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可能不是一個屬于文學的時代,但總有屬于文學的人。這句話在廈門大學“鼓浪”文學社流傳。如今,社員把自己交予文字,踏浪復刊《鼓浪》,接續(xù)百年文脈。
“鼓起時代之浪潮”
1926年,中國處于戰(zhàn)火和動蕩之中,彼時的廈門還是一個“荒島”,而廈門大學建校方才五年,文化發(fā)展不甚繁榮。所幸有校主陳嘉庚先生傾囊資助,使得這里快速云集了各方學術(shù)名流,建立繼清華、北大之后的全國第三個國學研究院,進而成為南方的學術(shù)研究重鎮(zhèn)。
1926年9月,魯迅受邀,來廈大出任國學研究院的文學教授。當時,幾位愛好文學的同學去看望魯迅,談起想要改變生活枯燥、文藝匱乏的現(xiàn)狀,尋求魯迅的幫助。魯迅先生便積極幫助進步青年成立文學社團,鼓浪文學社由此在他的指導下誕生?!肮睦恕倍郑?jīng)魯迅先生的推敲采用,不只是因為廈門有個鼓浪嶼,亦帶有“鼓起時代之浪潮”,進而啟發(fā)民智、振奮人心之意。同年,文學社開始籌劃自己的刊物《鼓浪》,這在當時被青年們稱贊為是“沙漠上的足音”。
鼓浪文學社成立于1926年,是廈門大學歷史最長、影響最深的學生社團,同時是中國現(xiàn)存唯一由魯迅先生親自指導創(chuàng)辦、并親任指導教師的學生文學社團。魯迅先生在廈大之時,曾領(lǐng)導兩個新文藝團體:一為“鼓浪”,一為“泱泱”。?“泱泱”早已隨先生的離廈告終,而“鼓浪”獨佇海濱,觀海聽濤,近百年矣。
魯迅先生在廈大短短的4個月,留下將近17萬字的文稿和一本雜志《鼓浪》。早年的《鼓浪》每星期附在廈門《民鐘日報》上出版。自1926年12月1日至1927年1月5日,《鼓浪》共出了7期,其中第6期和第7期為“送魯迅專號”。此后雖由于戰(zhàn)爭等歷史原因幾度???,但始終倔強地發(fā)著光,文脈從未曾真正斷絕。
同學們在《鼓浪》上發(fā)表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其中不少文字受到魯迅文風的影響,彰顯著關(guān)懷現(xiàn)實、啟發(fā)民智的魯迅文學精神。隨著魯迅先生離開廈大,《鼓浪》暫時停下腳步。
手抄筆錄的第一次復刊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隨著文化工作的逐步恢復,《鼓浪》雜志在青年的文學熱情中第一次復刊。
據(jù)當時參與復刊工作的林興宅教授回憶,復刊之初《鼓浪》并無經(jīng)費支持,刊物只能通過手寫的方式呈現(xiàn)。他和劉再復兩人將稿件編輯定稿后,只能將選中的投稿按照詩歌、小說、散文和評論進行簡單分類,隨后便用毛筆謄于紙上,再將紙一張一張地粘貼在芙蓉二號樓的墻面。
盡管如此,《鼓浪》仍一度在全校風行。隨著辦刊的經(jīng)費增加,《鼓浪》終于能被送至印刷廠印刷,成了像模像樣的刊物。而《鼓浪》編輯組也不斷吸收新成員,幾年間擴大成了一個幾十人的社團。
思想解放的第二次復刊
1966年,《鼓浪》再度停刊。1970年代末,是大學剛剛恢復招生后的那些中文系優(yōu)秀學子,使《鼓浪》再次煥發(fā)新生。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當時鼓浪的杰出社員代表林丹婭老師回憶:“恢復高考后七七級、七八級、七九級中文系學生的到來,使??嗄甑摹豆睦恕窂涂?。那時,文學春天的大氣候與文學青年的激情相互激發(fā),各種文學社團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鼓浪由此發(fā)展壯大?!?p>
“那些年我們還真是鼓起時代浪潮的文學弄潮兒,做了許多值得記憶的事。面對當時中國文壇新興的文學思潮,我們投入其中,加入了文壇上關(guān)于傷痕文學、歷史反思文學的大討論,發(fā)表了一些關(guān)于改革開放、解放思想的文藝作品,專門把劉心武、謝冕等作家學者請到廈大來作報告。80年代初,討論剛剛出現(xiàn)的王蒙的意識流小說寫作方向,還直接與王蒙交流意識流寫作方法,在文學復興的80年代初,我們鼓浪充滿熱情地參與到了當年文壇最重要的一些爭論之中。”朱水涌教授回憶道。
1982年,朱水涌從廈門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并留校任教,成為鼓浪文學社的顧問。對此,朱教授如是說:“作為鼓浪文學社的顧問,我是真正的又‘顧又‘問。我們開始舉行‘鼓浪文學大獎賽,一年一次,后來還擴展到全省。為了讓鼓浪文學社的活動更豐富更上層次,我借著自己參加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會議的機會,邀請了張賢亮、王安憶、蘇童、高洪波等十幾位中國著名的作家,走進廈門大學與鼓浪文學社聯(lián)歡,和同學們討論文學問題。80年代初期中期,是中國文學的黃金時代,也是鼓浪文學社非常活躍的時代。”
此后的鼓浪文學社繼承老一輩的文學傳統(tǒng),積極開展活動,包括“鼓浪系列沙龍”、文學講座、文學調(diào)查和原創(chuàng)分享會等。與此同時,鼓浪也與社會廣泛接觸,舉辦過全市性的大型征文活動。在2004年,全國校園文學社團評比中,鼓浪文學社榮獲“全國十佳校園文學社團”榮譽稱號,這也展現(xiàn)了廈大文學青年與時代并肩的精神風貌。
電子閱讀時代的第三次復刊
在此后的十年里,《鼓浪》刊物一直筆耕不輟,默默記錄著青年的情感與思想。2014年,由于電子閱讀日漸興起,傳統(tǒng)紙媒受到?jīng)_擊,《鼓浪》再度停刊,將陣地轉(zhuǎn)移至微博、微信公眾號、豆瓣小站等網(wǎng)絡(luò)新媒體平臺。在此階段,鼓浪文學社依舊聚集著許多熱愛文學的青年,大家一起開展文學沙龍、電影展、同題寫作等活動,豐富彼此的課余生活。
正如廈門大學圖書館浩如煙海的藏書被一代又一代人反復翻閱,書卷泛黃仍留余香,無論網(wǎng)媒多么盛行,在高校校園里,紙質(zhì)媒體依舊有一席之地,新一輩的鼓浪人也一直沒有放棄重新復刊的想法,愿意為豐富和拓展《鼓浪》的生命作出努力。
時光一轉(zhuǎn)來到2021年,廈大百年校慶之際,《鼓浪》得以再次復刊。
新一屆社干接下“鼓浪”的接力棒后,文學社進入了成立以來的第98個年頭。向著百年社慶靠近的每一步,對鼓浪而言都是堅實且充滿希望的。
2023年,鼓浪迎來了“鼓浪文學大獎賽”的全新升級,它的目光不再僅僅聚焦于鷺島三校(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而是投向更廣闊的南方八?。ǜ=āV東、廣西、海南、浙江、江蘇和上海、重慶),盛情的邀約使文學大賽收獲了更多文學愛好者的優(yōu)質(zhì)投稿。
2023年12月,《鼓浪》2023年秋季卷在當年的社團文化節(jié)上已與讀者朋友見面。
責任編輯: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