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音樂》:古希臘羅馬遺產(chǎn)與一神信仰新枝的嫁接

        2024-05-12 00:00:00郭一漣張博超
        文化藝術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古代晚期哲學家奧古斯丁于公元391年寫就《論音樂》,這部六卷本的專論集中體現(xiàn)了他對音樂問題的思考與探索,內容涉及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分析、音樂的道德屬性、音樂的本質等。在寫作過程中,奧古斯丁的哲學、神學和美學思想發(fā)生了重要的轉變,并清晰地反映在《論音樂》前五卷與第六卷這兩種不同的寫作思路中,然而這種差異并沒有損害其音樂思想的統(tǒng)一性?!墩撘魳贰返墓诺湮谋緦懽餍问健⒁魳放c數(shù)學分析方法、靈魂掌握欣賞音樂主權等思想,將古希臘羅馬的遺產(chǎn)嫁接在一神信仰的新枝上,既體現(xiàn)了奧古斯丁對古典音樂哲學的繼承,也標志著中世紀音樂哲學的發(fā)端。

        關鍵詞:《論音樂》;奧古斯??;音樂觀念;音樂哲學史

        中圖分類號:J6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180(2024)02-0105-07

        《論音樂》是古代晚期哲學家奧古斯?。⊿t. Augustinus,354—430)所著的一部音樂專論。奧古斯丁是基督教思想史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也是古代拉丁教父中著述最多的人。其重要作品有《懺悔錄》《上帝之城》《三位一體》等。奧古斯丁既是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繼承者,又是中世紀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他在哲學上師承新柏拉圖主義者,并以其哲學所能達到的深度闡釋了基督教教義,從基督教信仰中發(fā)現(xiàn)新的哲學問題,打開新的思想維度。

        相比于奧古斯丁的其他著作,《論音樂》在學界受到的關注較少。該書集中體現(xiàn)了奧古斯丁對音樂的思考與探索。他從節(jié)奏和韻律的角度對音樂進行了分析,且論及音樂的聆聽過程、音樂與道德的關系以及音樂的本質等問題,體現(xiàn)了古代晚期哲學家解讀音樂的一次嘗試。

        本文以石敏敏根據(jù)英譯本On music[1]及拉丁文本Sancti Aurelii Augustini Hipponensis Episcopi Opera Omnia[2]翻譯而成的中譯本《論音樂》[3]為研究對象,著重考察奧古斯丁在其中體現(xiàn)出來的音樂觀念。筆者將以奧古斯丁對善惡問題的追問為主線來考察《論音樂》的寫作背景,對其內容作較為詳盡的解析,探究奧古斯丁的音樂觀念及其對古典思想的承續(xù)與發(fā)展。

        一、《論音樂》的寫作背景

        奧古斯丁寫作《論音樂》的時間是387—391年[4],這個時間段涵蓋了他生命中重要的經(jīng)歷,也直接影響了他的寫作。在這4年里,奧古斯丁從歐洲米蘭返回非洲塔加斯特城,開始了其漫長的著述生涯。

        354年,奧古斯丁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今蘇格艾赫拉斯,是阿爾及利亞蘇格艾赫拉斯省的省會)。北非當時已完全處在羅馬文化的覆蓋之下,拉丁文是他的母語。16歲時,奧古斯丁由于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輟學了一年,在這一年輕狂無度的游樂中,奧古斯丁開始自我反省,與同伴的“偷梨事件”讓他體會到了為偷而偷的快樂,也使他對與人一起作惡所帶來的愉悅感到震驚[5]85,惡的起源問題因此成為他揮之不去的困惑。之后,奧古斯丁到迦太基學習了3年修辭學和哲學,學校里的專業(yè)訓練使他逐漸掌握了用哲學的方式思考問題。在這個階段中,古羅馬著名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的作品給奧古斯丁帶來極大影響,直接引發(fā)了后者對《圣經(jīng)》的強烈興趣。[6]41但令奧古斯丁感到不解的是,由至善上帝創(chuàng)造的世界為何總是充滿了罪惡。

