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不太擅長寫創(chuàng)作談,寫著寫著就變成評論,仿佛在談?wù)搫e人的作品。我的朋友啟發(fā)我:“創(chuàng)作談就是給讀者機會窺探創(chuàng)作的奧秘?!蔽乙幌掠辛烁杏X,很愿意給讀者這樣一種窺探的樂趣。
寫《和聲疊影》幾乎沒怎么謀酌,小說中的人和事已經(jīng)在我心中沉淀了四五十年。當我提筆開閘,它們像富足祥瑞的魚一樣涌出,那些閃光的名字讓我激動不已,將我?guī)Щ囟兰o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小說中,那是我的兩個金色時代,是做夢和起飛的青春歲月。雖然,“那個時代也有一些灰色記憶,我的心卻明亮著”(見《和聲疊影》,下同),那是一種被陽光拂照的感覺?!逗吐暞B影》致敬我的陽光,他們是有恩于我的師長,他們中有音樂家、作家、民間藝人,今天他們大多已不在人世,他們是漸行漸遠的一代大家的縮影,令我深深懷念。
《和聲疊影》也是致敬我自己的,致敬那些難忘的城南舊事。小說中除了我的師長,還有各種小人物,包括南京夫子廟的三教九流,而我著墨最多的是八十年代初期的一個職工業(yè)余作曲訓練班。在那個訓練班上,身為班主任的胡老師“我”遇見了懷揣音樂夢想的女生端木子吟,這個冰雪聰明的青年竟是“我”的化身,“我”的“影子”,“是七十年代的我在八十年代的重現(xiàn)”,小說的故事主要發(fā)生在“我”和她之間。自顧不暇的胡老師偏偏古道熱腸,一心想幫端木子吟實現(xiàn)當作曲家的愿望,因為端木子吟的夢想也曾經(jīng)是她的金色夢想。胡老師的“傳幫帶”美德不只來自個人夢想的綿延,更來自老一輩人給予她的恩澤?!拔蚁霂投四咀右?,像當年我的老師們幫我一樣。”蒙恩的胡老師樂于助人。端木子吟后來沒有成為作曲家,而是成了南京白局的優(yōu)秀傳人,也開始了“傳幫帶”。這種從七十年代延續(xù)下來的“傳幫帶”精神支撐起整個小說的大廈。大師漸行漸遠,他們的美德世代相傳。城南日新月異,故人舊事永遠親切。這是這篇小說的靈魂,也是貫穿作品的信念。
端木子吟雖說是胡老師(“我”)的“影子”,卻和“我”有諸多不同,身上有著鮮活的“潮味”,可以看作八十年代新青年的縮影。這“影子”和胡老師互相依存,各自獨立,共同見證個人與時代的變革。“和聲疊影”這四個字有一種聽覺和視覺上的雙響效應(yīng),但《和聲疊影》又是一篇多聲部的小說,出現(xiàn)在美好的“傳幫帶”畫廊里的人物竟有二十多位,有名有姓的就有近十五位。除了端木子吟和曉東軍(兩位都是作曲訓練班的課代表)以及端木子吟的丈夫朱歌是虛構(gòu)的,其余全是生活中真實的人。第三章索性就是一篇回憶錄,人物全部用了真名。眾多的人物分布在主副兩條情節(jié)線上,經(jīng)由胡老師“我”串起來。主線虛構(gòu)部分講述八十年代胡老師幫助端木子吟的故事,副線非虛構(gòu)部分講述七十年代師長們幫助“我”的故事,兩條線又部分交叉。即使是主線的虛構(gòu)故事中也有非虛構(gòu)的人物,例如白局老藝人嚴洪亮;而作曲訓練班的達鳴老師是有原形的,為寫好他,我增加了虛構(gòu)的情節(jié),這樣塑造的人物還有文講所的樹書老師?!逗吐暞B影》的標題在開篇不久就誕生了,之后它指引我寫完全篇,這四個字中藏著我在創(chuàng)作技巧上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里邊有我的“主義”?!逗吐暞B影》究竟是怎樣一種文體,我等待讀者諸君去窺探。
這篇小說涉及不少音樂知識,涵蓋基本樂理、曲式學、和聲學、西方音樂史、南京地方戲,甚至樂隊指揮知識。將蒙塵的音樂理論知識從記憶深處打撈上來,進行新的研讀和拓展學習,轉(zhuǎn)化成文學語言融入小說,使音樂知識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和個性,這本身就是一個愉快的過程。我對搖滾樂比較陌生,這次借著寫小說中的樂隊部分好好地做了些功課,寫出一段靠譜的對話。我的一位朋友稱我為“超人姐姐”,她說我為這篇小說做了“超人的嚴謹努力”,其實這也是我創(chuàng)作每篇小說的習慣。我喜歡研修式的寫作,它使寫小說變得更加有意思。這篇小說章節(jié)的序號用的是和聲級數(shù)的羅馬數(shù)字標注法,這是我很早就認得的標注法,很高興這次用上了。整篇小說七個章節(jié)正好合了大協(xié)奏曲的樂章數(shù),也正好是和聲的七個級數(shù),一切是那么有緣?!逗吐暞B影》中對音樂的闡述和對音樂知識的運用可能會有不當之處,還望專家?guī)熼L指正。
比起《尼采魔咒》用了五年時間才完成,《和聲疊影》幾乎是一氣呵成的,只用了個把月我就完成了初稿,隨后修改。有一天晚上,我修改樂隊排練的一場戲,腦子里全是指揮家鄭小瑛的影子,我在想鄭小瑛老師看到這段文字后會有怎樣的希望。在這樣一種神奇想法的驅(qū)使下,我將人物的修改完成了,端木子吟第一次拿起指揮棒,正是鄭小瑛老師可能會希望的那樣,那正是一種女性精神!昨天,我的朋友對我說:“(你今年寫的)這幾篇雖然我都喜歡,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和聲疊影》。也許我喜歡傳統(tǒng)文化的故事,女性的故事。”我自己也喜歡《和聲疊影》,并且希望它被更多的人讀到,用我朋友的話來說———“《和聲疊影》值得。”通過寫這篇小說,我有機會在音樂天才的世界里馳騁探究,從中汲取豐富的能量。這些音樂天才除了我的師長們,還有中外音樂史上的大師。寫到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我重聽了《命運》;寫到變格終止時,我集中欣賞了馬勒交響曲中的變格終止。我嘗試在《和聲疊影》一至六章的結(jié)尾用了變格終止式,造成語感上意猶未盡的效果,而題記上所說的第七章結(jié)尾的不完全終止式寓意人生的相遇美如綿綿江水永不止息。
感謝《黃河》!2022年我的中篇小說《尼采魔咒》在《黃河》發(fā)表,今年《和聲疊影》又在《黃河》見刊,真是一種緣分。接納這樣兩篇另類的作品需要多么清澈的眼光,《黃河》正如我們親愛的黃河。
責任編輯:柏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