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ting effects of resilience on self-efficacy and experiential avoidance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A Yingli,WANG Ying,CAO Yan,CAO Hailong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Tianjin 30005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MA Yingli,E-mail:mylhj6036@126.com
Keyword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elf-efficacy;resilience;experiential avoidance;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炎癥性腸?。↖BD)病人心理韌性、自我效能與經(jīng)驗性回避的關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20年7月—2021年2月選取天津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收治的134例IBD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資料調(diào)查問卷、炎癥性腸病心理韌性量表、炎癥性腸病自我效能量表、接納與行動問卷進行問卷調(diào)查,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結構方程模型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果:本研究共回收有效問卷125份。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IBD病人自我效能、心理韌性均與經(jīng)驗性回避呈負相關(r值分別為-0.639,-0.781,Plt;0.05),自我效能與心理韌性呈正相關(r=0.722,Plt;0.05)。IBD病人心理韌性在自我效能和經(jīng)驗性回避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62.20%。結論:IBD病人經(jīng)驗性回避行為與自我效能、心理韌性相互影響,醫(yī)務人員在提高IBD病人自我效能的同時,應同時關注培養(yǎng)其積極心理品質,進而提高病人自我效能,降低經(jīng)驗性回避行為。
關鍵詞 炎癥性腸病;自我效能;心理韌性;經(jīng)驗性回避;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08.019
炎癥性腸?。╥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種以非感染性慢性炎癥為特征的胃腸道疾病,主要包括克羅恩氏病、潰瘍性結腸炎和不確定性結腸炎,是一類復發(fā)與緩解交替出現(xiàn)的終身腸道疾病。我國流行病學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IBD患病率、發(fā)病率近年來均呈明顯上升趨勢[1],由于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且具有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進行性加重的特點,導致病人產(chǎn)生一系列負性體驗[2],進而表現(xiàn)出強烈的應激反應,出現(xiàn)心理和行為的回避,壓抑內(nèi)心的真實體驗,不能很好地接納和體會自己的真實情緒和想法,嚴重影響病人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引入“經(jīng)驗性回避”作為評價IBD病人回避行為的指標,經(jīng)驗性回避越明顯,個體感受到疾病所帶來的壓力性沖擊越顯著。自我效能和心理韌性作為經(jīng)驗性回避的重要影響因素[3-4],近年來引起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心理韌性被視為積極心理品質之一[5],是指個人在經(jīng)受負性事件,尤其是較大創(chuàng)傷、逆境,甚至威脅生命健康的相關事件后的積極適應能力。良好的心理韌性可以強化個體的合理性觀念,使個體更好地適應新的角色和環(huán)境,提高自我效能,從而積極面對疾病和治療,降低病人的負性體驗;而自我效能被認為是促進個體的活動動機和意愿向具體的活動行為落實轉變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可預測個體的回避行為,自我效能感越高,個體回避性行為越少[6]。由此可見,IBD病人經(jīng)驗性回避、自我效能和心理韌性三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關聯(lián),但三者之間的關系及心理韌性對經(jīng)驗性回避的作用機制尚未明確。本研究旨在探索IBD病人自我效能在心理韌性和經(jīng)驗性回避間的中介作用,為醫(yī)護人員制定干預措施降低IBD病人回避行為,促進其采取健康行為方式維持健康狀態(tài)提供參考和指導。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diào)查對象
采用便利取樣法于2020年7月—2021年2月選取天津市某三級甲等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就診的134例IBD病人為調(diào)查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2018年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制定的IBD診斷標準[7];2)有閱讀及理解能力,能獨立或通過研究者幫助完成問卷的填寫;3)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排除標準:1)有精神疾病者;2)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并處于疾病嚴重期。樣本量計算根據(jù)橫斷面研究樣本量至少是研究變量數(shù)的5~10倍原則,且建立結構方程模型的樣本量應≥100例,本研究中IBD病人問卷共包括16個條目,考慮10%的無效樣本量,最終確定本研究樣本量為78~158例。
1.2 調(diào)查工具
1.2.1 一般資料調(diào)查問卷
由研究團隊自行編制,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人均月收入等。