        對善惡問題的探究把奧古斯丁引向了摩尼教。根據(jù)摩尼教的教義,善和惡分屬兩個對立的實體,它們處在永恒的爭斗之中,人們行善是受到光明之神的支配,而作惡則是受到黑暗之神的支配。[5]88 373年,19歲的奧古斯丁皈依摩尼教。2年后,奧古斯丁回到家鄉(xiāng)教授修辭學,同時也繼續(xù)研究古典哲學。他在不斷學習和理解摩尼教教義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矛盾——如果善惡兩種力量總是處于斗爭之中,那么,什么情況下善能戰(zhàn)勝惡?什么情況下惡又能戰(zhàn)勝善?384年,奧古斯丁帶著這些疑問來到米蘭,繼續(xù)從事他的雄辯術教學。當時流行于米蘭的新柏拉圖主義立即成為了他最熱衷的學說,新柏拉圖主義者普羅提諾(Plotinus,205—270)關于惡是善之缺失的觀點使他徹底擺脫了摩尼教。a

        奧古斯丁發(fā)現(xiàn),至善是永恒的不朽的存在,凡是存在的事物都是善的,事物可以朽壞是因為其不是至善,而并非是不善的。[7]這使他消解了摩尼教教義中善惡實體性二元對立的觀念。他在新柏拉圖主義中看到了基督教的哲學表達,堅定了對上帝的信仰和真理的理性追求。[8]脫離摩尼教后,奧古斯丁結識了米蘭主教安布羅斯(St. Ambrose,約337—397),并在其帶領下成為了米蘭教會的慕道友。奧古斯丁在教堂的圣詠中獲得了宗教體驗,認為音樂形成了其與上帝的對話。從音樂獲得的這些特殊體驗不止一次地被奧古斯丁記錄在作品及其致友人的信件中。b387年,在另一次宗教皈依前,奧古斯丁意圖發(fā)掘自己在教堂圣詠中感受到的神秘體驗,遂效仿古希臘人研究音樂的方式c,開始了《論音樂》前五卷的寫作。雖然奧古斯丁此時已經(jīng)認識到基督教的合理性,但依然在肉體和精神上的欲望之間徘徊不定[6]166,少年時期的罪惡行為仍常使他深陷自責之中。從搖擺到最終皈依的決定性事件是,奧古斯丁有一次聽到了孩子唱的山(兒)歌《拿起來讀吧》,正好有一卷《圣經(jīng)》抄本在旁邊,并順手翻到了《羅馬書》第13章第13、14節(jié),這兩節(jié)經(jīng)文的內容讓奧古斯丁確信上帝原諒了他所犯的惡,由此最終“潰散了陰霾籠罩的疑陣”[6]167-168。

        奧古斯丁于387年4月受洗皈依基督教,《論音樂》第六卷是在391年他升為希波神甫后完成的。該卷寫作于奧古斯丁皈依之后,因此其宗教信仰的轉變在書中也清晰地展現(xiàn)了出來。奧古斯丁在《論音樂》前五卷中的音樂觀念主要承襲自古希臘人,在第六卷中他則基于基督教的宗教體系和教義對音樂進行探討。以下筆者將以奧古斯丁信仰轉變的時間為依據(jù),概述《論音樂》的內容,分析其音樂觀念。

        二、《論音樂》:基本內容與核心觀念

        《論音樂》共有六卷,均以師生對話的形式寫成。全書根據(jù)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五卷為第一部分,第六卷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奧古斯丁從節(jié)奏、節(jié)拍的角度對音樂展開討論,主要體現(xiàn)了音樂是以數(shù)字為基礎的科學這一觀念;在第二部分中,他基于基督教信仰,闡釋了音樂美的來源及音樂在神學語境里的特點。

        (一)音樂是以數(shù)字為基礎的科學

        在第一至第五卷里,奧古斯丁繼承了古希臘人在音樂理論上的觀點。古希臘人認為,音樂由節(jié)奏學(rhythmics)、韻律學(metrics)、和聲學(harmonics)三個分支組成[9],它們共同構成了音樂的整體。奧古斯丁主要從節(jié)奏學和韻律學的角度來分析音樂,認為節(jié)奏和韻律普遍存在于日常使用的語言中,因此會比從和聲學的角度闡釋音樂,更易為人們理解。

