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黃繼光》一課為例"/>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 許慧芝
革命文化類題材的文章一般是以老一輩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跡或作品為主,傳承紅色基因,歌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和思想性,在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但是,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卻有著諸多的問題。從教師層面上來說,教師容易將革命文化類課文當成思想教育課,只重視人文因素而忽視語文要素;從學生角度來說,當教師在激情澎湃地講解時,因距離戰(zhàn)爭時代、革命時代久遠,學生沒有相應的生活體驗與經(jīng)歷,無法進入課文情境中,更無法產(chǎn)生共鳴,從而表現(xiàn)得無動于衷。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文本語言表達和提升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探尋人物一舉一動的深意,通過人物所說的語言文字深入人物內(nèi)心世界,感受人物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情感呢?
下面,以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黃繼光》一課為例,談談通過革命文化類文本的特點所開展的針對性教學策略。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實行雙線組元的方式,體現(xiàn)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在教學革命文化類題材時,教師要將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的學習和革命文化的熏陶有機融合在一起,即既要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又要讓學生感受到人文主義文化的熏陶和滲透。這需要教師對本單元的課文進行細致的研究與思考。
教師在教學本單元的四篇課文時,要注重引導學生關注人物偉大的人格品質(zhì),在《古詩三首》中感受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冰清玉潔和剛正不阿,邊關戰(zhàn)士們的英勇殺敵、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壯志,王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清白正氣和一身錚錚傲骨;在《挑山工》中,讀出了一個目標專一、腳踏實地的挑山工形象?!饵S繼光》作為一篇革命文化類題材的課文,文中表現(xiàn)了抗美援朝中犧牲的英雄黃繼光不顧生死、只為完成任務的英勇形象,他的頑強意志、英勇無畏令人敬佩。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走近這些偉大的人物,感受人物的偉大品格。那么,在《黃繼光》一課的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深入體會黃繼光的大無畏精神成了本篇課文的教學難點與重點。
《黃繼光》是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zhì)?!短羯焦ぁ分孛鑼懥颂羯焦さ纳駪B(tài)、外貌,最后通過挑山工的語言揭示了本篇課文所要闡明的道理?!饵S繼光》一課中多次出現(xiàn)了對黃繼光語言和動作的描寫,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可進行自主學習和批注,尋找和圈畫描寫黃繼光語言和動作的語句,在反復的品讀和揣摩中感受黃繼光熱愛祖國、勇于擔當、英勇無畏和擁有頑強意志的英雄氣概。這樣便讓學生鞏固了在本單元中所要掌握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運用和遷移,從而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黃繼光》這篇革命文化類題材的文章,故事真實,有著鮮明的人物形象。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品讀語言文字、緊抓關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誦讀,感悟人物內(nèi)心世界,感受人物品質(zhì)之美。
在進行《黃繼光》這一課的教學時,品讀人物的言行成為本課的重中之重。中年級學生對于尋找人物描寫的語句,不是很困難。學生在讀相關語句時,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對于人物形象的解讀不是很深入。此時,教師需要進行引導,讓學生圈畫人物描寫語句中的關鍵詞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緊扣關鍵詞這個抓手,才能有的放矢。比如,在教學黃繼光的語言時,筆者是這樣做的:
師:你找到了哪些描寫黃繼光語言、動作的語句?先讀一讀語句,再結合關鍵詞說說自己的感想。
生1:我找到的是這句話——黃繼光帶上兩個戰(zhàn)士,拿了手雷,喊了一聲:“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我從“勝利的消息”一詞中讀出了黃繼光對于這次行動充滿了必勝的決心!
師:必勝的信念!
生2:我和他一樣,也圈畫了這個關鍵詞,我覺得黃繼光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這個任務。
師:這樣的視死如歸令人敬佩!(板書:視死如歸)請你來讀。
(生2 朗讀)
生3:我來補充,我關注到了這句話是黃繼光“喊”出來的,這是在為自己加油呢!一定要勝利!
