示出存在于人生中的命運要素,命運是不可違抗的,悲劇總是會發(fā)生的,從而在悲劇的情感世界中獲得人生的真理,加深對生命的感悟和體會。《駱駝祥子》雖然短小,但通過小人物的悲劇意象表達了偉大的品格,生命的體驗與感悟、作者的理智與情感交融,同時還有人物悲慘命運的展現。這些生動的刻畫,勾勒出了當時的社會現狀,更引起了不同時代讀者心靈的共鳴。
參考文獻:
[1]阿多諾.美學理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14.
[2]房龍.人類的藝術[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9: 22-23.
[3]老舍.駱駝祥子[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4.
[4]王德峰.藝術哲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25.
[5]鄧以蟄.畫理探微[A]//鄧以蟄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224-225.
[6]何書宇.《駱駝祥子》繞不開的悲哀之“小人物”研究[J].文化學刊,2023,(01):88-91.
[7]董秀貞.試析《駱駝祥子》中的劉四[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1,(3):85-86.
作者簡介:
何蓉,女,河南周口人,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