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蓮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安平鎮(zhèn)第一小學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領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依托各科課程標準,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痹谛W階段,學生由于身心發(fā)展不平衡,容易出現(xiàn)心理發(fā)展矛盾,同時,小學階段也是學生人格形成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工作是在學生心靈上的雕琢,懂得學生的心理,才能完成教育工作“教書育人”的根本任務。小學英語教學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英語教師要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理論,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根據(jù)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英語學科知識特點,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增進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體驗,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認知、穩(wěn)定情緒和優(yōu)秀品格,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施以援手,實現(xiàn)啟智潤心。
本文旨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方式和評價方法,通過了解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不良心理的表現(xiàn),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影響,從而提出在小學英語教學和評價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深入挖掘教材內(nèi)容,增強學生的心理品質;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獲得最佳的心理效應;合理運用評價方法,發(fā)揮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巧妙使用評價語言,增強師生的情感連接;提高學習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為小學英語學科教育實踐提供參考。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英語學科的初始階段,常表現(xiàn)出對英語學科學習的不良心理。第一是厭惡心理,對課堂內(nèi)容感到無聊和枯燥,缺少英語學習興趣,對學習英語的任務和作業(yè)表現(xiàn)出缺乏動力和積極性,可能經(jīng)常會找借口逃避英語學習、故意拖延完成作業(yè)等。第二是自卑心理,對英語學習缺乏自信,對自己的發(fā)音、語法等方面的問題感到自卑,覺得自己比不上其他同學,羞于展示自己的英語能力,害怕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參與英語活動,擔心出錯或被同學嘲笑。第三是逆反心理,對英語學習存在抵觸情緒,對老師的要求和指導持反對態(tài)度,通過故意違反課堂紀律、打斷老師講課等行為表達對英語學習的不滿和對英語學習的抵制。第四是畏懼心理,對英語學習成果的檢測和評價感到恐懼,害怕參加英語考試,擔心自己的成績和評價水平低而受到批評或懲罰。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導,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教師要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學生的重要性,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能力,同時學校和社會要為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和評價提供支持和資源,這有助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英語學科素質,推動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在小學階段,學生正式開始系統(tǒng)性的英語學習,若未打好基礎將直接影響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未來英語學習的潛力。如果教師能在英語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有效的評價進行正向反饋教育,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質量,積極給予學生心理疏導和情感支持,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克服學習問題,學生對英語學科的接受程度會更高,更好地預防和避免英語學習困難,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就,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落實英語教學任務和課標要求。
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xiàn)代化人才的必備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價值觀,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持久的學習動力,掌握應對學習壓力的方法和技巧,從而保持樂觀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提高英語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建立積極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難是必然的,教師及時給予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有效應對英語學習和生活中的壓力和困難,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通過有效的評價,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培養(yǎng)面對挫折和困難的積極態(tài)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和日后發(fā)展。
教書育人,是從“心”開始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具有榜樣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注重自我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并幫助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引領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且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情感陶冶,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鍛煉學生的心理承受力。
其次,小學英語教師要想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還需要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的內(nèi)涵、理念和方法,學習教育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觀察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狀態(tài),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科學評價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實際情況來指導后續(xù)教育模式的實施,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走出負面情緒,發(fā)揮教育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學生遇到學習瓶頸期時,和學生聊一聊,告訴學生這是再正常不過的階段,適當放松自己的心情,然后追求超越自我;當學生生病時,問候一句,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在學生考試發(fā)揮失常時,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分數(shù)和榮譽,不必計較一時得失,培養(yǎng)豁達的心理,適時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跟學生同頻,能夠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
