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們讀名著時,總對《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情有獨鐘,大觀園中眾人齊聚海棠詩社,共同品蟹、作詩,好不熱鬧。每當秋風起,菊花香,蘇州人血脈里流淌著的吃蟹基因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家住園區(qū)的Sarah,現(xiàn)在在英國謝菲爾德留學,上一個秋天,她特意跑去當?shù)刂胁宛^,向老板預定新鮮的螃蟹。對時令美食的執(zhí)著,是她身為蘇州人銘刻在DNA里的精神內核。
Sarah的外公外婆家,位于姑蘇區(qū),她童年的每個假期,幾乎都在青磚小巷中轉悠。清明時節(jié)去黃天源買青團;五月中下旬去萬福興買包裹著筍干、木耳的炒肉團子;夏末開始在街頭巷尾找挑著擔賣雞頭米的小販……這些都是她與家人們無比珍貴的舌尖回憶,更是不時不食的代代相傳。
“小時候每到秋天,我爸媽都會找個周末,開車帶我去一趟陽澄湖,吃最新鮮的大閘蟹?!盨arah分享說,她吃螃蟹的精湛技術就來自于家人的指導與年復一年的練習。她的爺爺奶奶家在相城區(qū)太平老街附近,騎車到湖邊也不過十分鐘,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春末到秋初成為了整個家族最為期待的季節(jié)。
蘇州鄉(xiāng)下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詩句“一只蟹吃了兩個人工”,原意是在農村人民公社時期,做一天的工算一工分,而吃一只螃蟹需要兩個工分,衍生含義是說螃蟹雖美味,但吃起來又耗時又費力。談到螃蟹的吃法,Sarah滔滔不絕了起來:“六月黃上市的時候,我奶奶特別愛燒面拖蟹,裹上面糊放在油里一炸,再加上毛豆,特別鮮!”等天氣轉涼,秋風瑟瑟的時候,就輪到更成熟的大閘蟹登上餐桌舞臺了。
Sarah的爸爸特別擅長蒸大閘蟹,雖然這聽起來并非一門十分困難的技術,但究其火候,還需“專業(yè)”人士才能掌握。怎樣能品嘗到最好吃的蟹,《紅樓夢》中就有提到,鳳姐吩咐傭人:“螃蟹不可多拿來,仍舊放在蒸籠里,拿十個來,吃了再拿?!敝挥杏米钚迈r的食材,精心烹飪,才能讓最令人神魂顛倒的味道融入靈魂。
常年跟著爸爸偷師學藝,Sarah也獲得了蒸蟹秘籍,用自己的方式將蘇州人的美味傳遞給了更多人?!坝拇箝l蟹大部分都是歐洲產的,因為氣候不一樣,上市的季節(jié)一般會比國內晚個一兩周,這種時候總是最難熬的?!泵慨敗熬旁履浮薄笆鹿毙迈r上市,Sarah的家人們就會把品蟹的照片發(fā)給在“美食荒漠”留學的她,饞一饞遠在他鄉(xiāng)求學的蘇州“小娘魚”。不服輸?shù)乃部偸窃诔孕泛脮r機來臨時,提前去跟中餐店老板預定新鮮的原材料,帶回家自己烹飪,再分給同學好友一同品嘗。
美食的傳遞與分享間,Sarah也用蘇州人不時不食的習慣影響了很多身邊的人。盡管身處海外絕大多數(shù)食材都好比常年出現(xiàn)的炸魚薯條,但她和她的朋友們也總能發(fā)現(xiàn)具有季節(jié)特色的水果與蔬菜。Sarah說:“每次逛中超的,我都會給朋友們安利上海青,季節(jié)合適的時候燒青菜湯會有特別的口感與清香,氣候不同會影響食材的質量和味道。在這一點上,我作為蘇州人格外敏銳?!?/p>
從小用時令美味澆灌出的蘇州孩子,出門在外也無法放棄血脈中對家鄉(xiāng)美味的追求。因為買不到蘇州東西山產的楊梅,她在英國超市中反復試驗,買不同的水果回家品嘗,發(fā)現(xiàn)了英國產的好吃的草莓與樹莓;無法拋棄蘇州人最愛的筍,就用蘆筍、玉米筍等食材“平替”;買不到太湖三白,就用大西洋的冷凍海鮮替代……可以說,“不時不食”教會了蘇州孩子享受美食、享受生活,更賦予了他們無論在世界何地都能找到文化與口味平衡點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