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冼敏娟,1975年生,廣西賀州人,本科,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有效教學。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在縣域高中學校,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相對較差,并且缺乏自主閱讀的興趣。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采取以下策略:重視課前預習,培養(yǎng)閱讀意識;重視習慣培養(yǎng),提升閱讀能力;緊扣語言能力,設計教學內容;緊扣文化意識,拓展教學內容;緊扣讀寫結合,提升思維品質;優(yōu)化教學評價,增強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核心素養(yǎng);縣域高中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8-0122-04
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正經歷著一次重大的改革?!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發(fā)展高中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閱讀課是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陣地,然而,在當下高中英語閱讀課堂中,依然存在著重灌輸語言知識和語篇知識的問題,過于強調在閱讀語篇中“找答案”的過程。這樣的教學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容易讓學生產生能否“找到正確答案”的焦慮感,從而影響閱讀成效。
隨著新高考的全面實施,高中英語教學愈發(fā)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成為教師擬定教學目標時的主要參考依據(jù)。將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融入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促進學生將社會文化與文化意識結合起來,將閱讀技巧、策略與思維品質結合起來,將閱讀流暢度與學習能力結合起來。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對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近年來,縣域高中學校的生源質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相對較差,聽不懂、不敢說英語的問題比較突出。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根據(jù)縣域高中生的學情和個性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流程,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本文將從具體的教學案例出發(fā),深入分析縣域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重視課前預習,培養(yǎng)閱讀意識
課前預習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具體的文本閱讀中,學生要借助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了解文本內容,羅列問題要點,構建初步的知識架構。相較于毫無準備的聽課,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會更有針對性,且求知欲更強。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要提前列出下述關鍵點和預習步驟。一是拼讀生詞、詞組,掃清閱讀障礙;二是瀏覽文章內容,提煉各自然段的主題詞,厘清文章大意;三是畫出自己的疑惑之處;四是基于疑惑之處進行課前互動。通過相對熱烈的師生互動,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大致情況,更新對學情的把握,學生也可以優(yōu)化自己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意識[1]。
以外研社高中英語Food for thought為例,在課前預習階段,筆者要求學生閱讀A Child of Two Cuisines這篇文章,并厘清以下幾個問題:“How many paragraphs does the essay contain?What is the central word in each paragraph?”。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出生詞、詞組、句型,并運用電子詞典、互聯(lián)網等工具進行查閱,記錄自己的疑惑之處。在新課授課之前,筆者收集每一名學生的疑惑點,了解他們的大致情況。然后在新課授課時,筆者先利用PPT展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以及文章的重難點,再逐一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透徹理解文中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識架構。排疑解惑后,筆者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章內容,走進每個自然段,詳細分析文中每個單詞、每一句話的具體意思。然后再基于這些分析,引導學生一步步得出“我”的飲食習慣是什么,“我”到底喜歡哪些食物。從前期的學情了解中,筆者發(fā)現(xiàn)每一名學生的學情、認知情況都不盡相同。因此,在授課過程中,筆者結合學生的差異性制訂分層化的教學目標,開展有針對性的引導、分析,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由此可見,教師要重視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預習內容,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
二、重視習慣培養(yǎng),提升閱讀能力
從縣域高中生的特點來看,處于青春期前期的他們受地域的限制,大部分學生仍保留兒童的部分特點,情緒波動較大。雖然他們已形成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但具象的分析依舊起到一定的作用。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科學滲透自主閱讀的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自主閱讀習慣??紤]到縣域高中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每一次的引導中,都要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閱讀時采用默讀的方法,不要出聲,不要逐字逐詞地讀;要通過意群、句子的理解,快速厘清文章大意;在遇到不會的詞匯時,要下意識地采用跳讀法,或借助上下文推測該詞的含義;等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主閱讀,并在每周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一般來說,上述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教師要擬定大量的閱讀任務[2],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以外研社高中英語Earth first為例,基于單元主題情境,筆者在課程講解之前展示了一則主題為“人與自然”的英語新聞。新聞內容大致如下:When W.Larry Kenney,a professor of physiology at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began studying how extreme heat harms humans,his research focused on workers inside the Three Mile Island nuclear plant,where temperatures were as high as 165 degrees Fahrenheit. In the decades that followed,Dr.Kenney has looked at how heat stress affects a range of people in intense environments:football players,soldiers in protective suits,distance runners in the Sahara.Of late,however,his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ordinary people doing everyday things.