        在第一卷中,奧古斯丁討論了音樂的定義和音樂科學的問題。他首先談到了音樂的定義——“音樂是恰當度量的科學”[3]14,即音樂是一種活動得當?shù)?、自由的、因其自身而被欲求并僅憑自身而具魅力的、存在于心靈中的藝術。關于音樂科學,奧古斯丁把它建立在數(shù)學比例的基礎之上,確定了音樂的數(shù)字尺度,人們通過數(shù)字來感受聲音,音樂數(shù)字組合和諧便使人們感受到快樂。他認為音樂科學高于音樂表演,演奏者們只是依靠實踐和模仿掌握了音樂的技藝而令人們愉悅,但他們對于音樂的理解是分離的,除非他們理性地擁有其所宣稱或展示的事物本身,即只為藝術而藝術。[3]27此外,音樂的科學亦非所有人都能具有。如果出于世俗目的演奏音樂而忽略其教化功能,則被奧古斯丁視為缺乏音樂的科學。

        在第二卷至第五卷中,奧古斯丁從音節(jié)和音步,節(jié)奏、節(jié)拍和詩的區(qū)別,詩句中的數(shù)字比例三個方面對音樂進行了分析。在第二卷中,奧古斯丁談到了文法家與音樂家對長音和短音的不同看法:文法家借鑒前人的經(jīng)驗來判斷音的長短,音樂家則根據(jù)度量的基本原則判斷音節(jié)在具體位置中的長短。他列舉了長短音節(jié)排列構成的二十八種音步,在盡可能保持相等性的原則上探討了音步自身的有序結合?;诖耍瑠W古斯丁在第三卷和第四卷中論及了音步與音步之間的組合與連續(xù)以及節(jié)拍的比例問題。奧古斯丁指出,音步的相互結合會產(chǎn)生節(jié)奏、節(jié)拍和詩。針對節(jié)奏、節(jié)拍和詩的區(qū)別,他認為所有詩句都是節(jié)奏和節(jié)拍,無論在詩句還是在節(jié)拍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界限(都有同樣的時間間隔和音步數(shù)量),節(jié)拍與詩句在保持一種四倍數(shù)比例的同時,各自分享在音步與時間上的擴展方式。他還對節(jié)拍因何休止的問題做了分析,認為人們總是把尾音當作長音,而這與結尾的最后音節(jié)是長音還是短音并無直接關系。在奧古斯丁看來,所有的音步都可以度量出最小的部分,其余部分最大程度地與它相等,因此節(jié)拍的數(shù)量接近無限。第五卷中,奧古斯丁又進一步考察了詩的劃分和度量的比例,認為詩由兩個不可互換的成分組成,這兩個成分在不同的詩句中呈現(xiàn)的相等性也不同。

        綜上所述,奧古斯丁在《論音樂》前五卷中對音步、節(jié)拍、節(jié)奏和詩中的數(shù)字比例所作的理論分析,體現(xiàn)了音樂是以數(shù)字為基礎的科學的觀念。換言之,音樂首先是科學,其次才是藝術,音樂的科學只存在于人們的理性和心靈中。奧古斯丁指出,數(shù)字“一”是所有數(shù)字產(chǎn)生的源頭,最和諧的比例是相等,音樂也同樣源自于“一”。如此看來,前五卷對音樂理性分析的結果與他宗教信仰轉變后寫作的第六卷內容似乎已有所呼應,其實不然,奧古斯丁在這里所談到的“一”只是停留在數(shù)字的意義上,未有明確的涵義指向?!墩撘魳贰返牡诹硌赜昧饲拔寰淼姆治龇椒?,奧古斯丁以此建構音樂聆聽的過程,闡明音樂中的道德問題,并肯定了人們在聆聽音樂時的審美體驗和情感反應。

        (二)音樂美的來源是上帝

        奧古斯丁在第六卷的開頭部分便提出:“第六卷——它內在于那五卷中,是它們結出的果子?!盵3]160基督教里有內、外兩種果子的說法:外在的果子引導人們皈依上帝;內在的果子就是圣靈的果子,其中包括一切基督徒的美德。[10]奧古斯丁在此用比喻表明前五卷是為了讓人們理解他寫作《論音樂》的初衷——探尋音樂美的來源。