1.2.2 炎癥性腸病心理韌性量表(Resilence Scale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RS-IBD)
該量表由我國學者羅丹[8]研制用于測量IBD病人的心理韌性。包括疾病自我管理(4個條目)、困難主動應對(6個條目)、積極認知(5個條目)、情緒調(diào)控(4個條目)、家庭支持(3個條目)、病友支持(3個條目)6個維度,共25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0、1、2、3、4分分別表示“從來不”“很少”“有時”“經(jīng)?!薄翱偸恰?,總分0~100分,總分越高表示被測者心理韌性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41,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40~0.833,校標關聯(lián)效度為0.591,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和結構效度。
1.2.3 炎癥性腸病自我效能量表(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elf Efficacy Scale,IBD-SES)
該量表由美國學者Keefer等[9]研制用以測量IBD病人自我效能,后由我國學者徒文靜等[10]進行漢化。包括壓力和情緒管理(9個條目)、藥物治療管理(8個條目)、癥狀和疾病管理(7個條目)、緩解期維持管理(5個條目)4個維度,共29個條目,采用Likert 10級評分法,“完全沒自信”至“非常有自信”分別對應1~10分,總分29~290分,總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7,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99~0.973,折半信度為0.91,內(nèi)容效度為0.82。
1.2.4 接納與行動問卷第2版(Acceptance Action Questionnaire-2nd Edition,AAQ-Ⅱ)
該量表由Bond等[11]編制用于評估病人經(jīng)驗性回避情況,后由我國學者曹靜等[12]進行漢化及修訂;采用Likert 7級評分法,“從未”至“總是”分別對應1~7分,共7個條目,總分7~49分,總分越高表明被測者經(jīng)驗性回避水平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80,重測信度為0.881,效度為0.792。
1.3 調(diào)查方法
由經(jīng)過培訓的調(diào)查員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現(xiàn)場調(diào)查。首先向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病人解釋本次調(diào)查的目的、意義、方法、所需時間及注意事項,并承諾保密和知情同意原則。調(diào)查問卷由IBD病人自行填寫,無法自行填寫者則由研究者以現(xiàn)場問答的形式代為填寫。所有問卷及量表當場收回,并檢查是否完整。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和AMO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非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中位數(shù)和四分位數(shù)[M(P25,P75)]描述,定性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描述。IBD病人自我效能、心理韌性、接受與行動問題之間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構建模型采用結構方程模型,根據(jù)修正指數(shù)對模型進行修正。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對134例IBD病人進行問卷調(diào)查,最終回收問卷130份,有效問卷125份,有效回收率為93.28%。其中男77例(61.6%),女48例(38.4%);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40例(32.0%),初中或高中45例(36.0%),??萍耙陨?0例(32.0%);婚姻狀況:未婚63例(50.4%),已婚62例(49.6%);家庭人均月收入:lt;2 000元23例(18.4%),2 000~4 000元30例(30.0%),gt;4 000~6 000元33例(26.4%),gt;6 000元39例(31.2%);年齡14~75(35.66±15.17)歲。
2.2 IBD病人心理韌性、經(jīng)驗性回避及自我效能現(xiàn)狀及相關性
結果顯示,IBD病人心理韌性、經(jīng)驗性回避及自我效能得分及各維度得分均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見表1。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IBD病人心理韌性與經(jīng)驗性回避得分呈負相關(r=-0.781,Plt;0.001),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r=0.722,Plt;0.001);經(jīng)驗性回避與自我效能呈負相關(r=-0.639,Plt;0.001),見表2。
2.3 IBD病人心理韌性在自我效能和經(jīng)驗性回避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將IBD病人自我效能作為外生潛變量、經(jīng)驗性回避及自我效能作為內(nèi)生潛變量構建初始結構方程模型,各路徑系數(shù)見圖1。通過一般最小化方法進行參數(shù)估計,擬合優(yōu)度指數(shù)(GFI)=0.991,調(diào)整的擬合優(yōu)度指數(shù)(AGFI)=0.967,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0.002,各指標顯示模型擬合度良好。結果表明,心理韌性在IBD病人自我效能和經(jīng)驗性回避之間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62.20%,見表3。
3 討論
