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彩禮數(shù)額持續(xù)走高,且攀比之風愈演愈烈。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通過明確裁判規(guī)則,倡導建立以感情為基礎的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堅決遏制包辦、買賣婚姻,反對借婚姻索取財物,真正讓婚姻始于愛,讓彩禮歸于“禮”。
彩禮范圍如何界定?發(fā)生彩禮糾紛該告誰?
在傳統(tǒng)習俗中,男方在婚前給付女方一定數(shù)量的現(xiàn)金或財物,表示欲與對方締結婚姻的誠意,這些現(xiàn)金或財物被稱作聘金、彩禮。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遏制高額彩禮和“功利型”婚姻等不良風氣,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第2條明確規(guī)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一方以彩禮為名借婚姻索取財物,另一方要求返還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p>
但哪些財物屬于彩禮呢?《規(guī)定》采用反向排除的方式對彩禮范圍進行了劃定,即排除了幾類不屬于彩禮的財物:一方在節(jié)日、生日等有特殊紀念意義時點給付的價值不大的禮物、禮金;一方為表達或者增進感情的日常消費性支出;其他價值不大的財物。據(jù)此,戀愛期間為表達愛意發(fā)送的微信紅包或小額轉賬、贈送的禮物、負擔的生活支出,或者為締結婚姻支付的價值較小的“見面禮”“紅包”等不屬于彩禮,產生爭議后接收一方無須返還,但一方在訂婚時、婚禮前以締結婚姻為目的給付的現(xiàn)金、轉賬、金飾、鉆戒等大額財物都可能被認定為彩禮,納入可主張返還的范圍。
男女雙方在締結婚約的過程中,一般由雙方父母在親朋、媒人等的見證下共同協(xié)商、共同參與完成彩禮的給付。因此,在涉彩禮糾紛中確定訴訟當事人時,如果僅將原、被告主體限制在作為婚約關系、婚姻關系的男女雙方,就會給案件審理、裁判帶來困難。同時,彩禮接收人在各地區(qū)、各家庭亦是千差萬別,既有婚約當事人直接接收的,也有婚約當事人父母接收的。彩禮的去向也呈現(xiàn)不同樣態(tài),有的將彩禮作為嫁妝返還一部分,有的將彩禮全部返還給婚約當事人作為新家庭的生活啟動資金,還有的由接收彩禮一方的父母另作他用。為明確裁判依據(jù),《規(guī)定》第4條將婚約財產糾紛訴訟主體區(qū)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婚約財產糾紛中,婚約一方及其實際給付彩禮的父母可以作為共同原告,婚約另一方及其實際接收彩禮的父母可以作為共同被告。二是離婚糾紛中,一方提出返還彩禮訴訟請求的,當事人為夫妻雙方。
登記結婚后有共同生活和無共同生活離婚、同居未登記分手,彩禮分別該如何處理?
給付彩禮蘊含著父母對子女婚姻的美好期盼和祝福,其目的除了締結婚姻關系,更重要的是為男女雙方長期共同生活提供保障。也就是說,男女雙方共同生活時間長短是確定彩禮是否返還及返還比例的重要依據(jù)。
《規(guī)定》第5條規(guī)定:“雙方已辦理結婚登記且共同生活,離婚時一方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共同生活時間較短且彩禮數(shù)額過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彩禮實際使用及嫁妝情況,綜合考慮彩禮數(shù)額、共同生活及孕育情況、雙方過錯等事實,結合當?shù)亓曀?,確定是否返還以及返還的具體比例?!备鶕?jù)這一規(guī)定,人民法院認定彩禮數(shù)額是否過高,應當綜合考慮彩禮給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給付方家庭經濟情況以及當?shù)亓曀椎纫蛩?。此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彩禮中的“漫天要價”,同時可有效避免以結婚為名貪圖對方財物的現(xiàn)象。
現(xiàn)實中,有部分夫妻婚后保持分居狀態(tài),僅有婚姻之名而無夫妻之實,雙方日常生活中的相互付出、相互照顧也相對較少,感情比較淡薄。在這種情況下,如雙方因感情破裂解除婚姻關系,給付彩禮一方能否要求返還彩禮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5條規(guī)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但確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適用前款第二項、第三項的規(guī)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睋?jù)此,如果雙方僅領取了結婚證卻未能形成穩(wěn)定的共同生活,給付彩禮的目的亦未能完全實現(xiàn),雙方離婚時,彩禮原則上應當返還。
除以上兩種情況外,現(xiàn)實中還存在不少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xù)但舉辦了婚禮、以夫妻相稱共同生活并孕育了子女的情況。因此,如果單純將是否登記結婚作為彩禮應否返還的唯一衡量標準,有失公允,特別是不利于保護女方的合法權益。對此,《規(guī)定》第6條規(guī)定:“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但已共同生活,一方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彩禮實際使用及嫁妝情況,綜合考慮共同生活及孕育情況、雙方過錯等事實,結合當?shù)亓曀祝_定是否返還以及返還的具體比例。”也就是說,共同生活的事實一方面承載著給付彩禮一方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會對女性身心健康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經歷過妊娠或生育子女等。
此外,在傳統(tǒng)婚嫁習俗中,女方家庭通常也會贈送首飾、家電等財物作為嫁妝,供新婚夫妻共同使用,以減輕他們婚后的生活壓力。所以,當男方要求返還彩禮時,女方往往也會訴請返還嫁妝。根據(jù)上述規(guī)定,法院在判決返還彩禮的同時,應當通盤考慮嫁妝的使用、現(xiàn)值等情況,將雙方已經共同消費或添附到男方財產上的數(shù)額予以扣減,對于尚存的嫁妝一般參照風俗習慣判歸女方所有。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