        奧古斯丁在第六卷里對音樂的聆聽過程、音樂的道德問題做了闡釋。他以前五卷的討論為基礎,分析了音樂感知的過程,提出了聲音的五種數(shù)目a:聲音本身的數(shù)目、應用的數(shù)目(也稱進展數(shù)目)、感官的數(shù)目(也稱反映數(shù)目)、記憶的數(shù)目、判斷的數(shù)目。奧古斯丁在這里構建了一套音樂聆聽過程的體系——聲音本身的數(shù)目被人之感官的數(shù)目發(fā)現(xiàn),人借助判斷數(shù)目和記憶數(shù)目來判斷音樂;人的靈魂也參與其中,靈魂將聲音的數(shù)目與身體的數(shù)目放在一起并做出判斷:當兩個數(shù)目相等時,靈魂就感到愉悅;而靈魂有時會出現(xiàn)判斷錯誤的情況,當兩個數(shù)目并不均等而未被發(fā)現(xiàn)時,靈魂便把不等當作相等來取樂了。[3]187此時,人的理性依然保留著判斷的角色,理性思考了何謂好的尺度,并將身體運動中的數(shù)目進行劃分,使它們的類別和順序按照詩的尺度執(zhí)行,理性再把注意力轉向靈魂,以自己的數(shù)目作為內在秩序對它們進行考察,從而對靈魂的判斷予以取舍。奧古斯丁在此明確指出,人在可感和諧中所熱愛的是音步、節(jié)奏、詩中均等的比例之美,這些比例之美最后都指向“一”,這個“一”就是上帝,是“一切永恒而不變的來源”[3]192。

        在建構起音樂聆聽的體系后,奧古斯丁又對什么樣的音樂才是在道德上正確的音樂做了解釋。他提倡人們要恢復對理性數(shù)目的喜愛,把健康的數(shù)目給予身體,但不從身體取樂,這樣人們整個生命就得以轉向上帝。靈魂從上帝那里得到永恒的數(shù)目,當它知道去追求高級事物的活動時極為審慎,但當它專注于比自己更低的事物時,它就只關注感性快樂,離開了對永恒之物的沉思,也就遠離了上帝,轉向了虛妄。靈魂離開真理的行為一般源于驕傲,驕傲的靈魂追求控制對其他靈魂的支配權、追求榮譽而遠離上帝走向最外層。奧古斯丁既承認音樂能夠帶來精神上的益處,又擔心人們沉迷于音樂的感官享受會抵制理性的控制從而出現(xiàn)遠離上帝的情況——“如果靈魂喜愛按照身體的激情來活動,……喜愛關于這些事物的最虛妄知識使他偏離,……由此產(chǎn)生好奇(curiositas),……它是平安之敵;又由于虛妄,它對真理無能為力”[3]195。奧古斯丁勸告人們,僅僅停留在感官層面上的音樂享受,會把人引向罪惡,若想從音樂中獲得愉悅,則要用靈魂去思考。

        由此可見,奧古斯丁對待音樂的態(tài)度顯然是矛盾的。他主張人們應當在音樂中追求上帝的美b,肯定音樂能夠帶來宗教情感的體驗,又告誡人們不要只是沉浸于感官上的享受,害怕人們因此而遠離上帝??梢哉f,他是從禁欲主義的立場來看待音樂的,因此只有能抒發(fā)宗教情感的音樂才被允許,反之則被抵制。音樂美的來源是上帝,因此人們聆聽音樂是為了更貼近上帝,而非僅是享受感官上的美,這才是道德上正確的。

        實際上,奧古斯丁在《論音樂》中的音樂觀念是有跡可循的,并非是他的“創(chuàng)新”。從音樂是以數(shù)字為基礎的科學的觀念中,可以看到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音樂思想對他所產(chǎn)生的影響;在闡釋音樂美的來源的過程中,也體現(xiàn)出他對新柏拉圖主義古典思想的延續(xù)。

