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欣
(蘭陵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 山東 蘭陵 277700)
紅薯屬1 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俗稱地瓜、紅苕等。由于紅薯的適應性強、產(chǎn)量大,喜光、喜溫、喜肥,在南北方都有種植,產(chǎn)量高于其它農(nóng)作物[1]。
1.1 光照要求。在紅薯生長過程中,光照充足的情況下才會生長較好。在紅薯進入莖葉期后,每天需要8~10 h 光照進行光合作用才能長勢較旺,長成比較好的根系。且只有光照良好才能保證將營養(yǎng)輸送至根系,促使根塊增大膨脹[1]。
1.2 溫度要求。一般來說,最適合紅薯生長的環(huán)境溫度不低于25 ℃,溫度低于18 ℃時紅薯不再生長。就具體生長期而言,發(fā)芽階段最適溫度18 ℃~22 ℃;幼苗期22 ℃~25 ℃比較適宜;莖葉期16 ℃以上溫度比較適宜,在氣溫降到8 ℃以下時,就會導致紅薯死亡。根部生長的適合溫度為21 ℃~25 ℃[2]。
1.3 濕度要求。濕度對紅薯很重要,一般根塊期60%~70%的濕度比較適宜。其它階段60%~80%的濕度是相對合適的。特別要注意,只有保證好根塊期的濕度,才能長成比較大的果實。但由于下雨等導致田間濕度較大時,要及時排水,保證紅薯的良好生長。
2.1 初期育苗技術(shù)。2 ~4 月中旬是紅薯育苗期。①選苗。選擇生長健壯、長勢良好的紅薯苗。②選擇苗床。要根據(jù)紅薯生長特點,選擇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排水條件好、pH 值5.1 ~6.7 的酸性無病菌地塊。③排種。苗床面積要依據(jù)種植數(shù)量而定,苗床寬度1.4 m 左右,排種后上面可覆塑料薄膜,用于保溫保濕[3]。主要采用斜排、平排2 種排種方式,不能把紅薯的頭尾順序顛倒,之后把較細土壤以均勻厚度填滿紅薯排種縫隙,最后,把細沙化肥、發(fā)酵肥均勻蓋在最上面。其中,用發(fā)酵的牛馬糞料均勻平鋪苗床為宜,化肥推薦施用100 g/667 m2的硫酸銨。在實際種植期前7 d 施加氮肥打好壯苗基礎(chǔ)。④移植。在紅薯苗長度達到25 ~30 cm 時即可做假植苗移植??梢詫⒂休^多分枝的紅薯苗清除2 ~3 個分枝,以更好聚攏養(yǎng)分。當假植苗節(jié)數(shù)達到6 ~12 個節(jié)位時摘心打頂。
2.2 起壟、整地技術(shù)。①整地。在紅薯收獲后對土地進行深耕,讓活土層變厚,土壤更加疏松,透氣性更強,為來年紅薯根塊生長打下基礎(chǔ),耕深以25 cm 為宜,不要超過30 cm。②起壟。東西起壟便于紅薯進行光合作用。做壟后,由于壟間面積較大,白天溫度升高快,要求壟高在30 cm 左右,壟直、平整,以利于抗旱[4]。③施肥。整地、起壟后期施底肥,底肥以農(nóng)家肥為主化肥為輔??蛇x擇施用復合肥50 kg/667 m2、農(nóng)家肥3 000 kg/667 m2作為底層肥料。在施用底層農(nóng)家肥料時,一定要在壟間均勻施肥,確保能夠發(fā)酵完全。栽種后的7 d 左右要在紅薯苗旁開溝,進行第1次追施氮肥,也就是促苗肥,施肥量為6 kg/667 m2。在紅薯正常生長后的30 d 左右進行第2 次追肥,施硝酸銨復合肥5 kg/667 m2、硫酸鉀復合肥20 kg/667 m2為宜。在紅薯生長的后期,將100 kg/667 m2草木灰兌水500 kg 浸泡4 h 左右后施用,這是最后1 次施肥。具體的方法是取浸泡草木灰的上層清水灌入裂縫,之后用土把裂縫封嚴實。
2.3 栽植技術(shù)。要盡可能的選取壯苗進行栽培,之后通過直插、斜插、平插等方式進行紅薯苗插植,要根據(jù)當?shù)貧鉁?、氣候、土地狀況進行選擇。若薯苗比較短,選擇直插的方法比較好,也就是將薯苗垂直插入土中2 ~3 節(jié),深度8 ~10 cm,這樣便于薯苗吸取水分和養(yǎng)分,具有較好的抗旱、抗貧瘠效果,同時具有較高的成活率。秧苗長度在20 cm 左右時,可以選擇斜插,具體是將秧苗以45°傾斜的方式插入土中10 cm左右,露出1 ~2 節(jié)苗尖,隨后把土覆蓋到秧苗上,露出苗頂。斜插相比較其它方式,更為簡單易學,省時省力,也能夠達到較好的抗旱效果。平插需要先在壟間開出3 ~5 cm 寬的淺溝,把3 ~5 節(jié)長的薯苗水平放入淺溝后用土蓋嚴實,并在外露2 ~3 節(jié)。平插的好處是結(jié)果時間早,塊數(shù)多而均勻,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也高。但平插費時費力,抗旱能力差,因此,平插適宜在土壤環(huán)境好、水分充足地區(qū)。需要注意的是,要對紅薯苗進行淺插,這樣土里的部分會接觸到比較疏松的土壤,透氣性比較高,也容易接受較大的晝夜溫差,能夠保證紅薯果實的質(zhì)量。
3.1 肥水管理。紅薯根系發(fā)達,可以吸取更多的養(yǎng)分,耐貧瘠性較好,但要想獲得較高產(chǎn)量,也需要給予足夠的肥料。紅薯生長過程中需要的鉀元素最多,氮元素和磷元素需要量分列二三位。在紅薯全生長期要把握好土壤含水量,避免出現(xiàn)漬水情況。紅薯種植后第15 d 左右時,要及時追施以氮肥為主的肥料,若出現(xiàn)需要補苗的情況,可適當多施肥料。出現(xiàn)較大降水量時,要及時排水;出現(xiàn)旱情時,要做好灌溉工作,以滴灌和噴灌為主,使用漫灌方式時,水位控制在壟高1/3 處為宜。栽種后的45 d 內(nèi),只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度即可。從紅薯的分枝結(jié)果期到生長期,控蔓生枝是重點工作。在莖葉封壟時要增加土壤濕度,保持在70%~80%,視情況進行一定量的施肥。栽種后第60 d 左右時,需要對紅薯追施大量鉀肥,施用100 kg/667 m2草木灰和6 kg/667 m2硫酸鉀肥。薯塊膨大期要平衡好土壤濕度,防止生長過于旺盛或水分不足減產(chǎn)。發(fā)現(xiàn)葉片有早衰情況時,要及時噴淋少量氮元素肥,并適當灌水。
3.2 病蟲草害管理。雜草不僅占據(jù)紅薯苗的生長空間,也會搶奪土壤養(yǎng)分,不利于紅薯進行光合作用和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性。另外,有些品種的雜草會引發(fā)紅薯塊發(fā)生畸形,降低了產(chǎn)品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要及時通過除草劑和人工將雜草清除。選用除草劑除草時要盡量降低對土壤和紅薯產(chǎn)生的副作用,確保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危害。使用人工進行除草作業(yè)時,要計算好成本,做到精準使用,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