3.1 IBD病人心理韌性、自我效能及經(jīng)驗性回避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IBD病人自我效能與經(jīng)驗性回避呈負相關,與其他研究結果[3,13-14]一致,即IBD病人自我效能感越高其經(jīng)驗性回避水平越低。由于IBD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進行性加重的特點,給病人生活和工作帶來一系列挑戰(zhàn),對病人的生理、心理和家庭等均產(chǎn)生了消極影響[15],增加了病人的負性體驗。而自我效能被視為個體對自身能夠完成某項任務的信心,自我效能越高的病人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越強大,越有可能采取積極的行動戰(zhàn)勝疾病[16]。IBD病人自我效能越高,其在面對疾病這一壓力性應激事件時更易結合自身情況制定個體化的目標和措施,包括合理飲食、規(guī)范用藥、有效情緒管理等,并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更有信心,同時采取行動時依從性也更高,獲得效果更顯著,最終由疾病而產(chǎn)生的負性體驗越少,經(jīng)驗性回避水平則越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IBD病人心理韌性與經(jīng)驗性回避呈負相關。與陳斯雯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心理韌性可以調(diào)節(jié)個體壓力反應系統(tǒng),進而改善其負性情緒[17]。心理韌性水平較高的IBD病人其調(diào)節(jié)個體壓力反應系統(tǒng)的能力越強,越易于充分調(diào)動內(nèi)外源支持系統(tǒng),積極有效地應對疾病這一生活負性事件,因此由疾病產(chǎn)生的負性經(jīng)驗越少,經(jīng)驗性回避水平也越低。
本研究中IBD病人自我效能與心理韌性呈正相關,這與其他學者研究結果[18-20]一致。自我效能被認為是個體執(zhí)行某一行為操作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么水平完成該行動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自我感受[6]。個體在面對某一應激事件時的自我效能感越強,其應對處理這一事件的信念越強,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的能力越強,因此心理韌性越高。自我效能感高的IBD病人能合理制定日常管理方案,且能更加有效地控制疾病,延緩疾病進展,使其在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有助于維持個體心理狀態(tài),增加心理韌性。同時,心理韌性較高的個體往往會尋求相關信息和幫助,積極主動地采取以問題為中心的策略應對疾病,促使更有效地應對疾病。
此外,IBD病程長且易反復發(fā)作,其腹痛、腹瀉和黏液膿血便等臨床癥狀在給病人帶來嚴重軀體痛苦的同時,還對病人正常的生活和學習以及社交活動產(chǎn)生嚴重影響。既往研究表明,IBD病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等負性心理,其發(fā)生率高達35.1%和25.6%,增加了病人的負性體驗,并進一步增加經(jīng)驗性回避行為[21]。臨床醫(yī)務人員在關注IBD病人負性情緒的同時也應關注個體在疾病管理方面的優(yōu)勢,注重使用激勵策略,對病人及家屬進行鼓勵、表揚及肯定,探索良好心理韌性對病人疾病管理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個體應對疾病的內(nèi)在潛能。
3.2 IBD病人心理韌性在自我效能與經(jīng)驗性回避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IBD病人自我效能對經(jīng)驗性回避行為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間接作用?!吨袊乐温圆≈虚L期規(guī)劃(2017—2025年)》對我國慢性病管理提出重要戰(zhàn)略部署,倡導以自我為主、人際互助、社會支持、政府指導的健康管理模式。IBD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定為現(xiàn)代難治?。?2]。研究表明,IBD長期不愈會進展為結直腸腫瘤,加重病人疾病負擔,影響其生活質量[23]。因此,控制IBD疾病發(fā)展、加速臨床痊愈是降低病人疾病負擔、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關鍵。而IBD的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病人的自我效能是增強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變病人健康行為及使病人具備積極參與疾病管理技能的關鍵。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將導致IBD病人在遭受疾病刺激時,對自身的內(nèi)外支持系統(tǒng)做出不同程度的評價,進而內(nèi)心產(chǎn)生不同的反彈能力,即表現(xiàn)出不同水平的心理韌性,而高水平的心理韌性使病人出現(xiàn)較低水平的經(jīng)驗性回避行為,低水平的心理韌性導致病人出現(xiàn)較高水平的經(jīng)驗性回避行為。由此可見,自我效能是影響IBD病人經(jīng)驗性回避的重要因素,而增強IBD病人的自我效能是提高其心理韌性、降低經(jīng)驗性回避行動的關鍵途徑。醫(yī)務人員在關注IBD病人治療和護理的情況下,須同時關注病人自我管理水平,可以自我效能理論為依據(jù)[24],通過幫助病人應用親身體驗、同伴教育樹立榜樣、激勵策略、避免負性刺激等方法提升自我管理知識和技能,進而降低經(jīng)驗性回避行為,促進其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疾病,加速康復進程。
4 小結
本研究通過探究IBD病人自我效能、心理韌性及經(jīng)驗性回避三者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心理韌性在IBD病人自我效能及經(jīng)驗性回避行為間起部分中介作用。臨床醫(yī)護人員在提高病人自我效能的同時,還應關注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使其在提高病人自我效能、降低經(jīng)驗性回避行為中發(fā)揮最大作用。但本研究僅在天津市某一家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開展,在樣本的選擇上存在一定局限。未來可進行多中心聯(lián)合調(diào)研,并運用縱向研究設計分別探究不同類別IBD病人心理狀態(tài)及回避行為的演變,同時開展臨床研究構建精準的干預方案,進一步驗證三者間的關系,提升臨床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LI X,SONG P G,LI J,et al.The disease burden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7,14(3):238.