        三、《論音樂》:古典思想的繼承與中世紀音樂哲學的開啟

        奧古斯丁生活在古希臘古羅馬和中世紀兩個歷史時期之間,當他承襲的古典方法和思想與他所信仰的基督教教義發(fā)生矛盾時,他便對二者做出新的闡釋,從而進一步發(fā)展了古典思想。筆者將從古典文本的寫作形式、音樂與數(shù)學的分析方法、靈魂掌握欣賞音樂的主權三個方面闡述奧古斯丁對古典音樂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一)古典文本的寫作模式

        在古希臘古羅馬的歷史上,與奧古斯丁的《論音樂》同名的論著有亞里士提得斯·奎恩提利阿努斯(Aristides Quintilianus,活躍于前2—前3世紀)的《論音樂》[11]和普魯塔克(Plutarchus,50—120)的《論音樂》[12]。如果我們將這三部論著相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討論了有關音樂的問題,并不同程度地對音樂進行了數(shù)理分析。在著述的最后一卷中,亞里士提得斯和普魯塔克主要圍繞音樂宇宙論展開討論,而奧古斯丁則是研究了音樂在神學上的特點。顯然,奧古斯丁的《論音樂》并沒有脫離傳統(tǒng)的寫作模式。

        此外,奧古斯丁在《論音樂》中采用的師生對話這一寫作形式源于蘇格拉底總結的“精神助產(chǎn)術”。蘇格拉底認為,在面對問題時,應假裝對其一無所知,先討論其最顯而易見的方面,這樣在對話過程中,交談雙方不得不澄清他們的觀念,對不全面或不確切的思想進行修正,然后設法從其他人的言談中抽出他們關于這個主題所具有的最完滿的知識,最終得到一個清晰而明確的概念。[13]奧古斯丁在他的《懺悔錄》中也說:“尋求真理不能比通過問答更好?!盵14]他用同樣的方法與自己對話,追問音樂美的來源,并在最后一卷給出音樂之美來自上帝的結論。

        (二)音樂與數(shù)學的分析方法

        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學者們普遍認為職業(yè)音樂家的社會地位低下,并否定他們的工作,將他們的音樂表演能力視為簡單的模仿,所以,音樂研究在古希臘時期是作為數(shù)學與哲學原理的研究而存在的。用數(shù)字比例來研究音樂的方法可以追溯到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從數(shù)學、聲學的角度研究音樂的和諧,認為數(shù)是音樂的本質屬性及音樂美的根源,音樂和諧的產(chǎn)生取決于理想的數(shù)量關系。[15]畢達哥拉斯學派還認為,音樂反映出作為宇宙本質的數(shù)的關系,能夠促進靈魂的凈化。正因為音樂是數(shù),是和諧、秩序、規(guī)律,所以音樂具有一種能影響人的靈魂的力量,好的音樂能改善靈魂,壞的音樂能敗壞靈魂。在《論音樂》的前五卷中,奧古斯丁從數(shù)學的角度對音樂所進行的研究,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音樂研究方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在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學說中,音樂的基本法則是“數(shù)”的關系,音樂的美與和諧只能到數(shù)中去尋求,畢達哥拉斯學派對音樂之源頭——“數(shù)理奧秘”近乎宗教式的信仰,到了奧古斯丁這里則成為了對位格化獨一上帝的信仰:上帝才是音樂美的根源。

        (三)“音樂決定思想”與宗教教義之間的自洽

        古典和中世紀的一些論述強調音樂的理性特征能夠直接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其語言往往是明確而強制性的,如音樂能夠“奴役”“重塑”“改善”靈魂等。[16]這給奧古斯丁提出了一個困難的神學問題:音樂已具有某種影響思想的力量,它與基督教教義中人可以自由回應上帝的能力存在矛盾。為了解決古典思想中強調音樂理性的看法與啟示宗教的觀念之間的矛盾,奧古斯丁在《論音樂》中做了如下闡述:

        我認為,靈魂從身體中產(chǎn)生一些東西,并在其中發(fā)揮作用,就像在受上帝意志支配的東西中一樣,它這樣做有時很容易,有時很困難,這取決于肉體對它的屈服程度,取決于它的優(yōu)點。因此,無論什么肉體的東西被帶入我們的身體,或者從外面帶入我們的身體,這些東西不在靈魂中,只在身體自身中,身體本身產(chǎn)生一些東西,這些東西要么反對,要么同意靈魂的活動。因此,當靈魂抵制反對它的東西,只是艱難地把受它支配的物質推到它的活動軌道上時,……就會被說成是有感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痛苦或勞動。然而,當被引入或與它相鄰的東西確實與它相合時,……它被感知為快樂。[3]168-169

