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波勇
在初中數(shù)學題型中,有一類涉及到動點與最值的幾何題型,題目中并沒有圓,但是動點的運動軌跡形成了圓,從而轉(zhuǎn)化為與圓有關的最值問題,我們把這種類型稱為最值問題的隱形圓模型。這里對此進行探究,以找出它們共有的特征,總結(jié)出解題方法。
實際教學時,教師可先復習圓外一點到圓上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的求解方法。
【復習】已知點P為圓O外一點, 則 P 到圓O 上一點的最小距離和最大距離為______。
解答:連PO并延長,分別交圓于點M′和M,則P到圓 O 上的最小距離和最大距離分別為PM′和PM。
【探究】如圖,邊BC為定值,它所對的角度數(shù)不變(也就是定長對定角),那么以BC為邊能畫出幾個這樣的角?
由圓周角定理可知,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能畫出這樣的角有無數(shù)個,查看這些頂點A經(jīng)過的軌跡,得出定長對定角,角的頂點A運動軌跡在以定長BC為弦的圓上。
由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定長對定角,則定角頂點(動點)的運動軌跡是以定長為弦的圓。如上題ΔABC中,點A的運動軌跡是以BC為弦的圓。
再引導學生嘗試用這個知識點來解決動點與最值問題。
例1.如圖,在矩形ABCD中,AB=4,BC=6,E是平面內(nèi)的一個動點,且AE⊥BE,則線段CE的最大值為多少?
【分析】AB=4,∠AEB=90°定長對定角,動點E的運動軌跡是以AB為弦的圓。求CE的最大值,就轉(zhuǎn)化成了求圓外一點到圓上的最長距離。
【解答】解:∵∠AEB=90°,
∴點E在以AB為直徑的圓上,如圖所示,設圓心為O,
∵AB=4,AB是⊙O的直徑,
∴OE=2,
在Rt△OBC中,OC=[OB2+BC2]=[22+62]=2[10],
∴連接CO并延長,交⊙O于點E′,則CE′為最大值,
∴CE′=OE+OC=2+2[10],
∴CE的最大值=2+2[10].
【小結(jié)】找出隱形圓,把求線段的最大值轉(zhuǎn)換成求圓外一點到圓上的最長距離來解題。
例2.? ? 如圖,邊長為 3 的等邊ΔABC , D、E 分別為邊 BC、AC 上的點,且∠AP B = 120?, AD、BE交于 P 點,求CP 的最小值為______ 。
【分析】 本題和例1共同點都是定長對定角,所以動點P的運動軌跡也是圓。它們的區(qū)別,在于本題中∠APB不是直角,所以定長AB也不是直徑。點P的運動軌跡是以AB為弦,包含120°的圓周角的弧。連接OC交⊙O于N,這樣就轉(zhuǎn)化成求圓外一點到圓上的最短距離,當點P運動到N點時,CP的值最小。
【解答】解:由垂徑定理可知,圓心O在弦AB的垂直平分線上,如圖,
∵∠APB=120°,
∴點P的運動軌跡是在以O為圓心,OA為半徑的弧上運動,
此時∠AOB=120°,∠AOC=[12] ∠AOB= 60°? ? ? OA=[3],
∵∠ACO=[12] ∠ACB= 30°
∴∠OAC=90°
∴OC=2OA=2[3],
連接OC交⊙O于N,當點P運動到與N重合時,CP的值最小,
最小值=OC-ON=2[3]-[3]=[3].
故答案為:[3]。
【小結(jié)】定長對定角,可以找出動點的運動軌跡即隱形圓。如果定角不是直角,那么定長就只是圓的弦,需要在弦的垂直平分線是確定圓心。
【方法總結(jié)】定長對定角,那么定角頂點(動點)的運動軌跡是以定長為弦的圓,找出隱形圓后,轉(zhuǎn)化成圓外一點到圓上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來求線段的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