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德財
摘要:新時代教育改革以培養(yǎng)人才全面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改革管理中,應當從實際需求出發(fā),提高體育教學水平。本文主要從課內外一體化概念入手,闡述了課內外一體化管理的意義,分析了當前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從增加資金投入,建設高水準體育設施,保證課內外體育教學活動的合理性,充分利用課外體育時間加快體育社團構建等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培養(yǎng)健康體魄。
關鍵詞:體育教學;課外內一體化;管理;改革
引言
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使大學體育教育改革受到公眾的關注。民辦高校在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中,要從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積極性出發(fā),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存在的弊端進行改革。課內外一體化兼顧了學生體育課內知識的學習與課外活動的參與,豐富了學生業(yè)余活動,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隨著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的推進,逐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觀念,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
一、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概念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當代青少年在身高、體重等指標上上升明顯,反映了經(jīng)濟發(fā)展帶來物質條件的提升。近年來高校體育成績測試時,廣大青少年在耐力、心肺指標、肌肉力量等整體身體素質上下降明顯,反映了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針對青少年身體素質不斷下滑的現(xiàn)狀,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所謂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就是課內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教學兩者結合的一種具體形式。相比傳統(tǒng)體育教學課內與課外相脫節(jié)的問題,課內外一體化兼顧了學生的體育教學,又將學生的業(yè)余體育鍛煉納入到體育教學中,豐富學生的體育運動類型,增加學生業(yè)余時間的體育鍛煉時間,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培養(yǎng)具有健康體魄的現(xiàn)代高素質人才[1]。
二、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課外內一體化管理意義
(一)推動體育教學改革
體育教學一直被教育界所忽視,除了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思想影響,也與我們對于人才的片面要求有關。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生活追求也更為豐富,體育運動能夠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提高生活幸福感。民辦高校在體育教學中,應當積極發(fā)揮自身辦學優(yōu)勢,開展適應當代社會發(fā)展的體育教學改革。傳統(tǒng)體育教學要不就是大量枯燥理論知識學習,學生缺乏興趣,要不就是直接讓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學生沒有接受系統(tǒng)性體育培訓,不知如何從健康角度開展體育運動。課內外一體化管理,調整了原有教學模式與方法,淡化了應試色彩,圍繞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在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多方面展開教學改革,是對當前素質教育改革的回應。對于高校學生來說,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和培養(yǎng),從健康與休閑角度出發(fā),提高學生的身體運動素質,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培養(yǎng)健康向上的生活習慣。
(二)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興趣
體育課程要想發(fā)揮強身健體的作用,首先要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興趣。對于傳統(tǒng)高校體育課程來說,學生參與過程中教學方式僵化,課程內容枯燥乏味,多數(shù)學生更多將體育課程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面對,沒有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改革,根據(jù)學校體育設施情況及體育運動項目種類,增加一些受到學生普遍歡迎的體育運動種類,如跆拳道、武術、瑜伽、街舞等,這些體育運動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影響力大,學生參與積極性高。除了課上學習外,學生還可以在課后自發(fā)組織興趣活動小組,廣泛交流學習心得,將體育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既能增加學生的體育運動熱情,也促進了校園文化的發(fā)展,使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有了積極的認識[2]。
(三)提升了課堂教學工作的覆蓋效果
對于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來說,其在教學的過程中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了更好的延伸,學生參與體育知識的學習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很多課外活動,也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對于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高校體育課程課時有限,因此學生多數(shù)體育運動時間安排在課余休閑時間,有限的課堂教育時間與充足的課余休息時間無法統(tǒng)一起來,導致學生體育運動水平無法提升,缺乏專業(yè)指導,課余運動種類與專業(yè)性無法體現(xiàn)。在課內外一體化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課余時間,安排適合學生休閑娛樂的體育運動,圍繞掌握技術和提升技能的基本目標,采取分類化的指導。在課余體育互動開展中,教師圍繞課內教學,對于學生的體育實踐活動、運動訓練課程、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等不同的方式讓不同的學生自身個性發(fā)展需求得到滿足,學生自身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也得到全面提升。
(四)提高大學體育設施利用率
在全面健身熱潮下,各高校紛紛加大體育場館的建設力度,一批專業(yè)體育場館投入使用,提高了體育基礎設施水平。對于高校來說,大批體育專業(yè)場館并未真正得到有效利用,其中一些體育場館長期閑置,造成資源的浪費。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就是將高校體育教學重心從課外轉向課內、課外并重。除了課內教學外,在課外時間,安排學生適當參與體育運動項目,舉辦多種形式的運動會,以俱樂部的形式定期召開體育活動,將高校閑置的體育場館利用起來,這樣提高了大學體育場館的利用率,避免了資源的閑置。
三、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問題
(一)資金與體育設施不足
民辦高校由于采用市場化辦學理念,高校運營成本主要由自己籌集資金,因此相比普通公立大學,存在教育經(jīng)費投入有限的問題。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必然需要一定的課外體育活動支撐,并且配備一定的體育場館服務。民辦高校雖然建設了一批高質量體育場館,基本能夠滿足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需求,但是體育場館的日常運營成本較高,影響了民辦高校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一些體育器材價格高昂,還需要定期維護更新,這對民辦高校的資金壓力較大,對于主要依靠學生學費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民辦高校來說,舉辦課外體育教學面臨資金壓力問題。此外,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就要在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上拓展科目,豐富學生的體育運動類型,一些民辦高校體育場館數(shù)量及設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在體育設施種類及數(shù)量上還存在不足。
(二)課程內容設置不合理