        奧古斯丁認為,靈魂根據(jù)它的期望來移動身體就是適當?shù)谋壤?,當期望的比例與感官聽到的不同時,二者相沖突,人便感知到痛苦。雖然人被上帝賦予了自由意志,音樂也具有影響思想的力量,但是靈魂依舊在人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掌握著支配自己身體的主權,它是在身體中行動而不是被身體左右。這樣,奧古斯丁便保留了音樂積極影響的可能性,人可以選擇專注于音樂的神學意義,而不是被它的聽覺魅力所迷惑。在此之前,古希臘時期人們對音樂功能的看法還停留在數(shù)學和哲學原理的分析上,未涉及音樂與宗教之關系的探討,對于音樂體現(xiàn)情感的論述亦未如奧古斯丁般明確。所以,對古典音樂思想來說,奧古斯丁的《論音樂》既有繼承,也有發(fā)展。

        結 語

        在《論音樂》的前五卷中,奧古斯丁主要在自然主義(基于自然角度或物理原理)者的哲學立場上,從節(jié)奏和韻律的角度,用數(shù)學的方法對音樂進行了分析。而在他轉變信仰后寫作的第六卷中,則是基于基督教的教義,從神學的角度來闡釋音樂美的來源以及音樂的道德問題??梢哉f,《論音樂》體現(xiàn)了奧古斯丁在解讀音樂的定義與音樂審美問題上的嘗試,為我們呈現(xiàn)了1500多年前這位基督教哲學家對音樂的思考與探索,對于我們了解這位古代晚期拉丁教父的音樂思想具有重要意義?!墩撘魳贰肥菉W古斯丁的早期著作之一,隨著持續(xù)地深入思考與探究,奧古斯丁在晚年表現(xiàn)出了對音樂更為復雜的態(tài)度。因此,考察奧古斯丁的《論音樂》及其留存于世的其他作品中的音樂觀念,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奧古斯丁被視為西方古典歷史的終結者,他在此基礎上重構了西方人的精神秩序,而這一秩序透過基督教影響了大航海時代后的整個人類世界?!墩撘魳贰纷屛覀兌聪ち藠W古斯丁這位思想大家的音樂藝術觀念的轉變軌跡——他是如何將古希臘羅馬的遺產(chǎn)嫁接在一神信仰的新枝上并開花結果的。在全球化時代尋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當代中國,1500多年前由奧古斯丁探索的這一路徑或許可為我們的“世界圖景想象”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文化藝術的思想坐標。

        參考文獻:

        [1]Saint, Augustine. On Music[M]. Trans. Robert C. Taliaferro. Washington: Catholic U of America, 2002.

        [2]Saint, Augustine. Sancti Aurelii Augustini Hipponensis Episcopi Opera Omnia Tomus Primus[M]. Patrologiae Cursus Completus Tomus XXXII, ed. J.-P. Migne, Paris: Parisiis, 1841.

        [3]奧古斯丁. 論音樂[M]. 石敏敏,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

        [4]布朗. 希波的奧古斯丁[M]. 錢金飛,沈小龍,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78.

        [5]葉秀山,王樹人,主編. 西方哲學史(第三卷):中世紀哲學[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奧古斯丁. 懺悔錄[M]. 周士良,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7]奧古斯丁. 論自由意志:奧古斯丁對話錄二篇[M]. 成官泯,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73.

        [8]鄧婕. 新柏拉圖主義對奧古斯丁早期思想的影響[J]. 理論觀察,2016(8).

        [9]Mckinnon, James William. \"Augustine of Hippo\"[M],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nd edition. vol. 22. Stanley Sadie, ed. London: Macmillan, 2001. 1874.

        [10]巴刻,萊斯特龍. 尋求引導[M]. 尹妙珍,譯. 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9:320.