師:不僅如此,這還是在為身邊的戰(zhàn)友們傳達著勇氣!你來喊一喊。
(生3 朗讀)
師:這份勇氣一定傳達到了戰(zhàn)友們的心中。
生4:“讓祖國人民聽”中的“祖國人民”這個詞讓我感受到黃繼光的一顆愛國之心,他心系著祖國的人民。
師:是啊,黃繼光身在異國,心里卻想著祖國,裝著祖國人民,為了他們的幸福,必須勝利!我們一起來讀。
(生齊讀)
師:拳拳愛意,祖國已經(jīng)感受到了。(板書:熱愛祖國)
師:通過黃繼光的這句話,我們感受到了他的視死如歸和對祖國深深的愛。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同學們,你們看,我們在人物的語言中關注了不同的關鍵詞,也讀出了不同的感受。
短短的一句話,學生在交流時卻緊扣三個不同的關鍵詞——“勝利的消息”“喊”“祖國人民”,從而體會到了黃繼光身上的視死如歸和英雄氣概。新課標明確提出,能結合關鍵詞句解釋作品中人物的行為,從某個角度分析和評價人物。學生學會結合不同的關鍵詞,化難為簡,為之后學習文本語言和體會人物品質(zhì)提供了方法、打下了基礎。
學生交流品讀黃繼光最后的一組連續(xù)動作時,緊扣“張開”“猛撲”“堵住”,深入體會到黃繼光的無畏生死、爭分奪秒。黃繼光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堵住槍口”,這是多么悲壯而又震撼的場面,一連串的動作描寫將這場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提升了語言表達的能力,陶冶了情操。
品讀人物描寫的句子,不可將關鍵語句脫離文本語境單獨品析,脫離了文本的句子只能了解表層,卻不能理解句子背后所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關注課文整體,結合關鍵語句前后聯(lián)系進行品讀。例如:
師:我們繼續(xù)來交流,還有誰找到了描寫黃繼光語言、動作的語句?
生:我找到了描寫黃繼光的語句: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從這語句中,我覺得他內(nèi)心非常堅定。
師:你真是會讀書!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任務?
(課件出示:戰(zhàn)士們屢次突擊,都被比雨點還密的槍彈壓了回來。
如果不很快摧毀這個火力點,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 高地的主峰,已經(jīng)奪得的那些山頭就會全部丟失。)
師:這是一個——
生1: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任務。
生2:這是一個非常緊急的任務。
師:黃繼光在這個危急關頭毅然決然地承擔起這個任務,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黃繼光?
生3:我讀出了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黃繼光。
師:(板書:勇于承擔)同學們,聯(lián)系上文,我們就能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品質(zhì)。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引導學生緊扣黃繼光語言中的關鍵詞“這個任務”。對于“這個任務”的理解,學生會產(chǎn)生偏差。如何通過這個關鍵詞來讓學生體會黃繼光的品質(zhì)呢?這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聯(lián)系上文,上文中描寫此時的戰(zhàn)場非常危險,戰(zhàn)士們屢次突擊,都被槍彈壓了回來,但即使這樣,也不能后退,因為任務十分重要且緊急,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黃繼光堅定地接下了任務,誓死也要完成。在聯(lián)系上文后,學生腦海中的黃繼光的形象越發(fā)豐滿起來,他們對黃繼光的偉大人格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體會。
新課標提出,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在交流到黃繼光“更加頑強地向前爬”時,作者用“頑強”一詞來形容“爬”這個動作,學生理解起來較難。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可以舉一反三,進行知識方法的遷移,上文中,此時黃繼光的肩上、腿上都負了傷,由此,學生明白了黃繼光爬得十分吃力,爬得痛徹心扉,但為了任務咬牙堅持,頑強地向前爬去?!邦B強”一詞的難點就這樣被破解開來,學生從黃繼光“頑強地向前爬”這個動作中感受到了他的頑強意志。
當交流到那些蘊藏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的語句時,學生不知如何表達,而朗讀就是學生體會和感受情感的最佳方式。學生通過一遍遍的朗讀,想象著人物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感受著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情感,為人物所展現(xiàn)出的偉大人格而震撼。例如:
師:越接近火力點,子彈就越密集,就在這槍林彈雨中,黃繼光做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動作,你找到了嗎?
生1:我找到了“站起來”這個動作?!鞍。↑S繼光突然站起來了!在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站起來了!他舉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燈的光亮中閃閃發(fā)光?!?/p>
師:通過你的朗讀,我發(fā)現(xiàn)你在“啊”“站”這兩個字上加了重音,能說說理由嗎?
生1:前文中我們知道了黃繼光已經(jīng)身受重傷,戰(zhàn)場上子彈密集,但他還在此刻站了起來,太令人震驚了!
生2:我來補充,我覺得不僅是震驚,還有對黃繼光站起來這個動作的贊嘆和敬佩。
師:請你將這份贊嘆與敬佩讀出來。
(生2 讀)
師:這樣的黃繼光深深地打動了我們。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朗讀越來越棒了,兩個“站”字讀得一個比一個激揚,老師聽了都感到震撼,但是為何這樣讀呢?
