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當今社會,學生接收各種不良信息的渠道不斷拓寬,各種不良信息已引發(fā)不少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學生的學業(yè)狀況外,更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在目前的學校心理教學中,應從多個角度來看待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文章對當前我國中小學開展小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改進策略
在孩子剛剛進入建立正確人生觀和核心價值觀的小學教育時期,學習心理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對于小學生基礎心理知識的教學不容忽視。當前,由于學校課業(yè)繁重,加之父母對子女的期待與要求很高,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然而,從一些學校的實際工作來看,仍然有許多學校對其缺乏足夠的關注,這主要體現在: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這就使得學校沒有一個符合課程設置的機構,缺乏明確的機構,學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就容易陷入“形式化”的境地,心理健康工作也就很難真正地起到應有的作用。面對這種情況,學校和教育部門都應該采取更多的措施,努力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范性、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從而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待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和應用性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知識,通過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然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還不夠完善。一是當前我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現了“知識化”的趨勢;“知識化”趨勢主要表現為:教師對心理學的重視程度增加,“學院派”教學的痕跡非常明顯。這種方法不僅枯燥乏味,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會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對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有很大的影響。二是過度利用心理測驗來進行心理咨詢和干預。有的老師會引進心理測試,采用心理測驗輔助課堂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參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但是,教師要注意的是,作為一種測評方式,它帶有較強的主觀性,特別要注意被測試者的情感波動、自我認知和心理健康狀況,這些都會對測試的成績產生很大的影響。此外,在心理測試中,學生們也存在著自己的主觀性和認知偏見,過分依賴心理測試,很可能會讓一些學生產生“一判定終生”的誤區(qū),這對他們的發(fā)展和提高也是不利的。
二、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策略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
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具備一定的認知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在對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培訓的同時,還可以對其提供一些技術上的幫助,激勵他們積極地參加對新的心理健康課程的教育和教學模式的研究之中。根據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實際心理狀態(tài),開展新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擴大宣傳,加強對小學心理健康的認識
在學校里,要發(fā)揮媒體的作用進行教學,逐漸強化和靈活地使用與學校有關的公眾號、網站等,不斷強調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重要作用,并對家長進行相關的教育,讓整個社會更加重視學校的精神衛(wèi)生知識。
(三)優(yōu)化課堂內容,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時候,可以靈活、有趣地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精神衛(wèi)生的文化課中,作業(yè)、測驗和測驗的方式可以是豐富多彩的。通過課堂游戲、課上講故事、觀看錄像等方式豐富課堂內容,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掌握新的知識。業(yè)余時間,也可以組織一些教學黑板報、讀書角、班級手抄報等活動,讓學生們主動投入進來,以此來擴展他們對精神衛(wèi)生的了解。
(四)建設情感溝通室,引導學生訴說自己的困惑
在校園內設立一個“精神衛(wèi)生”咨詢廳,一個可以讓學生敞開心扉、互相交流的場所,為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心靈家園。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要有專職的心理衛(wèi)生老師,讓學生獲得科學的應對方法,快樂地學習、成長。
(五)家校聯(lián)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統(tǒng)一戰(zhàn)線
當前,我國青少年成長的環(huán)境相對單一,要真正地從根本上解決心理衛(wèi)生問題。我們需要一群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家庭精神衛(wèi)生老師,為我們提供咨詢意見,并據此制定對策。學校及父母應根據《教學指南》,做好對小學生進行家庭精神衛(wèi)生輔導的相關工作,以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方法
首先,要把學生的興趣放在第一位,重視對他們學習動力的培養(yǎng)和激勵,讓他們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心態(tài)。其次,要在科學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發(fā)揮良好的教學作用。再次,在生活閱歷的指導下,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豐富的思想方法,從而推動了學生的社會化進程。最后,要注意兒童在情感、意志和想象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和改變,并以這些為依據,在生活上給予適當的引導,使之形成健康的人格。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教材的內容更加形象,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幫助教師教學。
(二)加強教師培訓
應加大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培養(yǎng)力度。首先,建議成立一個專業(yè)部門,對此進行管理,把它當作一項長遠計劃來執(zhí)行。其次,需要一批專業(yè)性強的教師,這是開展心理咨詢工作的先決條件。再次,要有健全的體系和評價標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一位師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最后,制定一系列的評估制度,確保每次評估都能被嚴格地實施。
(三)優(yōu)化教師的激勵功能
完善的教育動機對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在教師隊伍建設中,要注重“三個方面”:一是要注重“物質獎勵”。通過各種形式,以保障教師的工資、福利等為主要目的,達到教師對工作的尊重和滿意。第二,注重情緒上的動機。人們的情感是很濃的,只能通過和別人的交往來建立自己的歸屬意識,而歸屬意識的形成取決于多種因素。所以,要引起共鳴,就要多關心、多協(xié)助。
(四)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習
在教育中,要注意并幫助學生處理好他們的心理問題,并要對他們的自我調整能力進行指導,讓他們可以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提高綜合素質,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另外,我們也可以利用有關情緒管理、人際溝通、挫折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對未來有更多的憧憬和追求。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家庭的生活品質得到了提升,但是不少父母對子女過于寵愛,缺乏對子女的關愛,這些都會導致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產生某些心理問題。兒童獲得信息的途徑有很多,而這些都會對兒童的發(fā)展產生潛在的影響。這就要求家長和學校要緊密合作,確保兒童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使其成為祖國的棟梁。
【參考文獻】
[1]曹俊紅.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下),2019(12):160-161
[2]王沈,付莉.談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31):156-157.
[3]申月.試析目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2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