        [11]Barker, Anderw. Musical Writings II[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92-535.

        [12]普魯塔克. 普魯塔克全集(7)[M]. 席代岳,譯.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2295-2323.

        [13]斯通普夫,菲澤. 西方哲學史:從蘇格拉底到薩特及其后(修訂第8版)[M]. 匡宏,鄧曉芒,譯. 北京:世界圖書北京出版公司,2009:31.

        [14]Brennan, Brian. \"Augustine’s ’De Musica’\"[J]. Vigiliae Christianae, 1988 (42).

        [15]何乾三. 西方音樂美學史稿[M].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13.

        [16]Jirtle, James V. \"Using Music Well: Reassessing Perception in Augustine’s De Musica\"[J]. Augustiniana, 2010(60).

        (責任編輯:相曉燕)

        a 奧古斯丁在晚年回憶這段長達9年的宗教皈依時,完全予以否定,但對異教教義的學習和理解拓寬了他的思維和視野,使他從所學的知識體系中脫離出來,進入到更深的追問中。這為他后來的思考與寫作打下了基礎。參見參考文獻[6]。

        b 僅在《懺悔錄》中就提到多次。如第9卷第6節(jié),奧古斯丁在受洗后的日子里聽到教堂的唱詩聲:“聽到你圣堂中一片和平溫厚的歌詠之聲,使我涔涔淚下。這種音韻透進我的耳根,真理便隨之滋潤著我的心田,鼓動誠摯的情緒,雖是淚盈兩頰,而心卻覺得暢然?!钡?卷第12節(jié),奧古斯丁在母親的葬禮結束后,回憶起安布羅斯的教堂贊美詩《上帝,全能的造物主》(Deus Creator Omnium),眼淚傾瀉而出,他得到了真正的安慰,化解了這次精神危機。第10卷33節(jié),奧古斯丁也提到了他從音樂中獲得的體驗:“聲音之娛本來緊緊包圍著我,控制著我,使我成了他的奴隸,現(xiàn)在對于配合著你的言語的歌曲,以優(yōu)美嫻熟的聲音唱詠而出,我承認我還是很愛聽的,但不至于留連不舍。這些歌曲是以你的言語為靈魂,本應在我心中占據(jù)比較特殊的席位,但我往往不能給它們適當?shù)奈恢?。有時候好像給它們過高的光榮:聽到這些神圣的歌詞,通過樂曲唱出,比不用歌曲更能在我心中燃起虔誠的火焰,我們內心的各種情感,在抑揚起伏的歌聲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音調,似被一種難以形容的和諧而蕩漾?!眳⒁妳⒖嘉墨I[6]。

        c 古希臘的音樂研究一開始就是同哲學結合在一起的,當時音樂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十分廣泛,各類藝術(特別是詩、戲劇、舞蹈)都離不開音樂,引起了許多哲學家對音樂的思考與研究,他們對音樂的起源、音樂的社會作用、音樂與生活的關系、音樂與數(shù)學的關系和音樂的美等問題都有論述。參見葉松榮:《歐洲音樂文化史論稿——中國人視野中的歐洲音樂》,福建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1頁。

        a 這里的數(shù)目與前五卷的數(shù)字是兩個有關聯(lián)的概念,數(shù)目指某一事物的個數(shù),數(shù)字指數(shù)理上的符號。奧古斯丁用數(shù)字和數(shù)目來建構人聆聽音樂過程的體系。

        b 奧古斯丁認為音樂中數(shù)目的相等使人愉悅,而來自永恒的上帝的數(shù)目永遠相等,所以人在音樂中感受到的愉悅就來自于上帝。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av| 久久久伊人影院| 日韩精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av日韩一区二区| 被黑人猛烈30分钟视频|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xxxxx|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尤物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 |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亚洲综合精品| 少妇激情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大香香| av免费在线播放视频|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专区| 亚洲国产av精品一区二区蜜芽|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在线| 青青草伊人视频在线观看| 大香焦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 亚洲av成人无网码天堂| 欲香欲色天天天综合和网|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人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熟女|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字|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激情航班h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九九九久久九九|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亚洲精品| 欧美性高清另类videosex|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少妇av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 一区二区久久不射av|