生3:后面一個“站”字強調(diào)黃繼光不僅“站起來了”,還在“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站起來了”,英勇無畏,義無反顧!
師:(板書:英勇無畏)說得這么好,相信你讀得也好,請你讀。
(生3 讀)
師:閃閃發(fā)光的手雷象征著他此時的堅定。請大家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
在這飽含深情的朗讀聲中,學生讀懂了黃繼光的“站”,理解了在這個動作下,黃繼光內(nèi)心想要完成任務的決心與堅定,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一遍遍的朗讀便是一次次的體驗,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與文本人物產(chǎn)生了情感上的共鳴,加深了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獲得了思想上的熏陶。以讀促教,以讀促學,學生學起來事半功倍,對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也有所提升。
革命時期距離學生生活較為久遠?!饵S繼光》一課中背景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學生只聽聞戰(zhàn)爭名,但不懂當時戰(zhàn)爭之情況。教學時,教師應補充相關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為感悟人物形象打下基礎。
師:“1952 年10 月,上甘嶺戰(zhàn)役打響了。這是朝鮮戰(zhàn)場上最激烈的一次陣地戰(zhàn)?!蹦銖墓适碌拈_頭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戰(zhàn)爭的時間和地點。
生2:我知道了戰(zhàn)役名稱叫作“上甘嶺戰(zhàn)役”。
師:(出示圖片)這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意為幫助朝鮮抗擊美國侵略者,地點就在朝鮮。其中,最激烈的陣地戰(zhàn)就是上甘嶺戰(zhàn)役,到底有多激烈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2 ~3 自然段,你們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這場陣地戰(zhàn)的激烈?
生1:我從“持續(xù)戰(zhàn)斗了四天四夜”看出時間持續(xù)之久。
生2:“戰(zhàn)士們屢次突擊,都被比雨點還密的槍彈壓了回來?!边@里“屢次突擊”表示突擊了很多次,戰(zhàn)爭要想獲勝很艱難。
生3:我來補充,一個“壓”字感受到了敵人的子彈密集,殺傷力巨大。
師:此時一個又一個戰(zhàn)士倒下,前赴后繼,多么慘烈!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完成任務實在是太難了!“已經(jīng)四點多了”,時間緊迫啊,如果——(引讀)
師:為什么一定要攻下597.9 高地呢?誰來介紹一下?
[解釋597.9 高地(補充材料):
敵方擁有極大的空中優(yōu)勢。當時的作戰(zhàn)飛機夜間作戰(zhàn)效果很差,因此敵方在夜間通常不會出動空中力量。一旦天亮,敵方空中支援一到,就會給我方的進攻部隊造成極大的傷亡。在這種情況下,在天亮以前拿下597.9 高地能夠有效降低傷亡。]
師:看來,奪下597.9 高地至關重要,而奪下此地的關鍵在于摧毀敵人的這個火力點。
在教學這段時,教師補充了抗美援朝以及597.9高地的資料,使學生對故事的背景有所了解,明白了這個任務必須完成以及完成的艱巨性,為學生后面體悟人物形象做了鋪墊,加深了學生對內(nèi)容的理解。
補充資料除了文字材料,也可以是關于課文的相關影視資料,能更加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當時戰(zhàn)爭的危急以及人物的言行,拉近時代距離,引起學生與文本人物的情感共鳴。如教學黃繼光擋子彈的片段:
師:“轟!敵人的火力點塌了半邊”,勝利在望,可黃繼光——暈倒了,他已經(jīng)透支了他所有的力氣。但敵人的機槍還在吐著火舌,戰(zhàn)士們被壓在山坡上無法行動,這可怎么辦?
生1:我從“又站起來了”看出,他為了完成任務取得勝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生2:我從“張開”“猛撲”“堵”一系列的動詞中感受到他對完成任務的決心,無畏生死,爭分奪秒。
師:“堵”字偏旁為“土”,代表用什么去堵?而黃繼光用什么去堵?(胸膛)本來應該用土,可黃繼光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在了這槍林彈雨的前面。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場面。(播放視頻資料)
師:這是多么悲壯而又震撼的一幕!我們一起來讀。
(生讀)
通過直觀的視頻資料,學生對于黃繼光的一系列動作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內(nèi)心已被震撼,更能感受到黃繼光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
綜上所述,革命文化類題材的課文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重大的教學意義和教育意義,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此類課文時,應認真研究文本,將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tǒng)一落實到位,在引導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學習閱讀方法和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對革命文化的熱情,受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熏陶。這樣,紅色基因將在學生心中播下種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