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琪
拉爾夫·斯特里特很喜愛地圖。他的專業(yè)是地理和城鎮(zhèn)規(guī)劃,這對于姓斯特里特(英語單詞,意為“街道”)的人來說還挺適合的。童年時期,他的父母經(jīng)常帶他參加定向越野,這是一種借助地圖和指南針在點位之間賽跑的運動。
“我從記事起就在參加定向越野,”斯特里特回憶道,“我一出生就被父母帶去了。”他管這叫“免費培訓”。居住在挪威奧斯陸的他經(jīng)常參加國際定向越野賽。這些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派上大用場。斯特里特記得,孩提時和朋友們從格拉斯哥去倫敦旅行,當朋友們發(fā)現(xiàn)他在陌生城市中可以穿梭自如后,就什么都聽他的了。如果大家對走哪條路產(chǎn)生了分歧,他會先聽聽別人的意見。斯特里特說:“我通常是不會錯的,但我們會先嘗試他們選擇的路?!?/p>
定向越野選手普遍有較好的方向感,而他們在這方面受到的訓練也要比常人多。最新的神經(jīng)科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普通人也有多種方式可以提高方向感。
斯特里特從九歲起就開始參加定向越野了。通過他的經(jīng)歷不難看出,兒童時期的鍛煉可以增強一個人對方向的信心,前提是兒童有機會獨自在不同環(huán)境中活動?!搬槍游锏膶嶒灠l(fā)現(xiàn),被動移動起不到什么作用,因為受試者基本不會注意方向的改變。”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心理學教授諾拉·紐科姆說。
在城市外或是空間環(huán)境復雜的城市長大的人,成年后方向感會更好。這和他們活動的距離以及活動環(huán)境的復雜程度有關?!耙灿凶C據(jù)表明,經(jīng)常探索周邊環(huán)境的成年人,方向感會更好?!奔~科姆說。在家和工作地之間往返無法提升方向感。
在很多地方,女性鍛煉方向感的機會非常有限。從一定程度來說,“女性天生方向感不如男性”是性別刻板印象造成的。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和男性在辨別方向方面表現(xiàn)一致,但許多女性總會覺得自己方向感較差,而年長男性也更容易高估自己的方向感。
總體來說,在方向感問題上,性別不平等和性別差異有明顯關聯(lián)。這也體現(xiàn)出文化在創(chuàng)造這些差異以及強化人們對差異的看法上起到的作用?!叭藗兺ǔ^分強調性別的影響,而且還認為性別差異和文化無關?!庇s克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家、認知科學家帕布羅·費爾南德斯–維拉斯科說。
人類學研究表明,在兩性相對平等的社會,男性和女性的方向感沒有顯著差異。2019年,科學家針對剛果共和國的巴亞卡人開展了一項研究。巴亞卡人能夠不借助地圖、指南針等工具在雨林中狩獵、采集食物。受試人員,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都能精確定位方向??茖W家認為,原因在于這里女性和男性的活動范圍和獲得的空間經(jīng)驗差不多。
德國萊比錫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研究員曾與一名巴亞卡女性一起采集非洲山藥,這期間她們和大部隊走散,在森林中迷了路,隨身攜帶的全球定位設備也失靈了。但是,這名巴亞卡女性僅通過“抬頭看天和觀察太陽”就找到了方向,并很快發(fā)現(xiàn)了大部隊的蹤跡。
文化因素同樣也在影響女性的求職偏好,比如是否會選擇對方向感要求較高的職業(yè)。紐科姆發(fā)現(xiàn),經(jīng)驗豐富的地質學家在辨別方向方面比心理學家表現(xiàn)得更出色。這和地質學家具備的科學、技術、工程、醫(yī)藥領域的知識密不可分。斯特里特在他生活的社區(qū)也觀察到了同樣的現(xiàn)象:很多定向越野選手都在工程、數(shù)學和物理領域工作。
一個人的收入和占有的資源會影響他的受教育程度。針對世界多國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chǎn)總值和國民辨別方向的能力呈正相關。
那么大腦是如果處理這些信息的呢?其中一點是認知地圖,也就是大腦中的空間模型。但對于認知地圖的呈現(xiàn)形式,科學家尚無定論。目前的主要分歧在于:人類大腦中形成的是地圖,還是圖表。
“地圖派認為,人類大腦中普遍存在一個環(huán)境框架,可以將新信息填充進去。而圖表派認為,我們只有將新信息與腦中圖表的某些點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對其進行處理。”紐科姆說,“這個學界爭論關系到我們對一些問題的理解,比如人們是否能將各地的空間情況進行整合,然后在自己不太了解的地方找到方向?!?/p>
