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剛
學習過寫作詩詞對聯(lián),研究過太極八卦。突然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對立的,有花好月圓就有花殘月缺。用中國的太極圖來解釋,正反相輔相成,養(yǎng)育萬物,澤被眾生;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解釋,就是主觀感應和自然節(jié)奏。不一而足,紛紜辯證。
眾生亦有雅俗。雅者是琴棋書畫詩酒花,俗者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雅士輕靈出塵,俗者紅塵滾滾??磥恚藕退子泻芏嗾f法,不妨試著研究。
“第一個把美女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個重復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個重復這一比喻的是蠢材?!庇^察生活,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少是雅,多是俗。標新立異就是雅,模仿就是俗。比如,魯迅寫的北方白菜運到浙江,就會被綁上紅頭繩,叫膠菜,這是優(yōu)雅的。然而,如今再往浙江運,大白菜就是大白菜,普通至極。從著裝上看,清淡的顏色是優(yōu)雅的,但每個人都清淡就粗俗了。于是,大紅大綠成了時尚。發(fā)型的變化更是如此,染發(fā)是雅人趨之若鶩,大街小巷的人們都染發(fā)了之后,黑發(fā)的本真就罕見了。待大家都厭倦之后,燙發(fā)又流行起來。時尚與流行成為一種追求。事實上,流行歌曲并非如此。它們在20世紀80年代剛剛萌芽,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今天已經(jīng)成為俗文化的旗幟,可以肯定地說,這與每個人都能唱、會唱有關(guān)。西施捧著心就美,東施也捧著卻被千古嘲笑。有時候,雅和俗真的捉摸不透!
雅俗也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用賈平凹的話來說是“大俗即大雅”。想想是有道理的,事物的發(fā)展有高有低,有榮就有辱。盛極而衰,低即升。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丟人不丟人”“無招有招”一模一樣。用魯迅的話來說,詩歌的源頭就是勞動的號子和歌聲。但現(xiàn)代詩的押韻卻被嘲笑,更被嘲為古詩。直白率真成了非藝術(shù),晦澀難懂成了優(yōu)雅絕倫,很多人附庸,如《皇帝的新衣》里說“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有穿”的孩子很少。我是個俗人,只想說,古詩我要寫,直白押韻的詩我也要寫。
雅俗有時相當,但只是偷換概念。愛是優(yōu)雅的,被數(shù)千代人贊揚。欲望是粗俗的,甚至說出來都感到羞恥。事實上,他們有嚴格的區(qū)別嗎?沒有欲望就沒有愛,愛和欲望就是一回事。雨和雪是詩意的,當然,沒有人關(guān)心每天喝的水。事實上,誰敢說它們不是一種稀缺的物資呢?
所以說,雅和俗就有些難分了。那什么是雅,有沒有真正的雅呢?答案是肯定的—“腹有詩書氣自華”。雅,是書香陶冶,“竹林七賢”有的打鐵,有的為不知名的女子哭泣,但沒人說他們俗。雅,是俊逸的人品,劉禹錫身居陋室得到了好評。雅,是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的修養(yǎng),貧窮而干凈,地位低,卻不卑不亢,是為了丟一袋垃圾而跑到遠處的垃圾箱,是面對誤解的平常心態(tài)??傊?,雅是一種修養(yǎng),雅是一種氣質(zhì),雅是一種行為。在生活中仔細尋找,一定會發(fā)現(xiàn)它的痕跡。相反,不學無術(shù),性格低劣,粗野撒潑,無疑是俗的。雅士如朗月清風,自身有出塵風骨。與雅士交,如春風拂面,如入芝蘭之室,溫暖芬芳,極其舒適。雅,是我們夢中企及的境界!
享受雅俗,流言蜚語滿紙。我們應該在生活中追求一些東西,用來區(qū)分是非,完善自己。修煉是無止境的,我想,我們都應該學會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