筆者要求學生根據(jù)新聞內容,在不查閱字典的前提下,大致了解每一句話的釋義,總結文章的中心詞。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由于高中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所以大部分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但也有部分學生受知識積累、閱讀量少的影響,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這時,筆者及時指出他們的問題:閱讀量太少。在后續(xù)的課程講解中,筆者并沒有一字一句地講解文章內容,而是讓學生跟著筆者復盤整個閱讀過程。通過高效的師生互動,學生逐步掌握科學的閱讀步驟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接下來,筆者要求他們將自己的所思所想運用于教材文章的閱讀,進一步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
三、緊扣語言能力,設計教學內容
語言能力是指掌握一種語言知識而形成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重構教材內容并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境,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一般來說,縣域高中生面臨的閱讀任務具有多樣性。然而,他們的閱讀時間、閱讀能力均是有限的,如何在確保他們閱讀積極性的同時,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诰唧w的學情以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教師可以引入情境教學法,通過將具體的教學情境融入文本,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讓學生快速理解文章內涵,并能將情境融入后續(xù)的應用與遷移中。借助具體的語境,逐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3]。
以外研社高中英語Lets celebrate為例,通過分析本單元的閱讀文章可知,學生不僅要明晰圣誕節(jié)背后的深層含義,還要了解節(jié)日慶祝的意義所在。在課程講解伊始,筆者播放查爾斯國王有關圣誕節(jié)的講話視頻,然后提出問題:“What is the special meaning of Christmas for Western countries?”。學生緊扣上述問題觀看視頻內容,大致了解圣誕節(jié)的內涵,充分感受圣誕節(jié)蘊含的文化要素。當他們形成基本的認知后,筆者引入本節(jié)課的閱讀文章,然后提出問題“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基于上述問題,學生嘗試總結文章背后隱藏的人文要素。如有學生認為:“Christmas customs hide parents love for their children.”。也有學生認為:“The celebration of Christmas is not a celebration of a holiday,but contains a lot of human spirit.”。結合學生各種各樣的觀點,筆者并不急于總結,而是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的觀點,進行流暢的英文表達,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四、緊扣文化意識,拓展教學內容
文化意識是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xiàn)出的跨文化認知、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不僅承載了大量的專業(yè)知識點,還包含了豐富的人文要素。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文化意識拓展教學內容。在當前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輸出專業(yè)知識點,還致力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縣域高中英語教師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營造文化氛圍:一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豐富的視聽資源;二是利用多種文化差異,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當然,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應循序漸進及與時俱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致力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與“講好中國故事”結合起來,通過視聽資源與教學活動相結合,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并借助循序漸進的引導輸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以外研社高中英語On the road為例,在課堂教學的最后,筆者先播放了一條關于澳大利亞人文環(huán)境的視頻,引導學生根據(jù)視頻內容了解澳大利亞的人文和自然環(huán)境,然后提出問題:“If your Australian friends want to visit China and learn about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customs of China,how would you introduce them?”。結合上述問題,學生一邊厘清文章結構,一邊填充相應的內容??紤]到課堂效率,筆者要求學生以口語表達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分享自身觀點的效果,教師將教學內容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轉化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澳大利亞具體的人文環(huán)境,豐富學生的所見所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五、緊扣讀寫結合,提升思維品質
在現(xiàn)今的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聽力、寫作之間的壁壘已被打破。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應致力將閱讀與寫作、聽力、口語交際等結合起來,通過知識輸入與輸出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并在后續(xù)的應用中實現(xiàn)知識點的創(chuàng)新與遷移。教師在讀寫結合環(huán)節(jié)主要從以下兩個角度思考。一是要將語言、思維、文化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深挖文章背后的主題意義;二是要將情感態(tài)度引導、知識輸出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由感性認知向理性思考過渡?;诖?,教師可創(chuàng)設主題演講、文化專題、作文比賽等多種形式的英語活動[4]。
以外研社高中英語Lessons in life為例,從教材內容來看,Understanding ideas板塊以《Tuesdays with Morrie》這本書為基礎,介紹了其中的人物、情節(jié)。結合文章的形式,筆者在班級里擬定了一次讀書沙龍活動。根據(jù)活動內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依次介紹書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基于書中知識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每組介紹時間為2分鐘。與以往的一問一答不同,在這樣的讀書沙龍會活動中,學生既要充分理解文章內容,又要有理有據(jù)地輸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分享活動才更有意義,分享的內容才更有內涵。每當一個學習小組分享結束,筆者都邀請其他小組對該組的分享進行評價,并提出本小組的問題。通過激烈的思維碰撞,學生緊扣社會發(fā)展趨勢以及書中內容介紹自己對人生哲理的見解,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在這個過程中,筆者并不會直接干預他們的討論,而是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維持分享秩序,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
六、優(yōu)化教學評價,增強核心素養(yǎng)
教學評價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重要手段。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緊扣縣域高中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過程化、評語化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一般來說,縣域高中的學生相當一部分來自農村,這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相對較低,文化基礎需要加強。因此,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將學生納入評價者的范疇,將閱讀能力、閱讀技巧、詞匯量等多個維度的標準融入其中[5],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并基于高效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逐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知識輸入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以外研社高中英語The world meets China為例,在課堂教學階段,筆者緊扣閱讀部分的內容,設置了一個實踐任務,要求學生以導游的角度介紹敦煌。筆者先將學生分組,然后要求各小組圍繞“景點+特色”的邏輯進行相應的講解。各小組經過5分鐘討論后,對敦煌景點做了精彩的介紹。之后筆者根據(jù)各小組介紹的生動性、流暢性等多個維度的標準,組織各小組展開互評。由于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所以他們的關注點、邏輯思維方式均是不同的。此時,筆者引導學生根據(jù)閱讀能力、閱讀技巧、詞匯量等多個維度進行評價。通過激烈的觀點交換,學生逐步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架構。在課堂最后,筆者借助PPT展示完整的介紹內容。
總而言之,當前縣域高中英語教學還存在諸多困難,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教學內容,并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通過高效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促進學生自主閱讀,使學生形成科學的閱讀步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全面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昝曙花.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能力提升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2(23):28-30.
[2]齊景發(fā).基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3(9):114-116.
[3]馬琴.核心素養(yǎng)下群文閱讀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證研究[J].考試周刊,2022(49):131-134.
[4]曾曉霞.核心素養(yǎng)理念引領下提升高中生英語語篇閱讀能力的策略[J].中學生英語,2021(46):21.
[5]居素云.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運用探究[J].校園英語,2021(48):111-112.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縣域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資源建構的實踐研究”(2022ZJY1301)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