科學家認為,認知地圖儲存在海馬體,這是大腦中負責記憶的區(qū)域,形似海馬。神經(jīng)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海馬體周圍的組織在方向辨別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內嗅皮層。
一個人具有較好的方向感,這不僅意味著他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么方向,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在哪里,還意味著他能辨認出一些永久地標。這種能力和大腦壓后扣帶皮層的活動有關。
卓越領航員的大腦和普通人有所不同。以倫敦出租車司機為例,他們需要多年的學習才能通過極難的“倫敦知識考試”。這些出租車司機的海馬體就比其他人大。
盡管方向感測試多種多樣,但卻沒有哪一項能被奉為金科玉律,特別是在面對不同文化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方向感的理解以及傳遞方向信息的方式都可能不同。學界對此還沒有太多研究,更別說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方向感評估體系。
費爾南德斯–維拉斯科說,傳統(tǒng)測試有點類似虛擬迷宮,不是所有場景和文化都適用。比如,在西方國家,人們依靠視覺來辨別方向,但有些地方的人更依賴嗅覺、聽覺和其他感官。他說:“很難在一項測試里囊括所有方面。經(jīng)過一項測試驗證的方向感并不適用于其他場景?!?p>
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和男性在辨別方向方面表現(xiàn)一致,但許多女性總會覺得自己方向感較差。
為了從整體上改進對方向感的認識,以及保護可能失傳的導航知識,比如怎樣在馬紹爾群島附近航行,費爾南德斯–維拉斯科指出,該領域的研究亟需解決兩個問題:如何與當?shù)厝撕献鳎约按罱ㄈブ趁窕闹R體系。
人們對方向感有很多誤解,“方向感無法提高”就是其中之一。費爾南德斯–維拉斯科表示,盡管成年人的大腦已經(jīng)停止發(fā)育,但仍然可以習得辨別方向的技巧。
有些人認為,在導航軟件盛行的今天,有沒有方向感并不重要,但紐科姆并不認同。手機可能會沒電,軟件也會有出錯的時候,這就是為什么總有人會按照導航把車開進水里。
地圖、指南針、巖畫等可以用來輔助導航的認知工具在很多情況下的確有用,但卻可能造成過度依賴?!耙粋€人在使用認知工具時,他的認知能力實際并沒有發(fā)揮作用?!辟M爾南德斯–維拉斯科提到導航軟件時說,“長此以往,甚至會對一個人的方向感產(chǎn)生負面影響?!?/p>
人們可以學著關注外界環(huán)境,比如風、太陽或坡度,不論是在城市還是鄉(xiāng)間?!坝泻芏嘁蛩卮蠹叶疾魂P注。”紐科姆說。多參加航海和童子軍活動也有幫助。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參加這些活動,我們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訓練一些技巧。想要準確辨別方向,首先需要改變對風險的看法?!昂芏嗳瞬辉敢庾约赫衣罚驗樗麄冇兴檻]?!奔~科姆說,“許多成年人都有比較嚴重的空間焦慮。他們普遍不愿意浪費時間,還總擔心會有不好的事情發(fā)生?!?/p>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huán),焦慮會對方向感造成負面影響,因為焦慮會干擾大腦對空間信息的處理?!爱斒茉嚾藛T焦慮時,他們辨別方向的能力似乎降低了。”紐科姆說。但在安全的前提下,偶爾迷一次路對提升方向感是有好處的。
因為文化不同,很難說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可以提高方向感。“走動越多,尤其是在比較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境里,辨別方向的能力就會越好?!辟M爾南德斯–維拉斯科說,“從某種程度上說,方向感不好的人有時不夠自信,會刻意避免需要辨別方向的情況,所以才會獲得一些負面的反饋?!?/p>
那些實在無法離開導航軟件的人一樣可以鍛煉自己。紐科姆說:“導航軟件的問題在于,不管使用者往哪個方向走,軟件總會將前進的方向調整為正前方,這對鍛煉方向感毫無幫助。我強烈建議將北方永遠固定在正上方。我們還可以不斷放大和縮小地圖,這樣既能看到辨別方向需要的一些細節(jié)信息,也能看到顯著的地標。”
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一項全球范圍內的調查發(fā)現(xiàn),對于54歲及以上的受試者來說,能保證七個小時睡眠的人在方向感測試中的表現(xiàn)最好。
的確,挪威的定向越野運動員和剛果共和國的巴亞卡人或許有更多辦法來辨別方向。但好消息是,不管是誰,大家都可以在一生中不斷提高方向感。
編輯:馬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