體育運動種類眾多,而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在體育項目選擇上也帶有個人色彩?,F(xiàn)有的課內外體育教學一體化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課程內容設置上沿用了原有的體育課程內容,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例如,常見的課外體育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排球和羽毛球,但是很多學生更傾向于學習游泳、拳擊、太極等項目。隨著現(xiàn)代體育運動范圍的擴展,增加了一些鍛煉學生思維的體育運動項目,如象棋、圍棋、橋牌等益智類體育項目,而目前高校更關注鍛煉身體類體育運動。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將更多時間放在體育運動動作及運動技巧講解上,學生能夠系統(tǒng)學習體育知識的時間更少。從短期看,學生的體育成績有較大提升,但是從體育教學看,學生并未真正學習到體育項目的內涵,也不利于養(yǎng)成正確的體育觀,對于培養(yǎng)終身鍛煉的體育習慣也存在負面影響。
(三)未能充分運用課外體育時間
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改革是未來體育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當前,很多民辦高校都開始嘗試進行課內外一體化改革。但是很多高校都僅僅評價考核有組織的課外活動,對于早操、節(jié)假日體育、課間操等這一類課外活動未能充分重視,未能將其納入評價體系中。課內外一體化的初衷就是解決課內體育課時不足,充分利用學生課外時間,增加學生體育運動時間,但是由于缺乏組織與考核,多數(shù)學生在課外時間對于體育運動重視不足。一些民辦高校沒有從作息時間、體育場館開放、配套服務等方面進行與課外教學相匹配,導致課外體育時間利用效果不佳[3]。
(四)傳統(tǒng)體育教學影響課內外一體化管理改革
在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改革中,現(xiàn)有教育思想影響著多數(shù)教師,在傳統(tǒng)思維影響下,教師很難真正接受新的體育教學模式。部分體育教師更習慣在課內完成整個教學活動,對于課外體育的認識不到位。對于學生來說,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課內占據(jù)了主要教學時間,但是內容脫離學生實際需求,而學生在課外體育運動時,需要教師進行指導,提高學生體育運動的專業(yè)性,需求與教學不匹配,導致體育教學效果不佳。課內外一體化管理改革,從學生角度來說,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范圍與空間,但是對于教師來說,需要從教學內容、課時安排、課后輔導等多個維度革新,客觀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任務,導致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四、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改革措施
(一)增加資金投入,提高民辦高校體育設施建設水平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民眾對于高等教育需求不斷增加。近年來,一批民辦高校在辦學質量上提升明顯。在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改革中,必須重視資金投入,提高體育設施建設水平。要在民辦高校辦學資金中,設置專門的體育運動項目資金使用計劃表,按照固定比例投入到體育教學中,在教師聘請、課程設置、運動器材管理、場館維護等方面加大投入。要針對現(xiàn)有體育場館數(shù)量少、功能單一等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新建、擴建、改建現(xiàn)有體育場館,增加多種體育運動項目場館類別,豐富學生的體育運動項目。隨著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改革推進,學生在課外體育項目上對于硬件設施的需求會逐漸增加,因此,完善場館建設,提高體育設施建設水平,有助于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改革實施。
(二)保證課內外體育教學活動的合理性
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活動而言,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具備諸多優(yōu)勢,一方面,其可以豐富體育教學資源,讓體育教學活動變得更為有趣。當前,很多高校在體育教學中都存在體育器材種類少,體育場地面積不夠大,缺乏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等問題。倘若實行課內外一體化教學,能夠開展集中體育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資源是一種彌補。另外,在課內外一體化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盡量保證體育活動的多樣性,除了羽毛球、籃球等可以鍛煉身體的體育項目外,還可以組織棋類等益智類體育項目,盡可能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側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學習觀。
(三)充分利用課外體育時間
近年來,高校教育改革方向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以往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的問題就是課時有限,學生參與體育時間無法得到保障,更多以學生自發(fā)組織的體育課外活動為主。課內外一體化改革能夠得到高校的認可,主要就是在原有體育課時基礎上,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增加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部分大學生之所以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較少,其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合適的體育項目,也缺乏組織者。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下,高校適當組織學生參與早操、運動會、體育比賽等多種體育活動,讓充足的課余成為學生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在原有的課外體育運動基礎上,通過靈活的課內外教學,讓學生有更多選擇體育運動的機會,豐富課外體育休閑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打破傳統(tǒng)格局,加快體育社團化構建
建立學生積極參與的體育社團或者俱樂部,是看展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改革的措施之一。根據(jù)民辦高校體育教學需求,建立符合學生興趣的各種體育社團,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展體育活動,與課堂教學形成有機互補。一方面,構建必修項目體育社團。所謂必修項目社團是以常見的現(xiàn)代體育項目與一些傳統(tǒng)體育項目為主的體育社團,鼓勵教師到相關社團中為社團成員學生開展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和指導活動,從而有利于學生熟悉體育課堂流程,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構建選修項目體育社團。所謂選修項目體育社團是以時尚體育項目、越野體育項目與冒險體育項目等為主的體育社團。近幾年,學校鼓勵新興體育運動形式發(fā)展,鼓勵學生參與多樣化體育教學,因此,選修項目體育社團可以幫助學生實現(xiàn)個人興趣發(fā)展,也能把一體化教學從限制性的課堂拓展到無限性的課外時空。
結語
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在實行過程中面臨著一些難題,但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課內外一體化管理工作,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從而有效提高高校體育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本文系陜西服裝工程學院2023年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教學管理研究與改革專項)《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管理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23JGZX017)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尹方波.民辦高校“課內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思考[J].考試周刊,2017(82):139.
[2]高鵬.吉林省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09):56-59.
[3]唐陽成. 民辦高職院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構建研究[J]. 拳擊與格斗,2021(20):38-39.
(作者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體育部)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