[2]BERNSTEIN C N,HITCHON C A,WALLD R,et al.Increased burden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2019,25(2):360-368.
[3]周黎雪,姜云霞,周云平,等.自我效能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社會支持和經(jīng)驗性回避之間的中介效應[J].護理學報,2022,29(3):7-11.
[4]陳斯雯,劉維維,劉玉萍.癌癥患者照顧者心理彈性、接納程度和積極感受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7(6):801-804.
[5]SISTO A,VICINANZA F,CAMPANOZZI L L,et al.Towards a transversal definition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a literature review[J].Medicina,2019,55(11):745.
[6]ELDER G H.Life trajectories in changing societies[M]//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46-68.
[7]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18,38(5):292-311.
[8]羅丹.炎癥性腸病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D].南京:南京醫(yī)科大學,2018.
[9]KEEFER L,KIEBLES J L,TAFT T H.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anagement: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a disease-specific measure[J].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2011,17(2):614-620.
[10]徒文靜,徐桂華.中文版炎性腸病自我效能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2):18-21.
[11]BOND F W,HAYES S C,BAER R A,et al.Preliminary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naire-Ⅱ:a revised measure of psychological inflexibility and experiential avoidance[J].Behavior Therapy,2011,42(4):676-688.
[12]曹靜,吉陽,祝卓宏.接納與行動問卷第二版中文版測評大學生的信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3,27(11):873-877.
[13]朱艷,張力,汪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經(jīng)驗性回避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20,28(4):249-252.
[14]鄭莉斯,黃樂平,葉潔玉.全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患者經(jīng)驗性回避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20,18(5):860-863.
[15]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8年·北京)[J].中華炎性腸病雜志(中英文),2018,2(3):173-190.
[16]楊廷忠,施衛(wèi)星,許亮文.自我效能增強:臨床護理的一種思路和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5):393-396.
[17]MAUL S,GIEGLING I,F(xiàn)ABBRI C,et al.Genetics of resilience:implications from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and candidate genes of the stress response system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nd depression[J].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B,Neuropsychiatric Genetics,2020,183(2):77-94.
[18]王瀟,張愛迪,嚴謹,等.自我效能、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韌性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9,28(11):988-993.
[19]CHEN S H,MEI R R,TAN C X,et al.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ostopera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a cross-sectional study[J].Psycho-Oncology,2020,29(11):1815-1822.
[20]汪棋,李玨錦,胡曉林.肺癌患者心理韌性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22,29(10):5-8.
[21]NEUENDORF R,HARDING A,STELLO N,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16,87:70-80.
[22]WANG H,F(xiàn)EWINGS I,BORNMAN L,et al.Histologic remission (NANCY index) is superior to endoscopic mucosal healing in predicting relapse fre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in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remission[J].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2023,57(5):494-500.
[23]MAK J W Y,SO J,TANG W,et al.Cancer risk and chemoprevention in Chines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20,55(3):279-286.
[24]景穎穎,萬婕,何慧赟,等.首發(fā)腦卒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20,20(1):12-16.
(收稿日期:2023-03-10;修回日期:2024-03-29)
(本文編輯趙奕雯 孫玉梅)
基金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82070545
作者簡介 馬穎麗,副主任護師,本科,E-mail:mylhj6036@126.com
引用信息 馬穎麗,王瑩,曹艷,等.炎癥性腸病病人心理韌性在自我效能和經(jīng)驗性回避間的中介作用[J].循證護理,2024,10(8):1422-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