最后,小學英語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熟悉教學內(nèi)容,搜集整理網(wǎng)絡、書籍中的心理教育資源和素材,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原則,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賦予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塑造學生的心理品質。
在課堂引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展示動聽的音樂、形象的動畫和有趣的對話,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情緒,釋放學生的壓力,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提升思維的活躍度,激活大腦興奮區(qū)。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將學習與實際生活和實際問題相結合,將抽象的概念和知識與學生原有的實踐經(jīng)驗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另外,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即時評價,有效評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一張放滿各種學習用品的書桌,然后將不同的學習用品做成拼圖,包括pencil、ruler、pen、backpack、eraser...帶領學生多次重復拼圖,每拼一部分,學生大聲說出學習用品的英文,多次重復練習后,學生就能夠熟練地掌握詞匯,教師則可以評價學生對單詞的掌握和熟悉程度,記錄并分析學生對單詞的拼圖效果,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教師也可以借助趣味游戲活動帶領學生展開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快樂,在玩中獲得知識,鍛煉語言技能。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讓英語學習過程積極向上。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輪流做出動作,倘若是拍拍手,其他同學說“hand”;若是跺跺腳,其他同學說“foot”;若是搖搖頭,其他同學說“head”。游戲活動可以使學習氛圍特別濃厚,學生的學習印象也會特別深刻,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此外,針對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還可以借助角色扮演、項目式教學等互動教學方法展開教學。例如,在學習HelenKeller這一閱讀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體會聾啞人、盲人可能遇到的諸多困難,理解海倫·凱勒的堅強與勇敢,感受生命的偉大,提高抗挫折能力,教育學生要珍惜生命,愛護自己,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心理學研究表明,評價反饋是有效控制教學的手段。每個人都有獲得較高評價的趨向,期望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茖W評價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用多種評價方法,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評價的模式下,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樹立個性化發(fā)展目標,獲得努力上進的信心。
一方面,教師要遵循小學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學生,因材施評。小學生身心發(fā)育不成熟,意志力相對薄弱,對自己的成績和表現(xiàn)非常敏感,害怕失敗和批評。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既包括定量評價,如考試和測驗,也包括定性評價,如學習態(tài)度、課堂參與度等,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點,讓學生看到自己的發(fā)展?jié)撃?,認識自己的進步和成就。引入教師評價、自主評價、互相評價等評價方式,認可學生的努力,同時適當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給予恰如其分的反饋,讓學生全面認識自己,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前進動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公平、公正地給予學生評價,以“學生自我”為參照,采用發(fā)展性評價。每個人都擁有無限的內(nèi)在潛能和動力,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性,基于客觀的標準,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和努力程度,給予準確全面的評價,而不是基于個人喜好或偏見;做到不偏袒任何一個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長、興趣和發(fā)展?jié)摿?,不將所有學生都套入同一個評價標準中,定期展開評價,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策略提高自己。
人最本質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巧妙使用評價語言可以提升溝通效果和評價效能,促進師生之間互相理解和尊重,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良好的評價用語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有時教師一個眼神的肯定、一個善意的微笑都能讓學生沾沾自喜一整天,在學習時充滿動力。
為改變沉悶枯燥的英語課堂教學,教師要重視課堂評價語言的選擇,使用積極的、溫和的評價性語言,避免使用諷刺、指責、批評等話語。教師可以使用直接、贊揚的詞語對學生做出評價,例如“Good/Very good/Excellent”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表現(xiàn)很好。對于不夠自信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勇敢舉手回答問題,微笑著對他們說“Don’t be shy,just have a try.”并用鼓勵的眼神示意他們?;卮鸾Y束后,不論答案是對還是錯,教師都可以對學生表達欣賞,表揚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勇氣,再根據(jù)實際情況點評。這樣一來,學生不再感到恐懼,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也會越來越積極,進而喜歡上英語課。
在課堂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批改作業(yè)的機會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尤其是對成績不怎么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用心給予評價和鼓勵。教師要減少使用等級或者分數(shù)進行評價,要用易于理解的話語對學生的表現(xiàn)做出評價,注意說明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取得的進步或者令人滿意的地方,并進一步明確提出學生努力的目標,將其作為學生成長的記錄,幫助學生動態(tài)了解自己,在每一次進步中肯定自己的能力,收獲進步的喜悅。比如,教師可以在作業(yè)本上留下鼓勵的話或者名言警句:“Come on!”(加油)“Never give up!”(永不言棄)“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獲得情感滋養(yǎng),這樣學生就會樂此不疲地接受和吸收英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